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泽
(三明学院旅游学院 福建 三明 365000)
建宁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实践研究
孔 泽
(三明学院旅游学院 福建 三明 365000)
全域旅游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全域旅游同时也是“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推动的旅游发展创新路径,本文以建宁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核心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建宁县在地的资源基底,提出切合建宁实际的全域旅游发展的全新路径。
全域旅游;路径;建宁
(一)世遗包围的旅游洼地
建宁是一个旅游新兴县,处于武夷山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泰宁、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宁化世界客家祖地等众多旅游品牌的阴影之下,整体旅游产业水平较低,是蓬勃发展的大武夷旅游圈内的一片洼地。如何在这些品牌阴影下寻求突破,树立建宁旅游的个性、垄断品牌,将是建宁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核心资源品牌引领性不强
建宁一直在着力推进“闽江正源,醉美莲乡”的品牌建设,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闽江源生态旅游区也仅是以金铙山为基础,对闽江源头这个垄断性的资源缺乏实质性、震撼性的产品支撑,在潜力市场的品牌引领性不强;莲乡品牌的培育过程中,实质的载体也比较缺乏,而且与周边广昌、石城两大中国白莲之乡的品牌同质性,弱化了建宁莲乡品牌的影响力,也容易导致市场分流。建宁需要培育形成更加独特的品牌,创建5A级景区、国家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高引领性的旅游品牌。
(三)遍在性资源单体辐射力弱
建宁乡村资源、农业资源、生态资源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等十分丰富,但是内部旅游资源重复性高,与周边县市同质性强,单体资源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都十分有限。如何整合这些遍在性的散小资源,形成特色突出、主题鲜明、影响力和吸引力极大提升的旅游精品,将是建宁旅游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产业初级,旅游效益低
建宁县2007年旅游开始起步,已经创建了2个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品牌,但是从三明市各县区市接待游客人次横向对比来看,建宁县的旅游接待人次居较落后的位置,从旅游收入排名也靠后,相关旅游要素发育不完善,仍然中低层次的观光旅游阶段,旅游效益低。要实现建宁旅游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需要结合现代旅游趋势,以完善和创新主题休闲度假产品为契机,整合带动相关产业,形成泛产业的综合效益。
(五)县域经济总量发展滞后
从纵向比较来看,近几年来,建宁县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总量以平均14.38%的速度逐年递增,但是从横向比较,从整个三明市的统计数据来看,建宁县经济总量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县区,从2015年三明市各区县经济发展状况看,建宁县以经济总量66.9亿元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明溪县。县域经济总量发展明显滞后必然影响建宁县内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充分协调和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建宁旅游发展,并以旅游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形成泛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将是实现全县产业和区域综合开发突破的重要手段。
(一)建宁旅游的品牌引领旗帜——八闽福源
建宁旅游的发展,必须要解决建宁旅游到底举什么旗来引领的问题。
建宁是福建最古老的陆地,随着陆核的不断抬升,八闽大地的地貌逐渐显现,建宁是八闽大地的地理源头;建宁是福建母亲河闽江的源头,闽江源流淌的清泉逐渐汇入闽江,成为了滋养八闽大地的核心源泉;金铙山海拔1858米,有“八闽第一峰”之称,是福建的闽山之巅。闽地之母、闽水之源、闽山之巅,山水地源汇聚于此,造就了建宁这片福地沃土,乐居家园[1]。
整合闽地之母、闽水之源、闽山之巅这三大垄断性资源,培育八闽福源引领品牌,从精神福源和生态福源两个层面着手,以高远的心气打好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将福源的开发上升福建省重点生态文化工程,乃至国家生态文化工程的高度,借助国家公园这种流行的生态保护利用模式对大闽江源区域进行国际化的保护和发展,打造建宁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
(二)盘活建宁旅游经济的重点支撑——花闲乡村
建宁是闽西地区的一个正在经济转型的农业大县,整体的经济水平实力欠佳。建宁目前已经初步成型的两大4A级景区,都是为建宁树立品牌,但是在快速、全面带动建宁旅游经济的上都有一定的欠缺。其中一是闽江源既是建宁旅游的龙头产品,也是建宁良好生态的重要保障,因此,闽江源的开发必然要重点以高优精品为主,在项目的建设推进上以精工出巧活,不能过于急躁,也不以规模见长,这对需要快速提升的建宁旅游来说有一定制约;二是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占地4万方,是国家三级博物馆,虽然它是建宁县游客接待量最大的区域,但由于其公益性和旅游发展的趋势,很难将其影响扩大到引领全县旅游经济的关键地位;三是建宁经济总量不高、投资区位仍有一定局限性,不可能对遍在性的资源都投入重金打造。因此,在这种条件制约下,建宁旅游到底要从何处着手,以什么为抓手才能迅速盘活做大建宁旅游的规模,撬动建宁旅游经济的跨越发展,这是本案思考的一个焦点。
在国外,乡村旅游是休闲的最主要载体空间。在国内,随着现代旅游回归田园的趋势,乡村旅游业态不断创新发展,成为最受人们欢迎和常态化休闲旅游的重要载体。建宁是闽西地区的一个正在经济转型的农业大县,建宁广阔的乡村,已经形成了以莲花、黄花梨、黄桃、金针花、猕猴桃、食用菌等独具建宁特色和规模的农业种植经济,并且仍然在探索新兴的农业种养殖;将旅游与农业、农村相融合,打造建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牌,将是建宁突破周边众多山岳旅游产品的竞争困局,做大建宁休闲经济,带动全域面状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承载空间。而且乡村旅游投入相对较少,市场需求庞大,这就大大减少了投资的风险,容易获得投资商的青睐。
因此,打好以“花闲乡村”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牌,凸显乡村休闲的核心,以花样乡村生活为主题,推出大量新兴的乡村特色业态旅游产品,开发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消费产品,将是快速撬动建宁旅游发展,全面盘活、形成全时游览、培育建宁全域旅游规模经济的重要支撑[2]。
(三)建宁旅游的独特内涵——健康养生
