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忻杪
16.1969-70赛季纽约尼克斯
对尼克斯球迷来说,他们总是要尽最大努力,才能说服自己回到尤因在队的那段时间。那时,每个人都坚信他是进化版的拉塞尔,是位毁灭性极强的防守型超级中锋;并且笃定,总有那么一天联盟是属于他的。不过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真的没有发生……然后好像又正在发生,最后变成了一个笑谈,还是没有发生。这一时期,可以说,除了纽约城球迷外,所有人都明白它是不可能发生的,NBA根本不可能属于尤因和他的尼克斯。就像电影里男主角已经死在医院病床上,他的妻子在旁边仍不停和他讲话,就仿佛他还活着一样;房间里其他人都面面相觑,到底还是有个人站出来说:“人死不能复生,节哀吧!”然后识图把她拽走。接下来,女人会不停哭喊:“不!不!他一定还活着!!”最后终于崩溃掉,独自蜷缩在墙角抽泣。这女人,就是1995-1999年间每一位尼克斯球迷;当1994年总决赛同奥拉朱旺的对决结束后,尤因其实就已经死翘翘了,但却还是放出“兄弟们,总有一天我会把你们再带回总决赛”这样的狠话。这时,所有尼克斯球迷就是守在病床前那个等待丈夫复生的小女人。
这不是真正属于尼克斯的黄金岁月,历史上,真正值得大苹果军团球迷骄傲的,只有1970年那支由威利斯·里德和沃尔特·弗雷泽领衔的冠军之师,及那届充满了励志故事情节的总决赛。
关于里德“王者归来”这件事,我们前面已经提及太多,不想再重复。弗雷泽,嗯……这家伙还是有必要再说两句的。他在当年总决赛第七场(36分、19助攻、5抢断)的表现,日后只要是回看录像,便都会让我跪拜在地。即便后来在将近三十年的解说生涯中曾无数次尝试破坏UCS(Unintentionally Comedy Scale,是BS发明的一个等级系统,用来给那些做的人态度很严肃、在旁人看来却很无厘头的行为进行评分),也没有影响到我给他的排名(第39位)。
坦白讲,我没怎么看过这支尼克斯队的比赛(哪怕是录像),可它又确实是我最最喜欢的球队之一。这点,你只要看看他们当时的阵容(里德、弗雷泽、德布斯切尔、比尔·布拉德利、迪克·巴内特,主教练霍尔兹曼),还有日后同其中绝大多数进行接触后就可以感觉得到。我没法好好写一篇连贯的文章,所以就只能用一些乱七八糟、半歇斯底里、厚颜无耻的碎片来进行描述。
首先,如果要用“1970年纽约尼克斯”来给一种三明治命名,那必须是咸牛肉三明治,再加俄式调味酱、瑞士奶酪、凉拌卷心菜和一大坨特浓芥末。为什么?因为这是最美味的,而如果你有一个朋友,这款三明治不合他胃口,那就把他从生活中踢出去吧,因为这个人完全不值得信任。里德同德布斯切尔联手防下一个回合摘下篮板,弗雷泽接球,另一边,巴内特已经快下至对方腹地,布拉德利则埋伏在远端。场边,那个犹太老头(霍尔兹曼)却还要抱怨:“你们就不能打得再精致一点么?”
1968年2月,新修的麦迪逊广场花园正式投入使用,二十五个月后冠军便来到这里,所有经历过的人都对此终生念念不忘。“威利斯来了!现在已经是一个标志。”布拉德利说,“5月8日(总决赛第七场)也是我生命中在花园度过最难忘的一个夜晚。”
或许,真的,再没有哪一时期的尼克斯队能像他们这般配合默契。据老一辈球迷跟我讲,马尔夫·阿尔伯特(MSG现场评论员),他当时解说的方式都如此契合:“弗雷泽从左侧切入……Yesssss!威利斯,30分!”他们的比赛总能和纽约人产生巨大共鸣,这点尤因从未做到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大猩猩”带领他的球队总是想尽力展现那张“热情且凶悍”的脸——他们在MSG观众面前怒吼,打进精彩球后捶胸咆哮,整个接受采访过程中还要带着股“我是一名战士”的气势,就是想努力成为一个令人恐惧的强权者。里德&弗雷泽从未追求过这点,因此他们更适合在MSG打球。就读于康涅狄格期间,我有时还会去看伯纳德·金的比赛,却很少看尤因的。
如果你是个成长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小孩,家附近有块不错的篮球场,喜爱篮球,却没有尝试过模仿1970年总决赛第七场弗雷泽抢断韦斯特拿球后顺势的快攻上篮,我敢说你一定在撒谎。那可是他独一无二的两个标志之一(就像穿着一样),然后挺着胸回去防守。你知道有时某些神情出现在某些人脸上有多合适么?就是这样。
对了,这波人还曾集体在一部电影中登场,那是我最喜欢的体育电影之一,同时可能也是惟一一部由冠军球队成员出演且几乎全员都演技超赞的电影。片中,有一幕是爆打街头篮球流氓,有一幕是球员飙车,还有一幕,是一个教练鼓动队员前去滋事,从而引发了一场全员大乱斗。弗雷泽饰演一个异装癖的得分后卫,还对年轻人不去上大学这种做法大唱赞歌;里德依旧是个好孩子,带领自己球队打出一个不败赛季……提这些,只是因为,这应该是NBA球员在电影中最精彩的表演,比《匹兹堡的救世鱼》、《埃迪》中里克·福克斯、《国际机场》中卡里姆、雷·阿伦扮演的“耶稣”都要好。
影片叫什么?《速攻》。至今,在ESPNClassic,及我的办公室里,还挂着两张它的宣传海报呢。
15.1984-85赛季洛杉矶湖人
圣迭戈快艇队这个赛季搬迁到洛杉矶,更名为洛杉矶快艇,这样一来,“天使之城”就同时拥有了两支球队——湖人和快艇,成为NBA惟一拥有两支球队的城市。
