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鑫
【摘要】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是学生自身认知能力不断提升、实践技能逐渐养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以便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兴趣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24-02
一、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认知能力不足、心智发育不完善,获取知识的途径往往还是源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 教学水平、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的优化教学过程,以便能够使教学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逐渐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知道,小学生个性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又极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有时又不注意的去摸摸同学的头。可以说,小学生注意力集中很短,时间一久,马上会提不起精神和兴趣。所以,教师就要在备课时充分备好知识的同时备好学生。以最简洁简短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把知识点讲清楚,准确无误地抓住中心,突出难点,突破重点,使学生产生顿悟,不给学生思维带来模糊的成分。使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新课教学,狠抓课堂效率,得以争取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游戏等。另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借助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契机,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知识的时候,班上的一位同学将脚搭在了同桌的凳子上,面对这样的情境,我便及时的运用这一契机,让这个学生向大家演示“隐藏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鸡兔同笼的相关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
我们都知道“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基础。特别是在当前时期,“棍棒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也不符合科学的教育理念。想让小学生数学课堂生动一点,就要求教学语言要富有吸引力。教师在教学中力应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例如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发现、及时了解,以便能够更好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的引导他们进行改正。另外对于孩子的进步则给予鼓励赞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也注意措辞和语气,一定要避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否定评价和对学生有伤害的评语。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破坏整节课的兴趣。毕竟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有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努力做到教学方式的活泼多样,以便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喜好来进行备课,以便教学过程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要注重课堂氛围的创设,以便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保持和学生一样的童真,尽可能地把教学环节设置成一个故事或一个游戏来进行,将知识点贯穿于其中,增加课堂乐趣。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往往会产生死寂或沉闷的现象,学生没有一点朝气和活力。此时,就需要老师适时地进行幽默。比如有一回,我说“看黑板”,由于经常这样说,学生们无一个回应,然后我就故意说成“看灰板”,学生立马大声响亮地回答“应该是看黑板”,引来全班开怀一笑,无趣的课堂顿时充满了生气和朝气,学生精神也为之一振,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情境
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断的丰富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永葆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我们知道,游戏和玩乐,是小学生的天性。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游戏和比赛内容要从学生的兴趣中选取方式、要游戏化,最好要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新知识,并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同时,要多鼓励少批评,给幼儿自信。这样他们就会乐意参与此活动,并不断的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节气、天气、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相关事项,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五、重视联系生活,体验成功乐趣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归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地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践,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编题、解题,培养学生编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成果,都给予肯定或表扬。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之间互助互学,又使大家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学习兴趣也随之得到了巩固。在练习的编排上,也是尽量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并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来定,对于容易的题目,叫学习能力较一般的学生进行回答,对于较难的题目则要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表扬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体验成功,学习信心就会提高,就能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由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这样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是理念的培养,想要做好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就需要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即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以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为基础,以个体原有的数学水平为起点,逐步耐心地进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