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德
【摘要】识字教学是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大家都在探索的一项课题。儿童的识字量越大,词汇量越大,思维越发达。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低年级段要确立“多认少写”新的识字理念,识字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随时随处识字的良好习惯。为了防止学生的遗忘,通过几次反复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
【关键词】高效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57-01
识字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如何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构建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口语表达、阅读水平、写字写话能力的提高,从而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呢?
一、创设“乐识”的识字环境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生成高效的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一学期认识400个汉字是个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外,还必须大力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在识字教学当中,如果让学生被动地记、机械地抄,学生会很快厌倦。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才能真正实现识字教学的高效化。
1.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学生识字过程中,可依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前面说过,孩子们在识字上的差异很大。因此我们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有的孩子学前有基础,表现欲强,就让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小老师、小学生都兴趣盎然;有的孩子喜欢找小伙伴一起识字,在交流中提高能力……只要学生能够尽快地记住汉字,方法不求统一。
3.联系生活,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可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很重要的途径。教材中很多课文本身就创设了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如《在家里》、《操场上》、《自选商场》等,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结合,反映了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时代生活等,拉近了识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在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处识字的良好习惯。结合语文园地,开展在生活中识字的比赛,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街标、路标、单位名称牌等等都成了学生识字的教材,学生乐此不疲。
三、防止学生遗忘的策略
遗忘是学习和记忆相伴随的心理过程,学过的东西,假如不及时复习,时间过得越长,遗忘的内容就越多。我们要允许学生忘却后再重新记忆,通过几次反复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为了防止学生的遗忘,实现高效的识字教学,我采用了以下办法:
1.增加复习次数,重复生字
普通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复现七次,就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被识记住。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这一心理规律,有意识地创设不同的语境复现所学生字,就能使学生最终达到熟记的目的。如:教汉字“几”时,学生读音认识后,教师拿几根粉笔放在手里,让学生用上“几”说一句话。这样教直观生动,学生在说句子的过程中自己悟出了意思。然后告诉学生,“几”还可以用来提问题,让同桌用“几”互相提问,“你有几只笔?”“你家有几个人呀?”……
2.辨析音形训练,防止识字混淆
通过辨析练习,使学生头脑中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逐步区分同音字、形近字,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量的书面语言,为日后的书面表达打好基础。如:给皮加部首可以组成:坡、波、破、跛、披、被、玻、婆、菠,可以编成儿歌:“有土堆成坡,有水波连波,碰时擦破皮,走路跛一跛,披衣床上坐,被子多暖和,透过玻璃窗,夕阳染山河,外婆来看我,带来甜菠萝”。
3.阅读课外读物,巩固已学汉字
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会遇到学过的字,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我采取“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不同程度的学生阅读:优等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逐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学困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