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6-04-20 09:37孟俊辉刘佳楠
大观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对策研究分析

孟俊辉 刘佳楠

摘要:农民工作为一个学界、媒介关注的焦点经久热议,有其社会深层次原因。由农民工问题衍生的一系列问题也一直作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要研究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分析;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概念是国务院颁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的。在《意见》中同时也提出了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让其顺利实现城市化。

近几年,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且数量已接近2亿。面对一个这么庞大的新型社会群体。如何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市民化,已是我国政府不可绕行的一大问题。如果这一群体能够顺利的进行市民化,且更好融入城市的生活,那么对我国的社会安定、社会公平以及城乡差距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概念及其市民化的重要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并在城市中工作、定居。因此而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民工群体(又称民二代)。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民工群体内部已经有了明显的代际分化。新生代农民工正是这个代际分化的研究主体。然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却有不同观点,但基本上都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出生,且在城市打工或者经商,与农村生活日渐脱离的农村人口。本文以此观点,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指使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职业、地位、社会权利、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向城市市民转型,以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化过程。

(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意义

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首先是有利于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能缩小贫富差距。然而,我国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他们的贡献。所以城市也需要他们留下来才能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据调查我国农村人口还有8亿多,而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已经接近2亿人,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能成功对他们进行市民化,将极大的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而且对缩小城乡差距也极大的积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发展有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农民工的功劳,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促进了我国的内需消费,拉活了市场经济。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国主要的消费群体,拉动内需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使我国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然而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时期,不能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必须改“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了。中国不能再是世界工厂所以对我国经济转型已迫在眉睫。这样,如果新生代农民工能实现市民化成为城市居民,将会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奠定一个安定的社会基础。而且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市居民后也可能自己创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样我国经济转型就会更加顺利。

二、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客观的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因素以及自身素质较低等原因,造成其市民化的障碍。

(一)盲目的就业观念,缺乏职业技能,致使收入普遍落后。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目的不再是为了:赚钱、娶妻、生孩子。他们的就业目的更多地是为了追求生活,实现人生理想。但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集中在以下三点:1、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2、抗压能力差、耐劳性低;3、从小就没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导致他们在工作之后缺乏理财的观念,以至于有一部分新生代成为“月光族”。

(二)心里失衡,城市认同感的差异。

农民工城镇化,不仅仅是生存意义上的融入城市,更是在自我认同、生存方式乃至价值观等方面融入这座城市。从农村到城市的巨大心理落差、社会歧视、生存空间受限和教育缺失,让新生代农民工很难获得对城市的“文化认同”,在融入过程中屡屡受挫,让这一群体存在着较为强烈的不公平感觉,导致了自卑、怨恨等不良心理。

(三)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

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新生代农民工缺乏维权意识,不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据资料显示大部分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非常薄弱,对法律的了解少之又少,往往当权利被侵犯时,他们常常采取忍气吞声或妥协的方式去解决。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没有多余的财力和精力能够投入到自我法律意识的提高中来,大部分时间不得不为生计而劳碌。

三、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一)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自身生存技能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自身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整体的文化素质比不上城市的居民。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市民化,首先必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这就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必须要加强自身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保护意识、自觉遵守城市文明规范等方面的学习。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就走向社会很早,其自身的生存技能有限。特别是对于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他们根本无法胜任。所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劳动技术的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是对他们进行市民化的关键。社会和政府应积极组织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技术服务。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不断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这样一来,他们拥有了足够的生存技能,掌握了多种谋生的渠道,就可以在城市里生存下来,并愿意留着城市里生活。而且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同时生活水平也会上升,当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自然可以在城市里买房定居下来成为城市人。

(二)建立起农民工与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是重要环节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新生代农民工,既有着农村的乡土情结、但他们又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大多还是渴望留在城市里生活。然而城市的文化与乡村的文化是两个差别巨大的社会环境。这种城乡差距使城市和农村的社会鸿沟依然存在,这就产生了城市对农村的排斥,包括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的排斥,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道路举步维艰。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自身在农村长大,在接受城市生活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这就要求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必须转换角色,尽快融入城市的生活。培养自己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城市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归宿。只要在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基础之后。新生代农民工对市民化才会有感情的基础和内心的归属。

(三)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落实和监管,加大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力度。

农民工权益之所以受到侵犯,是因为他们法律意识淡薄,很多时候并不知道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在强资本弱劳动的总体格局下,用人单位不愿意签订合同是合同缺失的根本原因。虽然其他因素对劳动合同签订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他们并不足以构成决定性的力量。因此,解决问题的思路是:1.建立健全工会及相关制度,通过工人的联合来增强劳方的力量。2.政府应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察与惩处力度,增加其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违法成本。3.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相关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劳动合同的需求。4.灵活处理劳动合同期限条款与中止条款以适应农民工的短期性与季节性特征。5.进行相关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促使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四)深化制度改革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根本。

目前的教育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完全解决农民工和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教育制度需要优化。同时,政府还需要不断完善就业制度,为农民工的就业建立一个长效的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工公平就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难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另一方面又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将其纳入居民住房规划、为低收入居民提供优惠政策。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管理模式,在基层政府搭建的统一的社会救助平台,有效地利用各种救助措施,整合吸收社会福利机构、慈善机构、企业和个人等各种有力社会资源,从整体上提高社会救助的效果。建立一整套有效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机制,为困难农民工解决吃、穿、住、行等基本要求,还要提供心理辅导、医疗救助、文化教育、司法援助等服务。

从国家层面来说,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乡双重边缘化问题,就要从制度层面保障其平等就业的机会和权利。所以,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向非农产业或城镇转移就业工作是重中之重。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和公平的就业制度,是建设和谐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丁静.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J].学术界,2013(01):215-225

[2] 栾云云.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44-45

[3]单菁菁.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23-150

[4]邓秀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及其市民化路径选择[J].求索,2010(08):71-78

作者简介:

孟俊辉(1981—),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刘佳楠(1987—),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对策研究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