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小倩
我不需要成为快时尚,但快时尚需要我——这就是爱斯达的商业逻辑。
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爱快时尚”绝对是近年来关于服装行业最传神的写照。谁不想成为一家拥有高周转率、柔性供应链、高利润的快时尚品牌呢?
樊友斌就这么想。但自己的代工厂能成功转型成快时尚品牌吗?哪怕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老樊心里还是吃不准。
幸好条条大路通罗马,做不成快时尚,但如果能成为快时尚产业链上的一环,服务多如牛毛的快时尚品牌,想来也是极好的。
—于是潮汕人樊友斌花费了5年时间,投资近4 000万元,研发出智能裁剪生产线,最快18秒就能裁剪出一条牛仔裤,以此为服装品牌提供柔性供应链服务。
2015年中国服装库存价值达到了185.6亿元,大批服装品牌为库存问题头疼不已。爱斯达真能改变这一现状?
重庆解放碑美特斯邦威店,身高170cm、体重100kg的冉先生,试了十余条裤子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不是裤裆太紧,就是裤子太长。
在店员的推荐下,他选择了美邦的在线定制服务。像裁缝店的师傅一样,店员为其测量尺寸,在电脑上输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数据,冉先生根据喜好选择了包括纽扣大小在内的版式和颜色。
订单生成的同时,远在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的爱斯达三楼厂房里,一台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体机接收到了冉先生的数据。随后自动进布,一束激光从顶部射下,火花所到之处,布料分开。18秒后,一条牛仔裤的布块被输送出来。而人工裁剪需要30分钟到1小时。拿着这些布块,工人再花费几个小时,将牛仔裤“组装”完毕。从下单到收货,冉先生等待了72小时,为此付费299元。
这套设备就是爱斯达创始人樊友斌用了5年时间研发的智能裁剪系统。尽管已经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过,但老樊的这套系统在同行眼里就是“不务正业”— 一家牛仔裤代工厂不想着怎么多做订单,捣鼓出个智能裁缝干啥?
时间回到2008年,原本做了10年服装外贸的樊友斌,做起OEM牛仔裤代工的生意。樊友斌本以为可以和所有代工厂一样,从此过上“订单在手、吃穿不愁”的生活,但没想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品牌商无法及时补款,资金链就此断裂,工厂瞬间进入破产的压力中。
在统计客户信息时,樊友斌发现一家国外的服装商在经济环境风雨飘摇的大背景下,连续保持着每年3倍的增长速度。一打听才知道,这家服装商专做大尺码牛仔裤,金融危机并未阻挡这家服装商滚滚而来的订单。
同年在一次论坛上,樊友斌偶遇中国3D打印“教父”卢秉恒院士。卢建议樊友斌:“如果你3天内能将定制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未来整个市场就是你的。”
这句话猛地刺激了他的肾上腺素,“要干就干一票大的!”
2009年,樊友斌决定全面转型,专做定制牛仔裤。
随后9个月,他辗转世界各地100多家企业学习、考察。折腾一圈,得到一个气馁的结论:服装工业以批量化标准做设备研发,要在72小时送到消费者手上,几乎不可能。况且订单量小,小批量定制的成本也高。
带来转机的是广州一家激光企业。该企业给樊友斌提供的技术方案是,4台激光器组装成一条生产线,分别负责裁剪、喷花、水洗加工。经过三次迭代升级,这台智能裁缝,完成所有工序仅需18秒;且装载了BMS系统(服装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服装智能化裁剪与生产对接。
“因为裁剪速度快,再加上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爱斯达一天可生产10 000条个性化牛仔裤。”樊友斌说,“这个速度是传统个性化裁剪速度的1 000倍,传统批量化裁剪速度的100倍。”
由此,樊友斌一下子掌握了两项服装工厂同行们梦寐以求的能力:快速交货能力和控制低成本能力。