另外一件事情更值得铭记,1984年6月19日,大卫·斯特恩第一次以总裁身份出现在选秀大会上,估计连他也没有料到,经由自己嘴里念出来的名字,有三人未来会成为MVP,还有一个历史总助攻王和总抢断王。
同样是这一年,乔治·奥威尔有部作品就叫《1984》。伯德同“魔术师”第一次在总决赛相遇,两人均进入生涯巅峰,后者作为顶级控卫更是已臻化境,SHOWTIME开始深入人心。
第一次交手,伯德赢了(4比3),总决赛面对凯尔特人湖人八连败,没有拉塞尔他们还是赢不了,然后Magic又进入到了一个比较艰难的境地。他当时处境到底有多难?所经历的一切又该怎么描述?总决赛第二场(121比124),错误地在常规时间最后阶段选择运球拖延时间;本来有机会赢下的第四场(125比129),终场前35秒两队比分胶着,投失了两个关键罚球;第七场(102比111)最后80秒,要命的连续失误,导致直接将冠军拱手送人。那年八月,ESPN亚历山大·沃尔夫甚至写了篇题为“瞧瞧关键时刻的约翰逊,别再称呼他为魔术师了,就叫他不靠谱”的文章。一时间,Magic的职业生涯再陷入低谷。
然而,就如同1981年那次“逼宫”一样,重压之下的“魔术师”到底能爆发出多大能量,你永远想不到。18.3分、6.2个篮板、12.6次助攻、1.5次抢断、投篮命中率56.1%,这是其在1984-85赛季交出的场均数据(当然,MVP最终还是给了伯德)。湖人开局不利(前八场3胜5负),但随后进入状态,尽管贾马尔·威尔克斯在二月份弄伤了膝盖,他们依然以62胜20负连续第四年成为太平洋区(也是西区)冠军,领先第二名开拓者20个胜场还创造了NBA一项新纪录。
励精图治的紫金军团正式进入“SHOWTIME”模式,单季54.5%命中率和2575次助攻更是前无古人,季后赛他们首轮3比0横扫太阳,然后两个4比1分别碾压开拓者和掘金。另一边,此前休赛期绿衫军做出调整,将杰拉德·亨德森送到超音速,安吉推上首发,伯德则继续曼妙表演,麦克海尔也蝉联年度最佳第六人。两队如约再度相遇总决赛。
这一年首战,114比148,湖人被扁得七荤八素,历史似乎大有要重演之势,这场溃败也被洛杉矶球迷称为“阵亡纪念日大屠杀”,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好在彼时已经37岁的贾巴尔挺身而出,随后率队5战4胜问鼎,他老人家成为最终的FMVP。总决赛湖人对绿军第九集,上帝终于学会了拐弯。
又是亚历山大·沃尔夫,他在这年总决赛结束后还撰写了篇名为“没有卡里姆,你又完蛋了”的文章,直指“魔术师”关键时刻又掉链子了。其实不止沃尔夫,贾巴尔1986年在他的自传中也提过:Magic早年的优异只为他个人职业生涯添光加彩。他更还抱怨1980年FMVP投票,并宣称:“我们没能在隔年卫冕,就是因为Magic受伤了,而当他重新回来后,又忘了该怎样赢球,忘了该怎样帮助我们取得成功了。”
这些话“魔术师”从来都没放在过心上,个人认为也是“天勾”又一次犯傻了。要知道,他理应感谢前者,因为从1976年起,自己就再没和一位全明星球员一起打过球,也无力冲击总冠军,直到1979年。
1985年这个冠军,对湖人来说意义在于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总决赛击败凯尔特人,进而彻底迈过了一道大坎。对“魔术师”而言,这则是一个分水岭,他从卓越控卫开始完成向优质领袖的转变。湖人是这个赛季联盟最好的球队么?嗯……5月27日(总决赛第一场)前是的。这之后,“魔术师”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坚定起来(由于1986年分区决赛不敌火箭),他全面超越伯德,获得了我永生的尊重。
时至今日,(就算是最忠实的湖凯球迷)谁都不能否认,1984、1985这两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白争雄”时期,但为什么1985年湖人上榜了?前一年凯尔特人却没有?这不科学。实际上,纵观两支球队这一时期的崛起历程,凯尔特人更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起步于1984,巅峰于1986。湖人呢?1982、1985、1987,伴随着“魔术师”版本的不同,球队状况也大不一样。前篇提到过,“魔术师”4.0才是我最喜欢的版本,而1985年他还处于3.0。这个赛季,拜伦·斯科特和詹姆斯·沃西还分别只是二、三年级新生,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贾巴尔要到最后一季(1988-89)才会迈出那下滑的最大一步。所以这支球队,它独立同时又不失自己独特的个性。你总是听说有些人具有传奇性,不同凡响,超凡卓绝,球队也一样。在克里斯·洛克著名的脱口秀节目中,他曾问莱利:“最好的SHOWTIME不能提前两年到来么?”莱利回答:“显然,不可能,还不止因为Magic。”那么,因为“魔术师”那部分呢?他比伯德晚一年进入联盟,晚一年开启对MVP的垄断,最好的球队出现自然也晚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