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实验课应有的程序

2016-04-19 23:58朱红旗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验课实验教学实验

朱红旗

1 分析教学对象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教学对象是12~15岁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把新的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喜欢富有挑战性、新颖性、开放性的问题。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客观的规划、明确的目标,只是盲目地、机械地学习。

2 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文化成绩和他们的心理、生理的实际情况,兼顾课程特点,确定数学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如正确使用量角器、圆规、三角板、直尺、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机、数学用表、电子白板、班班通、多媒体等。

(2)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3)利用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方法。

(4)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通过数学实验,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6)通过数学实验,突破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3 制定教学策略

制定教学策略的原则是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兼顾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1)课前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如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探索,课前要求准备好刻度尺、量角器、纸板、剪刀等。

(2)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一整套规范的分析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术、技能和技巧。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实验教学。教学设计的中心是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自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

(4)根据实验方案,有时要事先给学生划分小组,轮流参与实验工作,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另外,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使定理、法则、结论的得来不会显得很突兀,使学生易于接受。

(5)引导学生试着分析规律性的事物,刚开始学生可能积极性不高,主动性较差,分析事物不一定全面。在实验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用常用的分析方法得到定理、法则。教师在点拨、引导时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实验的规律。

(6)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和谐。自制、收集相关实验教学视频资料,适当用于实验课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将以往看不清楚的操作演示尽收眼底,且可以在分组实验时,根据个人需要反复播放,直至看清要点后再进行实际操作,避免养成不规范的操作习惯,导致结论有偏差。

4 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有关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量、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

采取过程考核,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操作的全过程来评定学生的操作能力。过程考核内容全面,所得信息直接、准确。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试题,以一定格式印制试卷。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独立完成考核项目。

5 教学实验后的反思

上述教学设计的程序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效运用教学设计,对实现教学优化有重要意义。

当然数学学习并非都要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有的可以通过演绎推导,有的还要通过教师讲解才能领会的更深更透。哪些适宜学生自己实验,哪些只需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就可以了,哪些根本无需实验,这都需要教师认真研究。

猜你喜欢
实验课实验教学实验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做个怪怪长实验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