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读书

2016-04-19 13:09
学习月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明读书交流

读书,从来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就像吸烟、就像钓鱼,只是习惯、只是爱好而已,远不需弄得高大上。但读书风气、创造精神的养成,却能决定一个国家的高度和未来。回看读书生涯,让人不得不感慨这世界变化得真快!仿佛转眼间,就从书籍匮乏的年代过渡到了资讯爆炸、信息过载的时代,从纸墨飘香的日子切换到了方便快捷、荧屏闪烁的网络时代。然而,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阅读便利时,关于读书,却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

读书须孤独。尽管读书的方法千万种,但真正入脑入心的东西大多都是孤独时读进去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才须学也,学须静也”、“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告诫子弟要孤独安静地读书。孤独并非形式上的孑然一身,而是指阅读时的忘我投入,虽周遭喧哗,独悠然心会亦是孤独之境。司马光读书雀斗窗台而不惊,毛泽东读书闹市喧哗而不乱,都是入忘我之境的表现。名人之所以超越芸芸众生,除却机遇和天赋,与他们的忘我读书无不相关,日积月累自然心灵丰富、学有所成。反过来,丰富的内心也能让人心静如水、享受孤独。如果一个人纠结物欲,小肚鸡肠,患得患失,乍惊乍喜,自然无法放弃世俗的追名逐利,红粉金帛,超越不了自身的狭隘无知、浅陋浮躁。如果一个人内心丰富,意志坚强,乐于助人,言行坦当,就不容易受外界的干扰与诱惑,自然平静快乐,淡定安祥。古人云,读书变骨相。我更愿从心灵丰盈带来的气质蜕变来解读,所谓“行无愧怍心常坦”、“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须交流。这种交流,不是不择对象、自由放任的聊天漫谈,若是那样,还不如孤独求知呢。交流更多是要在学友之间彼此借鉴,相互启迪。《礼记·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独自用功再深,也难免偏颇狭隘,如果没有高人的指点、同道的交流,久而久之就会思维僵化、见识闭塞。当今社会,知识爆炸文化交融,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倘若偏居一隅,夜郞自大,就会固执封闭,错失机遇。不仅个人读书如此,一个国家的文化文明亦是如此。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对于文化来讲,交融意味着生命力。文明形态就正如江河,包容吸收才绵延不绝,百川交汇才磅礴成海,拒绝新流只能萎缩成死水一潭。仅就个人阅读方式来说,交流让我学会了使用“阅读星”,从此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随时享受听书;让我学会了使用“有道云笔记”,从此不需像唐代李贺那样锦囊随身,而又能时时记录灵感;让我学会了使用“语记”,不需打字也能轻松输入文字;不通过朋友间的交流,哪能轻松获取并享受这些时代进步带来的科技便利!

读书须实践。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但它记录的是彼时的经验,也只是特定领域特定层次的经验,能否适用当今,能否适用于更广阔的领域,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孟子》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说的是读书一定要以问题为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重视书本知识,更要重视实践知识;既要读有字之书,更要擅长读无字之书,反对死读书,读死书。只读一面而不读反面的其他多方面的书,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而这与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完全背道而驰。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告诫大家要善读无字之书,善于向实践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真正目的。

读书须创造。读书而不进行思考和创造,只会成为一只两脚书橱,读得再多对于人类社会进步也全无益处。人脑不同于电脑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联想会创造,能模糊处理海量信息并生成全新体验。智慧,就是其中的体验之一。有时,并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你能否将知识进行整合创造。奥巴马在纪念乔布斯的悼词上说,他在自己的车库(美国人的车库往往也是书房)里创建了世界最成功的公司之一,证明了美国的独创力精神所在。他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并将互联网装进口袋,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信息革命,还让信息革命直观而有趣。他用自己的才华为数百万孩子和成人带来了快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重新定义了整个行业,他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也正需要这样一种读而用读而创的精神。如果只是一味传承模仿,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挑战!只有开动思考的大脑,运用创造这个改造世界的利器,激发万千民众的智慧,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文明读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请文明演绎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