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教学探索

2016-04-19 05:02吴开诚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辅助微课研究

【摘要】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网络资费越来越低,移动教学伴随着微课和慕课成为高校教育的另一种有益的补充。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移动教育的研究现状,以江汉大学的基础课教育模式为例,阐述了研发的移动教学辅助平台的作用,分析了师生使用该平台的教学效果,并对下一步的规划和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移动教学 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41-02

一、引言

伴随着微课和慕课在大学校园的日渐兴起,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考虑在传统教学中融入在线教学的模式。然而另一个问题又凸显了出来,当下的微课和慕课大部分都依托于在线网页的形式开展,学生无法在固定场所以外的区域利用零散时间讨论微课和慕课的教学资源并进行相应的巩固学习。基于此,本研究进行了移动教学辅助平台的设计和开发。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世界各国也都很注重信息技术的普及。移动教育在当前移动通讯网络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受到了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因此,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的抢占这一教育制高点,积极探讨和发展移动教育。

在我国,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信息技术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各式各样的高科技产品已经迅速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逐渐接受了移动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项目中:(1)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1]的研究。斯坦福大学从高校教育的角度出发,于2001 年,把移动电话应用到语言教学中,开发出适用于内容为外语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块。用户根据课程内容,可以使用的功能有:查阅单词、生词练习、进行测验、翻译词组等,以此来帮助学习者利用每天的“碎片”时间,满足学习者的需求。(2)欧盟 m-learning[2]项目。M-learning 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使缺乏基本读写计算能力的青少年群体重新获得学习和受教育的移动学习环境。该项目通过移动端WEB 浏览器的 HTML的网页形式来呈现内容。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2002年1月,北京大学现代教育中心承担了教育部高教司试点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该项目包含了三个方面的移动教育平台:基于GSM网络和移动设备的移动教育平台,基于本体的教育资源制作、发布与浏览平台,教育语义网络平台。2006年7月,第一个移动学习主题网站 www.yidongxuexi.com诞生。 2008年6月,第一本移动学习类专著《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由科学出版社出版[3]。2008年7月,厦门软件学院与中国移动公司共同建立了第一个3G校园网,诺基亚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以外语学习为主、通过利用零散时间随时随地听说读写的互动在线平台“行学一族”。2012年7月,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和中国E-learning促进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了首届移动学习开发者专业会议;2013年3月,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移动学习联盟联合主办“2013首届中国移动学习展暨移动学习案例分会”,会议的主题是“让学习移动起来”,在国家开放大学指导下进行;2014年6月举办了中国E-learning行业大会,会议的主题是:企业MOOC与E-learning行业发展等。针对不同的人群,中国的移动学习先后开发了不同的应用软件。由此可见,国内对移动教育的关注度也在逐年提高。

3.移动教学辅助平台的作用

现在,包括江汉大学在内的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室和机房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该校计算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自主学习平台,用来进一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此种模式的教学还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必须依托电脑操作,二是功能不够完善。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开发设计了移动教学辅助平台[4],该平台包含了4个方面的主要功能:论坛交流、作业管理、学习测试和视频点播。

通过手机客户端,同学们可以在零散的时间利用论坛进行讨论,最大限度的解决课堂学习中遗留的问题;通过查阅作业评价,完成章节测试并将错题添加到错题本,进一步巩固知识结构;通过点播教师制作的视频,学生可随时与教师互动,交流学习信息,解决自己的学习困惑。相关截图如下:

教师则可以通过在作业系统查看学生作业,在测试系统查阅学生分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论坛反馈制作一些学生们急需的教学视频,达到教学相长。

四、移动教学辅助平台的效果

本次教学效果的研究分析方法为对比研究。采用的样本为江汉大学2015级设计学院的2个教学班;其中的视觉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设计班采用移动教学辅助平台和传统教学的混合模式。

1.实施过程

本次的实验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涵盖的知识点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MS-Word、MS-Excel和MS-PowerPoint。

在学期初始,我首先要求设计班学生在移动设备上注册用户;接下来学生可以通过作业系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在论坛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跟帖回答,并在测试系统设置相应的练习来进一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点播下载系统里添加相应的学习视频来辅助学生学习。最后,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来检测2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效果分析

两组教学班的期末考试直方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设计班“及格”、“优秀”的人数占比要明显高于视觉传达班,而“不及格”人数明显低于视觉传达班。因此,不难得出结论,设计班的教学效果要优于视觉传达班。分析原因,设计班学生使用了移动教学辅助学习平台,有更多的机会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达到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期末考试分数也高于同期的传统教学班。

5.总结和展望

通过在实际教学中引入移动教学辅助平台,本研究发现确实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刺激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求知欲;对教师而言,在与学生频繁互动的基础上,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而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讲课,收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一方面,比如无法像QQ一样,实时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无法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让同学们以自己的眼光和感受,将消化理解后的知识传播给其他同学。

本研究今后将对该移动教学软件做出进一步修改,完善功能:加入即时通信和微博微信分享的功能。希望该平台在不久的将来能应用到高校的日常教学中。

参考文献

[1]任海峰,赵君.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国外职业教育,2010,(1):33-34.

[2]Carol Savill-Smith,PhillipKent.The use of palmtop computers for learning,from:http://www.m-learning.org/knowledge-centre/research.

[3]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J].科学出版社,2008(5).

[4]吴开诚.教学辅助平台的移动端设计与实现[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

作者简介:吴开诚(1981—),男,讲师,工程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隐写与隐写分析、数据安全、移动互联网。

猜你喜欢
辅助微课研究
构造辅助函数妙解压轴小题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