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欣
摘要:随着科技的革新,新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入手,剖析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以及思想观念方面的影响,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和对策研究,旨在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推动高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政工作;路径创新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
近年来,即时通讯产品的不断开发、升级,新媒体产业迅猛发展,虚拟空间得到开拓,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极大丰富,高校在反思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尝试应用新媒体,旨在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慕课、网易公开课以及高校开设的一系列网络课程,使大学生在课余拓宽知识面、巩固知识点,丰富了教育的手段,避免面对面的直接教育,留有余地地思考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案。由于新媒体具有图文并茂、互动性强、传播便捷的明显优势,可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从而调动学生自主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其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多种方式接受主旋律思想,以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挑战
(一)新媒体对传统思政工作模式提出挑战
思政工作者也不仅承担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工作,是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者,因而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此外,思政工作的手段从现实扩展到了虚拟,有利于实时了解学生动态并展开思政工作,但是增加了思政工作者工作量,且虚拟交往容易隐藏自我,需要思政工作者加以甄别,增加了思政工作难度。
(二)新媒体的滥用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离
大学生群体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心理还不够成熟,对新事物的认识并不全面,他们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复杂环境的影响。由于新媒体的发展速度远远大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速度,新媒体的滥用在很大程度上负面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观念。在新媒体的使用中,学生对网络上散布的消息不假思索地信任并加以传播,容易造成反社会文化的蔓延,甚至引发越轨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
(三)网络依赖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阻力
由于科技的革新,移动网络的覆盖面越来越大,网络依赖也成为思政工作的一大难题。根据对江苏大学193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190人经常使用手机上网,146人通过互联网获得最新消息,121人即使不用也要一直登陆手机通讯应用,大多数学生感觉到了网络依赖。网络依赖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浪费时间、精力,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问卷调查,有40.1%的学生写论文时想手机上网看看别人是如何写的。网络功能的便利,导致学生懒于构思,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作品上,不利于创作的自主性和作品的原创性,网络削弱了大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
(四)商业化的负面影响干扰了大学生思政工作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带来了海量信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难度。新媒体虽然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但同样增加了信息垃圾、广告传播的频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展。但另一方面,新媒体商业化带有着负面影响。商家由于逐利的本质,在软件、新闻、网站中插入广告,传播垃圾信息,干扰学生阅读。大学生身心还不成熟,面对复杂网络环境容易被诱惑,有些信息可能会放大内心的负面,酿成大祸,新媒体商业化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起阻碍作用。
三、新媒体视域下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新媒体展示出的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高校、学生、政府、社会等发挥多方面的力量,努力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一)积极探索新媒体,开辟新兴教育平台
避免新媒体的滥用要求新媒体使用者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积极地探索新媒体有益的一面并使之放大,使之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好帮手。由于新媒体生动、便捷且快速的特点,传播一些贴近学生、积极向上的信息,在推广消息的同时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定期更新,与主流媒体保持步调一致,着力于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提高思政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政工作者要正确认识与思考新媒体的强大功能,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努力改进新媒体的缺陷,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其一,思政工作者分析使用过程中的利弊,与相关工作者交流讨论、总结,增加对其研究和了解;其二,以讲座或其他形式对学生普及新媒体相关知识,破除学生对新媒体过分夸大或者过分贬低的错误观念,使学生对新媒体有准确、客观的认识,在新媒体使用中做到扬长避短;其三,通过学生常用的手机APP、交流平台,思政工作者与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辅导。
(三)政府宏观调控,加强网络舆情监督和网络道德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真实性、来源正确性的管理,及时对不适宜的法律法规做出调整,加强对网络虚拟世界的控制,并适时引导舆论方向,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潜移默化地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遏制反社会主义文化。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政府相关部门应发挥社会管理的职能,加强政府管理,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着力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建设“美丽中国”,塑造“美丽公民”,营造文明风尚。
(四)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修养,合理利用资源
一方面,合理使用新媒体,减少对新媒体的依赖。虽然网络上可能出现比较新的言论引人深思,网络资源也比较丰富,但毕竟不是权威认证,获取到的信息常常呈现片面性,信息的真实性尚需验证,可能对大学生的学习起阻碍作用,显得得不偿失。因而,我们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发挥新媒体的积极影响,将新媒体作为学习的延伸,合理使用新媒体,独立思考、自主原创,减少依赖。
另一方面,提高自身修养,树立网络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新媒体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会受益一生,用不好危害自身,提高个人修养尤为重要,遵守法律和网络道德,提高自制力,自我约束,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把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扩大新媒体的积极影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新时期的“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涛.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政工作路径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4(7):88-90.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