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消亡论”引发的舆论风波

2016-04-19 10:20
人民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观点报纸传统媒体

“报纸将死,多数媒体人将在2017年到2018年下岗”,近日,这个论断激起新闻媒体圈热议。该论断来源于春节期间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对腾讯总编辑王永治的专访文章。2月8日,这一微信公众号刊发《腾讯网总编辑王永治对未来媒体发展的10点预测|大咖说》。在文章中,王永治认为,报纸除了倒闭没有别的出路,新旧媒体的融合是“假婚姻”。为什么报纸会死掉?他认为是纸媒人到了知识、思维、技能的天花板,“现在整个媒体行业有25万个从业者,而他们对互联网而言几乎没有什么核心生产力”,“整体来说,从业者在现有的技能下未来是找不到工作的”。尽管文内观点十分劲爆,但当时大家忙着过春节并没有重视。直到3月15日,一些媒体转载上述文章时,抽取观点做成标题,文章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广为传播,遂引发业界争议。

这些言论触动不少媒体人的神经,赞同者誉其观点辛辣,反对者则斥其信口开河。3月18日,《中国青年报》评论人曹林在其个人微信、微博刊发《跟王永治打个赌吧,你输了你辞职》文章,指责王永治的判断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唱衰纸媒的声音天天可以听到,但直接作出死刑判决并给了日期,第一次看到”,“我想跟王总赌一把,到了2018年年底如果预言实现了,我从单位辞职;如果没实现,王总从腾讯辞职”。文章引发一片哗然,长微博阅读量超41万人次。

唱衰纸媒不是新鲜话题

客观地说,王永治的预测可能仅是个人预测,未必有充实的论据;而曹林的打赌也仅是出于愤然,估计没有多少人真正在意结果。但几个观点碰撞就能掀起一起舆论风波,其背后多少映射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媒体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集体迷茫。特别是在出现一些纸媒关停或传统媒体人辞职的特殊时期,类似的争论常常涌现。

其实,唱衰纸媒已不再是新鲜话题,有关纸媒将死和纸媒不死的文章也是不计其数,在此之前,徽投资本董事长蔡伟也曾公开发表过“24个月之内都市报将全线倒闭”的言论。不可否认,这几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驱动,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给众多曾经如日中天的传统纸媒造成巨大冲击,给传媒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压迫感:一边是有着77年历史的美国第二大新闻类周刊《新闻周刊》被迫停刊,一边是创办仅两年的美国“今日头条”以5亿美元估值成功融资1亿美元。在过去的任何时代,传播媒体的变更交替都未曾有今天如此频繁与彻底。但关于“怎么转?如何找出路?”这一全世界新闻媒体共同面临的难题,各界并未完全取得共识,或者最起码当下媒体转型依旧走在艰难路上,尚不及抵达成功彼岸,缺乏完整成功案例。而这也为多元化观点摩擦提供了可能,如“纸媒不转型是等死,转型可能是找死”的业内论调就颇具市场。

纸媒不会坐以待毙

正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市场规律。《人民日报》曾发过“纸或有变,报将永存”的文章,或是告示着纸媒的一种新常态。从2013年到2016年,《人民日报》先后多次力挺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现实并没有那么糟,各种主流报纸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仍是重要的战略性媒体资源。在当下社会,纸质媒体依然有其难以取代的社会作用,新闻的原创性和公信力仍是纸媒的优势所在。在这种情况下,纸媒需要的是适应与进化,“在与新媒体融合中获得更充足、更新鲜的养分”。当前,许多传统媒体正在进行媒体融合发展的尝试,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用户数量巨大,实践表明,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并没有缩小,只是转移到了新平台上。所以,轻率地断言“纸媒将死”,恐怕也有失偏颇。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助理 卢永春)

猜你喜欢
观点报纸传统媒体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观点
卖报纸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