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春阳+李卓
[内容提要]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是一个众多高校党务工作者和党建理论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探索的重要命题。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全面管理、系统规划、整体布局、总体发展的运行方式。在建构策略上,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指导来分析我国高校的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要形成科学理论武装、科学制度规范、科学方法推进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格局。
[关 键 词]整体性治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整体性治理的创新性
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机制的研究,是一个众多高校党务工作者和党建理论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探索的重要命题。概观相关研究成果,其关注点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维度:
第一,对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意义性研究。在研究中,学者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能否形成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第二,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反思性研究。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在对上海高校学生党建情况科学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当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主要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教育的内容忽视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缺少针对性与有效性;对学生党员的管理缺乏连续性、系统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队伍稳定性不足,有待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评价体系单一,尚需完善。
第三,对健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对策性研究。有学者比较全面地提出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应包括学习教育机制、质量保障机制、自我约束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作用发挥机制、组织保障机制、激励引导机制等;还有学者从机制落实的角度指出,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思想重视是前提,制度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组织建设是基础,方法创新是关键。
工作实务范式,是当下研究的一大特色。这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研究主体,大多都是从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党务工作者;二是研究内容多是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务工作的总结和推广。
这些思考和探索对于自觉适应高校党建科学化的时代要求,有效实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必定是具有重要价值的课题。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部分相关人员对高校学生党员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把握和认识程度有限。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是属于实践性或工作范式下的研究,研究成果的学术意义不大,许多涉及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关键问题仍旧相去较远。具体来看:
第一,研究成果较多,但缺乏理论深度。目前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研究,研究数量多,但由于缺乏敏锐的理论自觉,借助科学的理论分析工具来开展相关研究的,并不多见。在现有这些探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研究成果中,大多数属于实务或工作范式下的研究,是站在实践层面上的“一般总结”,既缺乏对现有理论的依赖和验证意识,没有建构出新的解释框架,也没有充分、规范的细节材料,从而丧失了支撑理论创新的功能。
第二,重方法性创新,轻规律性揭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对策研究,主张“四早一抓”、“五查五做”等。但缺乏对高校党建科学化的语境进行理论解读和历史阐释,对 “时代要求”分析不够深入,使方法创新的规律依托缺失。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地从具体的方法、手段探索为主转而谋求观念上的革命以及深层的教育管理的规律性揭示上来。
第三,“碎片化”倾向严重,整体性缺失。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体系,包括至少教育管理机制、方式、内容、方法、组织、绩效等要素的创新,需要在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相互补充、反映时代和全面。现有的成果是非常分散的,且实证分析与理论建构顾此失彼。部分实践研究,注重可操作性的措施,但对“实践”、“回应”的观点造成了理论上的缺失;研究人员从事理论建设,提出了很多“精彩”的教育管理机制,但是,对实际原因的认识不足,提出的举措缺乏可操作性。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整体性治理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对其进行系统规划、总体布局、综合各方面的工作,协调各种资源。长期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全国每年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数量不断增长,“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成为现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主流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完善,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充满了信心。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合力、科学化水平仍有大力提高的空间。具体而言:
第一,学生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应该“相互促进”。近几年来,一些高校在处理教学、科研和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抓党”、“抓党”、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从教学科研、教学科研甚至矛盾、不随意围绕教学和科研等方面进行实践活动,使高校教师和学生党建工作的“负担”。一些党务工作者不顾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片面强调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致使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党建工作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另一个错误的倾向是轻视甚至放弃党的建设工作,片面强调教学和科研,以及他们的政治责任感。这两个错误倾向于衔接,是学生党建和教学与科研分开,甚至是互不相容的。要改正这两种错误做法,必须从“二极对立”走向“整体性治理”,思想上的共识,即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党的建设工作是一个连续的、理顺体制与机制,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建设,注重党的建设,促进发展。
第二,理论学习与活动组织需要“统筹谋划”。首先,理论学习本身需要“通盘考虑”。高校学生党建理论深化工作的主要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的。这些课程的内容相互之间都有交叉和重复,而且他们都由不同的教学单位来承担,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方面、在课程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使用中,如果缺乏有机地整合和充分地沟通,“步步高、步步深”的系统性设计极易沦落为“似曾相识的简单重复”。其次,理论学习与组织活动的安排需要“统筹谋划”。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例,由于缺乏组织动员能力,目前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是依托于青年团党委、负责学生组织的组织,这些机构除了对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相关外,还负责其他专题的策划和组织实施,这些活动往往是占用了“教学资源”的实践教学。
此外,理论学习与活动组织之间如果缺乏充分的协调与整合,就会出现要么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无法印证和深化理论,不能与理论学习形成良性的互动,要么形式丰富多彩,但内容旨趣与理论学习相去甚远,乃至互相矛盾。在组织发展中,还需要我们摒弃以发展党员团员数量为目标的错误观念,统筹谋划,实现理论信仰教育和组织发展的紧密结合、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的和谐,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的和谐。
第三,党群系统与其他系统需要“有机协同”。首先,党群系统本身需要形成良好的协调整合机制。高校里的各级党团组织、工会、学生工作部、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网站、校刊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单位、心理咨询中心等和党建工作相关的党群系统,都以完成各自的工作目标为中心,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党建工作的性质又需要我们形成良好的协调整合机制,构建党建工作的合力系统、实现整体性治理。其次,党群系统与其他系统需要相互交流和借鉴,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水平,不能只“就党建抓党建”,要有整体性治理的视野和情怀,促进党群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交流与协作;要为高校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要帮助高校解决实际困难,给予切实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证。
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整体性治理的建构性
整体性治理作为一种现实发展问题的解决方式,倡导的是全面、系统化的治理。与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统筹兼顾”的发展方法,在精神实质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指导来分析我国高校的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就是要以推进我国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为研究目标,准确把握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特点,始终坚持系统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深入剖析统筹抓好我国高校学生党建系统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五项建设的规律,认真研究整体推进高校学生党建系统与外部中心工作的规律,及时总结协调高校学生党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规律,形成科学理论武装、科学制度规范、科学方法推进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格局。
第一,探索新载体,搭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云平台”。随着IT技术的进步,云计算技术为推动新媒体、新网络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其先进的产品技术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云平台”管理的高校学生教育是遵循中国共产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结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应用解决方案,基于云计算技术搭建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管理平台。平台以统一标准、整合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和共享网络服务为特点,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真正实现高效信息化、科学化。
第二,拓展新阵地,建设高校学生党员的“活力支部”。由于高校弹性学分制改革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公寓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主要场所,作为课堂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管理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和学生社团中建立党的组织的可行办法,努力把学生党建工作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消除党建工作的“真空”地带。
第三,开放新视角,整体性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新方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应积极借鉴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心理学等有效手段来进行党的建设。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等方法深入、理性分析当前学生党员的新特点,并据此提出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径、新方法,是运用“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创新所在。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XDJ2014-C074)。
责任编辑/刘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