随着旅游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逐步确立、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等出台[3],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发展旅游,福建地区也不例外。但是建宁除了闽江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外,其他诸如乡村资源、红色资源等与周边地区的同质性较强,容易形成可替代产品。如果没有深刻挖掘和打造,那么建宁的旅游产品在强手林立的竞争格局中,将很难形成自身的特色品牌,难以推动建宁旅游的后发先行。
随着人们对旅游业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以及日益出现的环境质量、食品安全、亚健康等问题,以及美颜修体、医疗康复等都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健康旅游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未来旅游发展的重点[4]。
建宁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底以为游客提供清新健康的空气、清澈甘甜的水源,明媚的阳光,优美的乡村田园又可以放松和调节身心;规模化、多样化、标准化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健康种养殖基地和食品工业产业研发,能为人们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到产品、从农民到市场的全产业链中提供丰富的、安全的、健康的饮食[5]。建宁县整体凸显出一种绿色健康的养生气质。因此,将建宁这种独特的气质与休闲旅游产业相结合,结合福源的精神内涵,以“健康养生”为主题,培育和塑造建宁旅游的独特内涵和个性,创新构建全健康养生产业链,形成建宁健康休闲养生的一站式、综合化体验,打造建宁福源健康休闲养生生活方式,将是建宁依托资源、跳出资源、塑造品牌、培育产业、引领区域旅游发展这条后发先行发展路径的个性阐释。
建宁旅游的二次创业,不是仅仅通过增加几个景区景点就能够实现,而是要发挥花乡的良好基底,以“景县合一,全域建宁”的新模式来支撑建宁旅游的跨越式发展。重点从四个方面打造:
(一)打造吸引物全域覆盖的全景旅游空间
打破单一景区/景点旅游一枝独秀的发展格局,深度包装建宁特色景区、景点、重点引导和挖掘乡村旅游潜力,优化交通廊道,联动农业产业和工业产业,通过城区景观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区化、工农产业旅游化、景区景点品牌化的主题塑造手法,将全县当做一个大景区来建设,建立以“旅游景点—旅游特色乡村—旅游风情小镇—旅游产业集群”为框架结构、个性鲜明的全景空间[6],实现旅游吸引全域覆盖。
(二)培育建宁全时旅游体验产品
从金铙山小火车、滑雪场等项目的建设可以看出建宁在赏花、摘果游之外一直在致力于四季旅游的发展。但是从时间上看,建泰高速以及向莆铁路等高速交通体系的形成,必将深刻地影响着建宁旅游的发展空间。做旺四季、做活全天,做靓夜晚,做精服务,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拉动多环节消费,真正将建宁建设成可停留的目的地,避免建宁成为其他地区的旅游市场“飞地”。
(三)推动产业结构的全业融合升级
目前来看,建宁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不强,没有能够发挥产业的合力。建宁旅游不单纯是做旅游业,而是要充分利用旅游在提升一产、优化二产、带动三产方面的价值,强化以旅游引领的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等多产业融合开发,力争全域化、跨产业、多行业发展休闲旅游[7],并互为带动,激发产业活力,促使旅游产业结构实现高度融合化,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增加。推动建宁旅游业功能转型升级,从规模增长型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
(四)构建主客共享的全要素服务经济
建宁县“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初步发育,但是部分要素仍以服务本地居民为主,而且在全县产业要素体系上也没有形成合理的布局。未来在建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8]。以“主客共享”为理念,加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要素建设,加强公共交通、信息咨询服务、绿道休闲慢行系统、城市公共绿地、市民广场与乡村公园等公共休闲与文化娱乐场所等的建设,引导特色餐饮、主题住宿、精品购物、创意娱乐等休闲服务要素合理发展,构建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共享的高品质的社会生活环境,培育消费经济产业链条。
(五)推动多元立体化的全地域营销
营销是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扩大旅游产品销售,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目前建宁也在探索一些新的营销方式和途径,但是整体收效差强人意。在全域发展模式中,建宁要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多种资源,通过营销主体的全地域性、营销对象的全地域性、营销内容的全地域性、以及营销的全时段持续性,采用多元立体化的营销手段,提升营销效果[9],实现建宁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目标。
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10]。建宁应紧抓中国旅游由“小旅游”转向“大旅游”的战略机遇,依托各区块自身特色尝试“处处皆风景”的全县域一盘棋发展旅游的新模式,并利用自助、自驾游、“旅游+”群体的旅游灵活性与建宁全域旅游资源产生共振,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1]建宁县人民政府.建宁县情概况[R/OL].(2017-02-12).http://www.fjjn.gov.cn/.
[2]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J].人文地理,2013,28(3):130-134.
[3]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N].中国旅游报,2016-02-07(01).
[4]魏小安.全域旅游解析[N].中国旅游报,2015-12-07(02).
[5]吕俊芳.城乡统筹视阈下中国全域旅游发展范式研究[J].河南科学,2014,32( 1)139 -142.
[6]李春燕,袁颖.如何全域旅游"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D].旅游纵览月刊,2015,(10).
[7]汤少忠.“全域旅游”规划实践与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5-07-10(2).
[8]曾祥辉,郑耀星.全域旅游视角下永定县旅游发展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1):86-91.
[9]杨畅.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破解—基于湖南实践的思考[J].农村经济,2016(4),50-52.
[10]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6-03-04(07).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60510)、三明市2016年度社科规划立项课题(Y1615)、2016年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A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