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真诚对话

2016-04-19 18:00赖传鸿
关键词:反义词乌鸦狐狸

赖传鸿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强调了阅读教学活动的性质,告诉了我们阅读教学是一个群体合作的活动,它是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对话教学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正被我们所关注,课堂上也因为对话教学的实施而尽显精彩。那么,如何以生为本,进行对话教学呢?笔者以为:

一、让学生的主体在对话中体现

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课堂上,我们不能再是“至高无上”,而是要与学生真诚面对。

如上《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课题一出现,我就抛出问题:谁有什么问题想提?

生1:“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是谁说的?

学生一边认真地读,一边细心地画着,思考着。一会儿,小手陆续上举。

生:“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是守书摊的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说的。

师:谁还有问题?

生1: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说这话的用意是什么?

生2:共出现了3次。

生3:因为爸爸教育“我”不能白看别人的书。

生4:因为“我”很想读书,只能靠扯马草换钱来读书。

生5:因为守书摊的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怕我不好意思白看他的书,所以就谎称自己家里有马,让我每天把扯来的马草卖给他。

生6: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一句“别饿坏了那匹马”,让“我”终身难忘!

又如,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针对学生对课题的质疑“是什么美丽能够流传于世,迄今百年呢”,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

师:好,今天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出来了。这可是你们自己制定的,了不起!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生(齐声):读课文。

师:读几遍?

生:读三遍。

师:为什么?

生:第一遍,读通课文,第二遍……

师:要是读了三遍还不懂呢?

生:四遍。

师:还不懂呢?

生:直到读懂为止。

这样,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定,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完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完全体现了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让学生的个性在对话中张扬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他们对文本的感受、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新课程的对话教学正是摒弃传统那种齐步走、一刀切,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他们个性化阅读文本,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流光溢彩,成了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舞台;我们的课堂才是与学生心灵沟通、个性张扬的舞台。

如,上《狐狸和乌鸦》一课,我与学生这样对话:

师: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们不要听奉承话,不然,就会像乌鸦那样上当受骗。

生2:我同意他的观点。同时,我认为当别人称赞我们时,我们要学会分辨对方说话的目的,是真的称赞,还是带有其它目的性的,千万不要像乌鸦那样。

生3: 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向狐狸学习,遇到困难了,要善于想办法解决。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当缩头乌龟了。俗话说得好:办法永远比问题多,聪明的狐狸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证明。

生4:在学习上,尤其是解数学题,我们要学习狐狸多多开动脑筋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连想都不想,就去抄同学的或者干脆放弃不解决。

师:你喜欢狐狸?还是喜欢乌鸦?为什么?

生1:我喜欢狐狸,因为,她善于思考。

生2: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她不诚实。

生3: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既要批评乌鸦不动脑筋,也要批判狐狸,坑人的事不能做。

阅读过程是多向互动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受,正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当然,让学生挖掘文本的同时,也应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否则,会误读文本的。

三、让学生的想象在对话中放飞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的最佳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等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因此,通过对话,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开拓思维,与文本碰撞,感悟文章的内涵。

我在教学《詹天佑》时,当学生读到第三自然段,“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詹天佑,当你听到了外国人这样嘲笑我们中国人,你心里会有什么想法?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学生说:“我一定要把铁路修好,让嘲笑我们的外国人,重新认同我们中国人:中国人行!”有的学生说:“祖国没有强大,连修一条铁路外国人都要干涉,我们要奋发图强!”有的学生说:“我深深地体会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今天努力地学习,明天就要立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有的学生说:“周总理真伟大呀,他小小年纪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让课堂的训练在对话中落实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语文知识,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要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就必须体现训练和感悟并重,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我上《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中,当学生读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祼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后,我问:句中有两个关系密切的词,能找出来吗?

生:“减少”和“扩大”。

师:它们是什么关系?

生:反义词。

师:再说一遍。

生:反义词。

师:同意的举手。

学生都举手。

师:好!如果我不砍树,一直种树,树木就会怎样呢?

生:树木会增加。

师:如果老是砍树呢?

生:树木会减少。

师:“减少”的反义词是____

生:增加。

师:由于我种树,那祼露的土地会____

生:会“缩小”。

师:把这两组反义词说一遍。

生:“减少”的反义词是“增加”,“扩大”的反义词是“缩小”。

我微笑地告诉学生,刚才老师制造了一个温柔的陷阱,你们掉下去了。但今生,你们永远都不会再错了。

诚然,对话教学的实施,它昭示着新课程下我们角色的转变。我们要凸显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精神。只要我们把握对话的实质,不断完善对话过程,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我们的课堂必定会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反义词乌鸦狐狸
认识反义词
反义词 大不同
狐狸和猫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