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史:呼唤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

2016-04-17 10:38南开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妇女研究论丛 2016年4期
关键词:妇女学术学科

侯 杰(1.南开大学 城市文化研究院,天津 300071;2.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史:呼唤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

侯杰1.2.
(1.南开大学 城市文化研究院,天津 300071;2.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地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战略目标。他还特别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1]。结合近些年来依托传统学科发展起来,并具有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乃至冷门学科属性的中国妇女/性别史的发展实际,笔者认为,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十分重要,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妇女/社会性别史的必由之路。

习总书记从战略高度阐明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世界强国的需要[1],并提出“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这对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的妇女/社会性别史的综合发展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史的学术实践和理论探索,就反复印证了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的道理。不论是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史研究,还是世界妇女/社会性别史探寻,以及综合发展体系建设,都应该彼此关照。中国“缺席”的世界妇女/社会性别史是不完整的,而缺少世界各相关因素的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史也是不全面的。这不仅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更需要博采各国文明之长,结合中国实际,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构建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促进中国特色的妇女/社会性别史迅速成长。

自2006年以来,随着全国妇联推动妇女/性别研究主流化、建设中国特色的妇女/性别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作为中国历史研究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妇女/社会性别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南开大学、复旦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学者依托各自的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从学生培养、学术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创出妇女/社会性别史发展的新局面。

在学生培养上,一些重点大学、重点学科设置博士、硕士培养方向,开设诸如“中国妇女史”“中国近现代妇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性别史专题”等专业课程,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接纳并指导美国、日本、韩国、越南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的学生前来进修、学习。其他院校及研究机构依托各自的硕士、博士学科点,培养出众多以妇女/社会性别史为研究方向的学术人才。研究人才的成长,带动队伍的壮大,为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术研究方面,妇女/社会性别史的专家学者们还积极开展合作承担多项国家社科项目,有些已经圆满完成,为解决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急需的妇女/社会性别史领域的理论和学术问题做出贡献。为了解决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学者们还不断地引介新理论,采用新方法,开阔新视野。学者们以开放的心态引入社会性别相关理论,批判意识有所增强,审慎地看待后现代理论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冲击,理性地辨析历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渗透,既强调科际交叉,又重视科际整合,将集体记忆、视觉文化、权力理论、身体理论、镜像理论、文本分析等引入妇女/性别史研究;在文献梳理的同时,开展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搜集口述、文献、实物资料与信息,解决一些传统方法无法解答的疑难问题。妇女/性别与日常生活史研究、妇女/性别与媒体研究、妇女/性别与城乡研究等新的研究领域,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带有学术创新价值和意义的研究成果大量发表,在海内外以论著、论文集或论文等形式出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大幅度提升。某些学术精品,还以外文刊行,获得优秀成果奖,赢得海内外学者的普遍称赞。在内地,除《妇女研究论丛》《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外,《南开学报》《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刊物也纷纷开辟妇女/性别史研究专栏,为本领域学术成果搭建学术平台。此外,不论是在一些重要的妇女/性别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还是在许多高层次学术论坛上,妇女/社会性别史常被列为重要的议题。这从不同的层面表明,妇女/社会性别史已逐步摆脱以往冷僻的局面,而为主流学界所接纳和重视。

从学科建设来说,妇女/社会性别史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但还不同地程度存在着对传统文化资源发掘不深、对国外经验借鉴不够、对中国经验重视不足、缺少现实关怀、海内外交流不够顺畅等问题,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需要。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构建起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

第一,加强妇女/社会性别史的基础建设,提升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水平,搭建顺畅的媒体网络平台,鼓励高水平的教材出版,做好高质量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建设步伐。

第二,扩大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妇女/社会性别史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及其学术成果的交流势在必行,必须由各级政府特别是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管理部门出台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灵活运用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切实保障类似《台湾硕士博士优秀历史学术文库》(妇女/性别专辑)等沟通大陆青年学生对台湾学子学术努力和贡献认识、了解之桥梁的著述继续在内地出版、发行,促成《香港硕士博士优秀历史学术文库》(妇女/性别专辑)在内地的刊行……选编大陆学者和青年学生的优秀成果到香港、台湾等地区出版繁体字版,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学者和青年学生共用史料,共写历史的梦想而努力。

第三,加强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史研究成果在海内外的传播,举办不同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或论坛,组织各种形式和类型的专业培训,选派学者到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芬兰、韩国、日本等国家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讲学,开展国内外学术合作研究,发表学术演讲、出席学术会议,尽可能地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避免自说自话,争取中国学者的国际话语权,展现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史所取得的明显进展。同时借助电视、报纸、图书及网络新媒体等大众传媒,将中国妇女/性别研究成果传播开去,让历史照进人民的生活,照亮未来,让妇女充分享受历史创造者的无限荣光,提升全民族的性别素养。

第四,坚定立德、立言、立人的发展方向,构筑起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从事妇女/社会性别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应自觉地为处于弱势地位、失语状态的普通人尤其是妇女、儿童代言,让她们发声,以不同的形式重塑她们消失在历史长镜头里面的形象,再现她们久违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这不仅是学术、学科发展的需要,还是中国知识分子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更是习总书记“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1]的要求。这就需要从事妇女/性别史的学者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1],“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1],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共同促进妇女/社会性别史学的繁荣与发展。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 05/18/c_1118891128.htm,2015- 05- 18.

1.2.侯杰(1962-),男,南开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历史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社会史、社会性别史、宗教史、民众宗教意识。

猜你喜欢
妇女学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超学科”来啦
当代妇女的工作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学术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