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
“上海闸北”门户网站4月1日零时关闭,“闸北”正式谢幕
已故知名上海本土作家程乃珊的代表作《穷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90年代之前的上海,一个住在淮海路的小姑娘,与住在闸北区的男孩谈恋爱,女方的父母急得睡不着觉;而那些住在棚户区的小姑娘,天天盼着能够有朝一日嫁到“上只角”去。
而如今象征富裕的静安区与象征贫穷的闸北区两区合并,虽然上海各区县的贫富差异已经不像小说中描写得那样,但外界对于上海静安、闸北这两位新人“婚事”的态度在半年的时间里也经历了从 “反对、质疑”到“怀念、祝福”的波折。
“上海闸北”门户网站日前发出最后一条公告,宣布为配合闸北区、静安区“撤二建一”工作,该网站自2016年4月1日零时起关闭。这意味着,原闸北区至此正式“谢幕”,新静安蓄势待发。
新静安定位:
“全球城市核心引领区”
3月底,新静安首次召开了区两会,标志着新的静安区正式诞生。在新的静安区四套班子中,区委书记安路生、区政协主席陈永弟来自原闸北区,区长陆晓栋、区人大主任李葳萍来自原静安区。
“改变”从机构整合开始。闸北、静安税务局自4月1日起“撤二建一”为静安区税务局。3月30日上海静安法院发布公告,原静安区、闸北区人民法院已被最高人民法院撤销,设立新的静安区人民法院,管辖原静安区、闸北区所辖区域内的案件,上一级法院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此前,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通知,撤销闸北区管理部和静安区管理部,成立新的静安区管理部,4月1日起正式运作。
合并后的新的静安总面积将达37.3平方公里,相当于原静安区4倍多,如此体量的中心城区未来将如何布局?新静安提出要实施“一轴三带”的发展战略,建设“全球城市核心引领区”。
静安区委书记安路生指出,由南往北,“三带”依次是“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 “一轴”则是从静安南北纵深较长、发展梯度明显、文化特色各异的实际出发,打造一条贯通南北、共享互融的复合发展轴,协调“三带”联动,统筹区域发展。它首先打破了苏州河、铁路、高架等空间分割,串联形成贯通南北、高效便捷的大通道,为要素聚集和产业发展创造条件。除了实现区域交通连接,这一复合发展轴还承担了资源联动、产业互补、文化融合、品质协调等重要功能。
静安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上,新当选的静安区区长陆晓栋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透露了两区合并完成的多项经济与民生指标,包括:2015年两区合并完成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37亿元,同比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1.69亿元,同比增长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81.9亿元,同比增长20.5%;旧区改造受益居民11691户。
南京西路已达标“全球性节点”
有历史专家表示,上世纪60年代,上海有10区10县,后来经过黄浦南市合并、浦东南汇合并、卢湾黄浦合并,缩减为16区1县。然而,过去的几次合并没有像此次一样引起巨大的舆论风浪。
黄浦和南市的合并是在2000年,舆论声音并不强烈;浦东本就是新发展起来的地区,和南汇的合并也没有什么障碍;卢湾和黄浦本就是上海最中心的地段,属于强强联手。此次静安和闸北则属于典型的强区和弱区合并,牵扯到历史、现实等多方面因素。
在老上海的理解中,上海有“上只角”和“下只角”之分。“上只角”是指租界地区,比如静安、黄浦、卢湾等;而“下只角”,是当年“滚地龙”和“棚户区”密集的闸北、普陀等地。
当代上海研究所所长胡训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些年,我国各城市的行政区划还在进行局部调整。2000年以后,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大致分为三个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扩大改革开放试验区。2009年11月,天津市撤销塘沽、汉沽、大港三区,设立天津滨海新区;2009年8月9日上海南汇区与浦东新区合并。
第二种模式是由于国家对省管县体制的变动。重新进行行政区划的调整,这是基于国家财政税收管理的需要。省管县以后,县级财政资金由省里直接管理。
第三种模式是最常见的,就是在大城市中,强区和强区、强区和弱区进行合并。比如北京的东城和崇文、西城和宣武的合并,上海卢湾和黄浦的合并以及这一次静安和闸北的合并。
“行政区划合并并不是并得越大越好,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过大的区域面积会降低行政效率。街道和社区多了,增加了管理难度,但若一切都按照原来进行,则失去了合并的意义。”胡训珉表示,上海的行政区划调整未来可能有两种思路:其一,就是以现状为基础,以后区划调整仅微调,可以说目前基本已到位;其二,则是从长远来看,上海的行政区划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从目前看来,不同区的经济面积体量相差还是比较大。区域落差明显,不利于行政管理和相互竞争。因此也有从综合整体考虑进行全盘调整的可能。
过去,上海各区合并更多的是市区与市区合,郊区与郊区合。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未来市区与郊区将进一步融合,甚至可能出现市区与郊区的合并。胡训珉认为,目前中心城区如何同周边原先郊县的新建区协调,仍有很大空间。这其中也蕴含两种可能。一种是周边城镇率先发展成卫星城,卫星城与市区保持距离,彼此组成城市群。另一种则是中心城逐渐扩张,扩张过程中逐渐吸收融合周边城镇。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项目及开发顾问部董事及主管谭文红表示,在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上海的城市定位已发生变化,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础上,逐渐将视角转变为力争2040年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
谭文红指出:“新静安打造全球城市核心引领区,意味着上海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要迅速实现类似于纽约、伦敦、东京等重要‘全球性节点。而实现这一全球性节点,则需要上海从城市基础建设上首先要达到全球城市的形象感,新静安的南京西路已无疑达到了该点要求,并且在不断完善和升级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