乔丹鹤
【摘 要】当今,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正也正在逐步的改革和发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消除和减少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以此来提高会计信息国际可比性,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笔者试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因素入手,针对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和对我国会计准则未来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问题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制度;比较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环境是会计制度影响的直接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因素是诸因素中对会计准则影响最直接、最主要的根本因素,具体包括国家财政能力、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企业资本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运行方式等诸多方面。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其会计准则的模式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美英等国,以私营经济为主体,其会计准则必然采用投资者主导型模式。这些国家强调会计准则为投资者服务,维护投资者的权益,为投资者提供其进行决策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多由民间组织制订,政府干预有一定限度。而在德国,由于其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相关利益集团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所需的会计信息,没有必要要求对外充分揭示信息,其会计准则必然采用利益相关者导向模式。由于会计准则多由政府机构制定,政府对会计准则具有较强的干预能力。
(二)政治环境是会计制度影响的间接因素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对该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一般都有着间接的影响,有时政治事件和政治变革还会对会计产生直接的影响。两国间的政治关系会对两国的会计实务产生一定的影响,政治上联盟或敌对的国家影响着会计实务向相近或相反的方向发展。政治管理体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政治权力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中,会计被视为国家经济管理的工具,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较多,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往往被忽视,或只是对会计目标进行宽泛的描述,甚至直接由国家将其作为会计的任务提出来。由于会计目标不明确,造成了会计准则与会计目标之间的逻辑不一致。而在权力分散的政治环境中,会计自主发展的空间较大,民间会计业较发达,会计目标一般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合理定位,并在会计理论中进行严密的表达,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性。
(三)法律环境也是影响会计制度的方面因素
从大多数国家的实际情况看,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对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实施施加影响,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和欧盟的指令以及我国的会计法等。在成文法系的国家里,会计一般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民间组织的作用相对较小,会计职业界一般不发达,远不及判例法系国家民间组织的作用大,会计规范的条文在结构上也非常强调系统、完整和逻辑性。总的来说,成文法系国家的企业财务报告强调“合法性”和“正确性”;而判例法系的国家则倾向于强调“真实公允”原则。
二、如何发展我国会计准则的若干思考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优点
由于传统文化结构的差异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模式、企业制度及其财务会计上的差异,会因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双方文化的交流而逐步缩小。总而言之,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中国与国际财务会计差异很大,我国需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而不是直接把国际的那套搬到我国来用,以免再次出现“ERP失灵”事件。
(二)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可以消除的差异
第一,我们过去引入的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上已作了修订而我国未作相应修订的。例如存货准则,存货的发出成本的计量可以选用后进先出法,而国际会计准则在修订时取消了该方法。对于这种差异认为可消除。因为以后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计量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对企业资产的高估。
第二,我国过去的习惯做法与国际会计准则产生了矛盾。例如,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可以采用一次或分次摊销的方法,而国际会计准则对于所有的存货、固定资产都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原则,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未作特殊规定。我国也可以消除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法的专门规定,因为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价值对于企业而言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对其作专门的规定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所以消除这种差异的最好办法,就是我国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
第三,虽然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则相同,但在我国会计准则中未予以充分体现。例如,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对于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的应用前提不够明确,使存货发出成本方法的可选择性余地较大。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环境因素,计算方法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使得企业利用存货成本来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变得很小,所以我国也应该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对存货成本的计算前提进行严格的规定,以减少企业利用存货成本计算方法来控制利润。
当然,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而产生的差异,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必强求消除,可以继续存在。例如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的会计环境因有较大的区别所形成的差异,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而产生的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等等,均不必急于消除,强求一致。
(三)基于国际协调的现实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相互依赖程度也逐步加强,我国的会计准则应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以便我国经济更好地走向市场。但会计作为特定经济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经济环境决定了会计的特殊性,通过上文对影响准则制定的会计环境的分析,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会计环境与发达国家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决定着投资者的决策,因此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问题上人们不得不慎重。会计准则的分层次导向模式作为规范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规范信息披露、健全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与国际接轨,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及资本市场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但在如何借鉴上却应该立足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不能过分强调国际化而忽略本国的特色。在我国会计准则应该走国际化还是国家化的发展道路问题上,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其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构成不同,必然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即使同一群体也会由于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差异。所以不同类别的企业,应该遵循与其使用者效用最大化的相匹配的会计核算标准。在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下,应该走出一条以会计准则国家化为主导、与国际化相协调的路子。具体而言就是:(1)在境内募集资金的上市公司执行我国的会计准则;(2)境外募集资金的上市公司执行国际会计准则或上市地会计准则。只有坚持对境内集资上市公司与境外募集资金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区别对待的办法,就能使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执行有机地协调起来,并受到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黄德汉.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环境因素.现代财经,2005版.
[2] 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 J ].会计研究,2004版.
[3] 汪祥耀.国际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准则——研究与比较[M].上海:立信出版社,20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