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呈进 梅国红 陈竞宇
(1.福建省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福建 福州 350025;2.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福建 武平 364300;3.福鼎市第一中学,福建 福鼎 355200)
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曾呈进1梅国红2陈竞宇3
(1.福建省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福建 福州 350025;2.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福建 武平 364300;3.福鼎市第一中学,福建 福鼎 355200)
围绕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展公开教学、说课、评课、学术研讨等实践活动,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方法与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平台等,为教师把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实践性的教学思考。
微课程;探研式教学;探析
微课程是指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探研式教学法是一种凸显新课改亮点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包括探究和研讨两个最基本的环节。探究就是让学生自由地去独立支配教师给他们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形成各自的想法;研讨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发现和想法,通过交流、讨论获得一定水平层次的科学结论。
2016年3月底,省级课题《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组成员一行在笔者带领下赴福建福鼎一中开展跨地市教研交流活动。莆田四中地理组林碧老师和福鼎一中陈竞宇老师分别上了一节不同风格的研讨课《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两节课题实践课充分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课后开展说课、评课、学术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对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方法与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等进行深入、广泛的探究和研讨,也为各中学提供一个很好的教研平台。
微课程包含的教学环节有: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巩固等过程。下面就以这两节公开课为例,具体阐述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内容选取
为了让学生掌握“农业的区位选择”,两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福鼎白茶”为例,要求考生“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掌握并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重点是“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二)微课教案设计
陈老师十分重视微课录制的教学设计,其教学设计主要分成“基本信息、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明确学习目标、作业问题解答、课堂探究活动、课堂总结)”,微课的应用预设在课前,重在课前预习;林老师在上课前未使用微课,但却精心选择在课中使用微视频 “茶乡情思—福鼎白茶宣传片”,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视频录制
陈老师的微课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录制。在录制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圈点勾画,以突出显示这些重要内容。在讲解重点、难点内容和学生做课堂练习时,语速较缓,讲解较慢,为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研讨预留了一定的思考时间。
(四)教学平台的设计与整合
陈老师本节课采用自主研发的基于群晖(synology nas)系统搭建的MOODLE平台的移动式翻转课堂模式,充分利用MOODLE平台中的讨论区、互动评价等互动环节,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课堂学习效果明显。本套系统最大优点是体积小,易携带,易操作,功能全,好推广。本套系统除了可以轻松实翻转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延伸到教学教研等方面。
探研式教学法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研讨。本节教学过程中,两位授课教师以福鼎白茶为载体,灵活运用探研式教学法,用微课或微视频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凸显了考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在预习时采用微课
陈老师在正式上课前让学生登录“福鼎一中课程管理平台(192.168.110.11/moodle)”,回顾通过微课程所学的内容结构,明确课前、课堂上所要完成的内容,提前让学生思考学习内容,为“掌握并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探究奠定基础。
(二)在观看微课(或视频)后充分进行探究研讨
陈老师把微课观课前置于课前,一上课,紧接着就是“作业问题解答”,针对学生课前在作业提交区留下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部分解答。
问题:(1)举例谈一谈你对“区位”一词的理解。(2)请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梳理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3)举例谈一谈你对“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的理解。
组长向组员反馈本小组作业的解决结果,并对其它小组的问题进行思考。
然后陈老师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
课堂探究活动一:引导学生完成农业的区位选择探究活动(以福鼎白茶为例,详见课件)
小组组员分工,完成相关的问题。并由小组长将成果上传至平台作品展示区进行分享和保存。
课堂探究活动二:引导每个小组成员以“全面性、主导性、变化性”的区位分析方法,对课前收集的小组乡土农业成果进行知识梳理。
活动内容:小组成果展示交流研讨:
①现场采访一组作品:透埕何坑槟榔屿;
②现场采访二组作品:前岐油菜花+桃花;
③现场采访三组组作品:福鼎南乾草莓+四季柚;
④图文资料一组作品:南美大白虾;
⑤图文资料二组作品:新疆哈密瓜;
⑥图文资料三组作品:福鼎店下蚕豆;
⑦网络视频一组作品:福鼎紫皮大蒜;
⑧网络视频二组作品:福鼎紫菜。
小组成员进行组内讨论,谈一谈对乡土案例的区位分析,组长进行总结。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小组成果,进行全班展示。
最后,陈老师进行回归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理解农业区位、区位因素、区位选择三个概念的区别。
林老师在让学生观看完微视频“茶乡情思—福鼎白茶宣传片”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什么福鼎会形成以白茶生产为主的农业经济”“是什么区位因素在影响以茶叶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接着介绍关于福鼎白茶的具体案例,再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影响福鼎白茶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在归纳小结“农业的区位因素”后,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要怎样能够让我们的白茶卖得更多、更远、更贵,怎样把福鼎白茶产业做大做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问题引向深入,在研讨中深化了对“农业的区位因素”的认知。
最后,林老师抛出问题:“如果你是福鼎市农业局局长,对于福鼎茶叶的生产你有什么想法,你所了解的福鼎市白茶生产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我们应如何去协调福鼎人地关系,解决农业问题呢。”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拓展思考,回归到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学科本真,升华到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人地协调观”。
陈老师要求学生课后登录“福鼎一中课程管理平台”进行后续学习,观看优秀记录片《稻之道》,并把“学习困惑”及时提交至疑难问题提问区。这种利用新媒体技术把探研式教学延伸到课后,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巩固了所学知识。
林老师为莆田人,但她对福鼎白茶的习性、生产、销售、品牌等乡土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应用的程度,让福鼎当地地理教师感到惊讶,佩服她在乡土资源方面搜集与开发的能力。林老师把福鼎白茶乡土材料制成微视频应用在课堂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问题探究提供丰富的信息材料,为探研式教学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陈老师发动学生小组到一些出名的农业生产地区进行现场采访,不但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农业区位知识在乡村田野中获得更深的认识,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陈老师发动学生小组利用网络进行农业区位案例的收集和整理,不但有利于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对农业区位知识的灵活建构。陈老师把微课资源应用放在课前,按照任务单的要求进行学习,课堂上让学生小组将现场采访的实践材料和网络收集的案例材料进行交流探研,不但体现了反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还体现了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良好结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的Moodle平台 “互动评价”的功能模块使用,它弥补了常规评价工具的局限,提高了学生上传作品评价的效率。同时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帮助学生准确判断作品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改的方向。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利用Moodle“互动评价”开展地理课堂作品的互动评价活动,是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一个有力举措。
为实现教师个性化的辅导,发挥学生互帮互学作用,陈老师设置了论坛平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实现了即时的交流,对疑难问题,通过利用讨论平台请教教师或小组间互相辅导,对生成性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真正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习的作用。
虽然平台提供了菜单式的学习界面,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探究的问题,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学习进度的操作相对复杂。
[1]陈丹.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中),2014(12).
[2]胡秀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3]崔成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旬刊,2015(4).
[4]陈海静.基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 (11).
G633.5
A
1673-9884(2016)08-0078-03
2016-07-16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FJJK14-492)
曾呈进(1963-),男,福建福鼎人,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