凭借这两项能力,爱斯达为服装品牌商提供“量体裁衣”的服务,包括从生产、销售到售后的整个链条服务,从而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服务并不局限于实体店,还可以接入品牌商的所有渠道端口。
曾经有人算了笔账,全国一年的服装库存可以让国人三年不用买衣服。
爱斯达做的另一件事,便是为服装品牌们“瘦身”:帮助品牌建立快速返单的柔性供应链,使传统期货卖库存的方式改造为智能补货方式。对于品牌商,可先消费后生产。可以这样说,爱斯达是传统服装品牌转型快时尚的助攻。
“现在的服装生产周期都是以星期为单位,如果一个款式不好卖,生产可以马上停止。”樊文斌说,“又比如这一季原本流行红色系,如果突然冒出个黄色系。这时,爱斯达便可及时为品牌商补货。”
现阶段与爱斯达合作得最密切的当属美特斯邦威旗下的有范App。
因为有范App赞助了“现象级”网络节目《奇葩说》,所以有范团队会根据《奇葩说》每期策划的话题快速推出系列产品,在终端和网络同步销售;还会根据节目每期更新话题,第一时间推出相应的服饰产品。而这需要的正是美邦快速及时的上下游供应链条。
在这上下游的供应链条中,就有爱斯达的影子。一旦确定了产品形态,有范团队就将材质、版型等数据传给爱斯达,72小时之内消费者就能下单,由爱斯达发货,比传统工厂快了3倍。一旦出现“爆款”服饰,爱斯达也能在72小时内完成补货。自此有范App的无库存柔性供应链就建成了。
为什么是美特斯邦威成为爱斯达最大的客户?樊友斌解释说:“他们也研究智能制造,但迟迟未见效益。”
2014年1月,个高体瘦的美特斯邦威副总裁林海舟到爱斯达考察,樊友斌并没按寻常套路介绍公司,把他带到会议室放PPT,而是先带林到公司楼下体验中心量体,告诉他“会开完的时候,你的裤子可能就做好了”。
当会议开到45分钟时,樊友斌礼貌性地让会议暂停,将“新鲜出炉”的牛仔裤让林海舟试穿。林海舟震惊于这18秒的裁剪速度,他原本个高体瘦的身材竟穿出了“曲线”……就这样,原本设定2小时的考察,结果谈了8小时。
要知道,美邦原来的代工厂体系十分庞大,要想进行柔性转型牵扯多方利益,十分困难,而爱斯达“船小好调头”,就像一个插件,只要接入美邦的生产系统就能飞快地运转起来。
樊友斌的逻辑是:不以代工厂而是以服装品牌服务商自居。通过定制业务和快速补货,参与、打通B端所有的环节,设计、销售、数据服务,与品牌商增强黏性,成为快时尚产业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说实话,老樊也想过自己做品牌。
当他第一次听说C2B模式时,就立即开发了一套远程定制平台。顾客登录平台后,可对衣服的尺寸、颜色、图案和布料等参数作出选择,提交订单,爱斯达根据订单参数迅速生产,顾客足不出户就能收到量身定制的衣服。
这看似完美的生意,顾客却不买账,“多数顾客出于好奇,定制一次之后,再没有回头。”他分析症结在于:互联网商业的最大特点是流量决定销量,如果顾客都“不知晓”“没去过”爱斯达网上定制平台,怎么可能带来销量?况且,线上订单始终绕不开一个环节:量体。没有经过培训的量体师傅测量身体数据,一切都属空谈。
“量体是定制的起点。”反思后,樊友斌决定直接将客户与工厂无缝连接(C2M),从线上回归线下,通过线下体验店直接与客户接触,帮助客户量体、了解需求并收集数据。
于是爱斯达线下实体店就开张了。在广州市越秀区人民路,爱斯达的线下体验店内展示了各种颜色、样式、尺码的服装。顾客边品尝咖啡,边让店员采集身体信息。采集的数据由三部分组成,顾客身体的数据、穿上衣服的数据、不同衣服版型的数据。
当顾客的数据输入系统后,可按照每个季节正常的款式需求,例如冬天偏宽大,夏天偏紧身,做细微调整。“这样一来,用户黏性就很强,以我们在广州人民路的体验店为例,回头客占了六成。”
但樊友斌并不指望这线下的体验店能成为现金流的入口,他心里很清楚,爱斯达没有销售和品牌基因,个性定制零售这件事儿不靠谱,还是更适合做品牌背后的供给方。
他当断则断,将体验店定性为线下数据采集库:专门采集顾客的数据。现在,爱斯达共收集了12个国家、107个不同品牌的版型数据。“希望在3年时间内开1万家体验店来收集数据。”有了数据,除了能为消费者定制产品,爱斯达还能服务于服装厂家的生产需求。
老樊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把服装电商尺码标准化。网上购物有近5成的退换货理由是因为尺码不符。特别是淘宝品牌,一个店一个尺码标准,甚至在同一家店不同衣服的尺码都不相同,因为店主都是自己找厂进行生产,不能做到统一。
而樊友斌要做的就是以自己手中的服装数据为基准,形成一套“电商服饰标准尺码”,为淘宝店主提供尺码标准化服务。
据统计,仅淘宝平台上的服装店就有近千万家,老樊未来的生意蓝图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