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网络化社会的到来,新媒体不仅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性格及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而且已经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媒体时代下,科学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共青团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共青团;问题;路径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播放形态。
新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影响十分深远,其中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新媒体为大学生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新媒体为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新媒体技术给高校共青团的监管工作带来了阻力
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新媒体空间内,他们的心理和道德意识受到了环境的虚拟性、诱惑性、隐蔽性和难预见性影响。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的交叉与分歧使得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相对减弱。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更易产生思想波动以及民族意识、公民意识淡化现象。这对高校共青团的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阻力。
(二)新媒体给共青团工作的优化创新施加了压力
对于当今新媒体来说,高效率、多方式、广受众的特性使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使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更加快速和隐蔽。高校共青团为适应新环境、新形势,必须改进工作方法与手段。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共青团工作的优化创新带来了一定压力。
(三)新媒体凸显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个性化,增加了共青团工作难度
调查报告显示,高校大学生已经把新媒体作为获取资讯、检索信息的主渠道。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没有绝对的权威和中心,观点复杂多元,信息真假难辨。由于涉世未深、理性思维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频繁接触新媒体上的复杂信息、特别是密集的负面信息,易产生各种模糊和错误认识,甚至固化为带有消极、逆反、极端倾向的思想逻辑。不同人通过新媒体渠道所获得的信息不同,对他们的个性化思想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不同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引领青年思想、凝聚青年力量,使得高校共青团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四)新媒体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组织方式,改变共青团传统工作模式
新媒体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特性,扩展了人际交流的渠道,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依据需求和喜好在线聚集起来,构成一个个超越时空界限的“小圈子”。从BBS论坛到SNS社区,从QQ群、钉钉群到微博群、微信群,从“百度贴吧”到“豆瓣小组”,大学生同时活动于不同的“圈子”里,这些“圈子”中的一部分是现实生活中所在集体和社会关系的延伸,而更多的则是完全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的虚拟人际圈,通过强大影响力、动员力,开始形成与共青团争夺青年之势。共青团组织传统的行政化、层级化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
二、新媒体为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机遇
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了解时事政治;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可以解决一些自己不懂的难题;可以利用新媒体适当的消遣时光;然而大部分学生并不会合理利用新媒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们沉溺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大部分学习、休息时间被游戏所侵占,导致学习成绩逐步下降,思想也发生了改变,思维变得迟钝,对于以上总总,高校共青团引导大学生科学地、合理地利用新媒体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大大丰富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资源
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以前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托传统媒体,例如书籍、报刊、杂志、电视新闻等等,信息的时效性不强,大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对QQ、微信的关注度非常高,几乎人人都使用,并且新媒体提供的信息比较有趣味性,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新媒体的许多资源都可以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让大学生学会享受最新的教育资源。
(二)新媒体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载体和手段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课堂、讲座、会议等传统形势,对教育者的思想基础、自身情况等方面考虑的较少,内容大多是教育工作者自行挑选,这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情况,新媒体的海量性信息,极大丰富了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同时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增多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之一。
(三)新媒体增强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
新媒体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代之以双向互动的交流方式,甚至是多向交流。通过传送给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图像、文字、声音吸引当代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新媒体扩大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
一方面,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利用新媒体设备接收教育信息。这种模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是不可能达到的。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这个中介,使得与学校、社会的联系变得紧密,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可以将教育内容变得更加有针对性。
(五)新媒体提高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现阶段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中运用新媒体的频率非常高。新媒体的发展增强了共青团工作者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QQ、钉钉、微信、微博、贴吧等即时通讯软件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不受年龄、性别、身份、地位的限制,平等地进行交流,拉近了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距离。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对策
(一)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主动占领高校新媒体阵地
顺应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正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新媒体技术与环境下发生的变化,对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十分重要。首先,在思想导向上,要坚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先进性,用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动占领高校新媒体阵地。其次,在技术运用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直观的新媒体教育材料,在共青团网站内容和设计上尽量做到快捷、海量、互动,贴近校园、贴近大学生的生活现实。第三,要注重校园新媒体的“个性化与融合化”发展,在内容上选择符合校园自身特色,集思想性、知识性、人文性于一体的主题,将教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被大学生接受的信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二)充分发挥新旧媒体的综合效应,推动多媒体融合,创新工作手段
新旧媒体各有其优势和劣势,要达到不同媒体间的优劣互补,实现新旧媒体融合的综合效应,一方面,高校共青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旧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导向鲜明、公信力较强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新旧媒体,全方位地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手机媒体、网络媒体信息传播时效性强、互动方式多样,可即时、滚动地传播信息,借助这一优势,可开辟“手机论坛”、“网络访谈”等栏目,就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报纸、杂志等刊物具有周期长、版面有限、互动方式弱等局限性,因此需要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电视媒体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网站的信息交流平台作用,使各级团组织既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也可以进一步拓宽大学生与团组织及社会的交流渠道。
(三)加大校园新媒体网络的管理,加强对大学生的素养教育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高校对信息进行监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采取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与通信管理部门及网络接入服务商进行合作,建立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管理机制,对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信息传播的渠道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定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行为准则,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同时,要通过培训、实践锻炼等途径,在团干队伍中培养一批道德素质过硬、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和网络沟通能力的网络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引导,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应加大工作力度,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让大学生对新媒体有更深的了解,为学生提供解读新媒体信息的正确视角,提高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获取健康信息、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新媒体技术的主动驾驭者。
(四)深入了解学生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共青团要对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大量的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喜爱的媒体方式,喜爱的团组织交流方式,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只有了解这些方面才能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采取不同的媒体方式。高校共青团应凭借这一点,创建一个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者网页,在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将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进行结合,这样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形式,也可以让大学生参加线上活动的同时更加了解新媒体,熟练地运用新媒体。如今大学生使用QQ、微信、微博较熟练,对于功能更加强大,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内存更小的“钉钉”软件也在逐渐映入眼帘,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既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大学生参加活动的合作性。
作者简介:王吉,男,黑龙江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书记、政治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