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斯
摘要:加快电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一直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电力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推进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从现有体制改革中来应对市场,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供电企业形象、增强供电企业竞争力,将成为当前及以后电力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的总趋向。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体制改革;运营模式;电力产业结构;企业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0-015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0.077
2002年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电网分离任务,尤其是电能竞价上网、对发电企业进行改组、对供电企业进行拆并,促进电力企业化发展。同时,从国家电力监督机制建设上,融入国家统一部署来完善电力改革监管工作。201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将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及任务,特别是市场化交易环境的建设、电价调控问题,电力体制总体改革思路及原则问题进行明确,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供政策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供电企业如何从运营模式改革及创新中,积极响应电力体制改革要求,加快产业结构及电力服务多元化局面的形成,就需要从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及影响中来优化配置主体,实现科学、有序的发展目标。
1 国家电力改革下供电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电力体制改革加剧了电力工业向纵横双向的分拆结构模式,而原本缺乏竞争意识的供电企业在新的背景下面临更多的发展问题。一是在战略规划上缺乏目标导向。作为我国特殊的行业,供电企业尽管围绕国家经济建设需求也经历过改革与转变,但在长期的战略规划上显得模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特别是各分支机构间的沟通交流上缺乏有效衔接,使得供电企业在重大战略决策上存在波动性,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能力。如某些供电公司在人力管理、财务管理、设备资产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导致管理脱节现象,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影响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二是在电网服务上缺乏质量理念,特别是在基层供电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如电网结构与电网建设规划不协调,供电环境多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在电网技术改造上存在局限性,个别地区电网结构不合理,网架不完善,供电服务受到影响。三是安全生产上的问题,在安全生产管理上不到位、错位现象较多,如电网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电力事故发生,部分地区因电力设施遭到破坏而导致停电事故;由于电力连锁性关系,一旦出现问题将诱发更多的连锁反应,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电力供应本身作为能源型产业,在电力事故表现上具有多样性。
2 电力改革对供电公司运营的影响
电力体制改革下,对于供电企业运营模式带来较大影响。如在电力产业结构调整上,要从传统的供电业务上实现多元化和资源重组化,从加快电力增长上来优化供电投资结构,保障电力来源多元化,营造电力布局和电网结构的全面协调。可见,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及重点是对市场机制的渗透,着力从市场化导向中来优化电力资源供应和电价调控目标。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对于市场化运营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从电力供应上来构建市场策略,实现供电企业的市场主体目标,迫切需要从体制改革中来加强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供电企业的资源配置模式。新环境下的供电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独立主体,并从改革进程中来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供电企业一是面临着管理模式的挑战,目前很多供电企业也在逐步实施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引入管理理念和思路,转变传统的衙门式管理模式,着力从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上来提升管理效率。二是对于供电企业盈利模式来说更是一个新的挑战,国家在电力体制总体目标上划分为四个主要方面:从竞争环境的开放性上逐步形成国家级、大区级、省级、地区级竞争结构;摈弃传统自然垄断结构,实现对电力零售商、发电商、用户的开放;开展竞价上网,实现购电商、发电商以及用户自由购买电量和市场化电价调节机制;构建电力近期、远期规划,以电力市场化为平台来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有效融合。可见,对于电力体制改革后的供电企业在盈利模式上要有所转变,特别是对盈利来源多元化的改革,随着改革工作的深入和不断调整,供电企业能够从自身发展中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在供电公司与电网公司的地位博弈中,供电公司的主体地位将会增强,同样对电网公司的运营模式也会带来冲击,越来越倾向于电力服务供应商;发电企业作为电力供应的源头,其在新机制改革中,也会面临新的转变,逐渐走向市场经济大环境,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到供电结构体系中。
