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87-02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为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作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及观察者,应当更注重践行以人为本、个性化、差异化、和谐化的教育理念。能否适应这些转变,关键要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音乐教师角色应当由“送水人”向“挖泉人”、“设计型”向“引导型”“培养欣赏能力”向“提升音乐素养”转变。只有完成角色转变,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高效课堂。
一、音乐教师要由“送水人”转变“为“挖泉人”,挖掘学生音乐鉴赏的源动力。
教师的教学任务要从“教会知识”转移到“教会学习”、进而到“共同学习”上来。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教”轻“学”,重“传授”轻“发现”,简单灌输音乐知识的做法。学校教育只是人生学习的一个阶段,对于已经进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当今学生来说,从某种意义上看,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内容更为重要,音乐学习的过程也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更需要挖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音乐变为主动探索音乐。
例如,在学习《弥渡山歌》音乐课后,有几位同学想进一步了解弥渡的相关知识和我国民族通俗类型音乐作品,希望在老师这里寻求答案,当时我并没有简单的直接把答案告诉他,而是不失时机地向他们推荐了相关的音乐网站,鼓励他们回去从弥渡历史、风俗、代表山歌及民族通俗类型音乐特点方面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宣布下一节课我们开一个“情迷弥渡”的辩论会,在辩论会上同学们针对弥渡山歌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勇跃发言,各抒己见、极大丰富拓展了对我国民族通俗类型音乐的了解和掌握。由此可见,音乐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音乐知识,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音乐世界的意识,把学生当作“一眼泉”,“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而音乐老师就是“引导发掘音乐泉水的人,使音乐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为具有不同音乐个性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出一镐之力。
二、音乐教师要由“设计型”转变为“引导型”,充当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由课堂的“设计者”转变为“引导者”,是指引导学生去自我预习、自我探讨、自我质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由学生去归纳、总结知识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创造真正有生命力的课堂。
在许多音乐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学们生踊跃提问,说弹唱跳,样样俱全,游戏、律动、表演等都无一欠缺,整堂课气氛热烈,有条不紊,堪称“典范”。表面上看老师引导学生,教学很成功,但实事是,这些课是老师课前设计好“剧本”,事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务必按照“剧本”的安排一步一步做,甚至还在课前按照“剧本”要求进行过数次排练,结果唱歌一起唱,舞蹈跳得一模一样,连拍掌也像受过军训训练一样整整齐齐的,可见我们所看到的教学成果完全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由学生表演而成的,不是真正由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完成的。实际上这种音乐教学还是以老师为中心,教师真正起到的是“设计者”的作用,音乐教师全部一手包办,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种课堂效果如何不言而喻。“引导型”教师教学带有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特点。音乐教师是学生走入音乐课堂的桥梁、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路人。在学生学习音乐时,音乐教师多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点拨、启发,才能真正起到引导者的作用。
我在介绍朝鲜音乐《阿里朗》时就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学生对朝鲜音乐接触少,对朝鲜乐曲兴趣也不大。我就引导学生关注热播中的《大长今》、《医道》等电视连续剧,里面有很多朝鲜族乐曲、服装,生活习惯介绍,我就以学生喜爱的《大长今》连续剧故事作为导入,用里面的乐曲启发学生、结果学生很感兴趣,争先恐后地收集资料,加入到热烈的讨论当中,主动探讨朝鲜族服装、朝鲜族人们的精神世界,欣赏朝鲜族音乐,结果学生对音乐《阿里朗》的乐曲特点和所表达的内容都有较深的理解。
三、教师课堂教学要由“培养欣赏能力”转变为“提升音乐素养”,充当学生个人素养提高的助推器。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加强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和健全人格、挖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给高中音乐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而应转变为“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从本质上讲,音乐就是情感教育, 所以音乐教师的教学就应当以教敦情,以情寓教。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作为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人类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在促进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和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健全人格、提高审美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要以艺育德,以德促学。音乐教育是形成思想品德素质的关键,在教学中把德育教育引入中学音乐课堂,结合中学音乐教育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活动,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改变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并把转变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不要把音乐教学只停留在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上,而是要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尊重学生个性,“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通过角色转变实现高效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最终实现学生个体素养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