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 杨晓利
【摘要】学生上课时玩手机,是目前大学课堂中遇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实践探索,提出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以及搜索引擎、微博、QQ群等网络信息工具,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还可解决学生上课时玩手机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 手机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51-01
在移动互联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信息工具日益普及,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学楼已经实现了WIFI覆盖,其带来的相应弊端就是课堂上比比皆是低头看手机的学生,教室讲课再精彩,和互联网对学生的诱惑比起来,也是很难抵御的,智能手机更是对高校的正常课堂教学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情绪大受影响。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越强,则其课堂学习效率越低[1]。有些研究者建议建立所谓“无手机课堂”,即在上课前强制禁用手机。这种做法固然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如果强制要求学生课堂上禁用手机,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不满,产生对立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电子通讯产品在课堂上的应用,很多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 有些教师尝试使用手机在课堂上辅助教学[2],而有些开发了课堂教学的辅助应答系统[3]等,都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方法。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通讯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实践摸索,总结了一些利用互联网和电子通讯产品,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增强师生互动的方法。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微博、QQ群等网络信息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1)利用搜索引擎,对学生的课堂知识进行有益的补充
教师在课堂讲述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进行搜索,搜索后再安排学生对搜索的内容进行介绍。同时还可根据搜索结果提出不同的观点,并进一步安排课堂讨论等教学内容。这个方法在提升课堂气氛的同时,学生也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案例教学是课堂中常用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提供案例的基本资料,然后让学生对案例的具体内容进行搜索整理,学生根据整理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同时分享搜索的内容。
(2)网络新闻是课堂上一个重要资讯来源
在讲述财务管理课程关于企业融资的内容时,恰逢阿里巴巴上市。大学生们是网购的生力军,他们对这件事肯定有浓厚兴趣。在每次上课时都会安排学生对相关新闻热点进行搜索,追踪整个事件的进展,同时教师和学生还一起查阅不同的财经评论文章,然后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评论,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中的内容和知识。
在关于投资管理的课程中,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证券交易平台随时访问各证券网站实时数据以及查看各种财经评论文章,各证券网站提供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成为重要的课堂资料。如果课程进行中所使用的财务分析资料均来自于学生通过自己查找所获得的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数据,那么企业财务状况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对他们来说也一目了然,教学效果就大大地提高了。
(3)利用微博,提高师生课堂互动水平、利用QQ群加强师生讨论交流。
QQ群是现今最流行的集体社交媒体之一。每上一门课都会建立相应的QQ群让学生加入。教师可在群里发布一些上课所需要的通知、作业、软件等等,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公开或私信的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用公开或私信的方式来解答学生的问题。课后的作业辅导也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显然,这样不论对学生抑或教师都是省时省力又方便的交流方式。课程结束后解散这个群即可。
2.平板电脑进入课堂,可进行互动式实验教学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拥有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学生可以将将其带进课堂,进行课堂互动教学。例如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系统的模拟操作。利用简单的无线设备,也可以课堂上进行网络实验室的教学内容。网络上免费的试用版软件很多,利用这些免费使用软件可以实现网络化低成本教学。图1就是在课堂上搭建简单无线网络的方法,这样我们在普通教室用平板或笔记本电脑进行的这些实验,效果比专门的计算机实验室还要好,而且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在大学课堂的有效应用,一定程度的解决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老想玩手机这个难题,增强了师生间的即时互动,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变为一个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踊跃参与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课堂交流、亲自动手制作、参与模拟实验等环节,将课堂变成讨论室和实验室,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许国成.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4(6): 535-538.
[2]张冲杰.智能手机在高职商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7):63-64.
[3]姜红;李峰.基于Web技术的智能手机课堂应答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2(14): 48-51.
[4]方家胜.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调查与引导路径—以南京某高校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4(3): 99-102.
作者简介:
张卫东(1969~)男,陕西省宝鸡市人,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
杨晓利(1971~)女,陕西省宝鸡市人,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