3 供电企业在新改革环境下的运营模式改进
从远期发展规划来看,对于体制改革下的我国电力产业结构将呈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中小多层次融合的局面。供电企业作为向电力用户提供稳定、安全电力能源的重要节点,更应该从运营管理模式改进中,优化供电结构,构筑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团队,以良好的企业环境来服务广大电力用户。
3.1 制定发展原则,健全服务机制
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供电企业要从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中遵循相应的发展原则。一是依法经营,完善监督体制,从推进供电企业规范化管理体制上,明确供电企业的发展目标,增强供电企业市场化经营模式的指标,打破电力地方保护屏障。同时,在供电企业资产管理上,要深入落实好资产清查工作,防范国有财产在改制中造成流失,特别是加大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建设,以岗位轮换制度、完善供电物资公开采购制度、杜绝供电企业贪腐现象。二是注重电力设施保护,优化各地区电力供应结构,特别是对于基层电力项目建设,要从缓解电力供应短缺上提升供电服务范围。三是做好供电企业与社会各界间的协同关系,从当前供电企业电力服务实际出发,切实保障用电户的合法利益,深入到用电户用电需求分析中,来提升供电企业的服务竞争力。如对于用电户用电选择权、被尊重权、安全权等权益的保障;处理好供电企业员工间的协同关系,从员工待遇福利上加大政策和制度措施建设,保障员工的权益,如引入物质与精神并行的激励机制,提升供电员工的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注重对公益活动的参与,体现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加大环境保护投入,优化使用可再生电力能源,从推进国家环境保护上,与政府一道来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去,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摒弃传统供电模式,加大合理用电宣传力度,引导用户安全、节约用电。
3.2 强化需求分析,完善服务创新
供电企业在管理创新中,要加大对电力需求侧的分析,从买方市场调查中来完善电力营销,提升服务水平。从电力基础性产业结构中,来改进服务质量,必须要坚持用电户导向理念,从电力市场管理中来优化服务。在售前分析上,供电企业要深入到用电户实际,组织多种沟通交流平台,从用电技术、用电安全、用电政策和合理用电等知识宣传上,推进广大用电户节约电能,减少用电户在用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售中阶段,供电企业要从电力服务项目上,一方面加大供电企业员工学习,树立对外服务窗口和先进工作人员,另一方面要从关注用电户的需求上,针对大客户开展相应的折扣和优惠,提升供电满意度;在售后阶段,围绕用电户需求,实施全天候、全过程一站式供电服务,保持电力的良好供应,减少突发性停电故障,以快捷、有序、及时、有效的抢修和多种方式的电费缴纳来提升综合供电服务水平。
3.3 立足电力用户,加强营销管理
供电企业的电力服务对象是用电户,而销售的对象是电力产品,因此从客户导向上要提升管理水平,必然需要从用电户管理上,提升广大用电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一是供电企业要树立客户至上理念,积极转变工作方向,围绕用电户来展开电力服务,以良好的电力服务来树立企业形象。二是构建客户资料库,通过对用电户进行分类管理,了解不同用电户的实际需求,展开个性化、专属化服务。三是注重管理机制创新,结合供电实际,从大客户供电服务中来构建协同发展关系,从电力供应和电力服务中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供电企业要注重电力营销创新,摒弃传统工作方式、服务模式,要从改进供电服务管理机制上,组建高素质的营销团队,从知识结构上提升队伍水平,加大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从电力供应中将销售量、电费回收率作为电力营销工作的重点;变革供电企业服务职能,立足市场机制,从电力业务管理、合同管理和市场分析与预测中完善电力供应营销体系。
3.4 注重技术与管理的协同创新
供电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是两项重点工作,也是关系供电企业提供稳定、安全电力服务的基础。要注重技术创新,降低供电成本,提高供电产出比,从现有供电企业管理中,加大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投入,注重电力设备的更新与新技术的运用,提升供电企业科技水平;注重电力产品向用电户的传递,围绕线路改造、线路耗电量的统计与监测,逐步开展电网自动化抄表工作,减少人员消耗,提升供电企业的智能化、现代化、自动化水平。注重安全生产管理,始终将安全供电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从管理中查找管理漏洞和不足,建立标准化工作岗位机制来规范供电企业员工工作行为。
4 结语
供电企业在面对新体制改革环境下,要正确对待市场竞争与市场化机制对自身运营模式的影响,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发展观念,坚持从电力服务中不断拓宽服务,为广大用电户提供安全、经济、稳定的电力
服务。
参考文献
[1] 祁碧茹.中央电力企业“十二五”发展定位和重点研究[J].能源技术经济,2011,(9).
[2] 朱健韬.信息环境下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提升
[J].技术与市场,2015,(12).
[3] 黄泽华,郭勇,李秋燕,张竞超.电力企业低碳管理绩效评价系统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4).
(责任编辑:小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