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锐(临泉县城中南路学校,安徽 临泉 236400)
古诗词中的地理气候知识
牛锐
(临泉县城中南路学校,安徽临泉236400)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即使是大自然界的风也有吹不到的地方。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讲的就是玉门关外杨柳不青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很多古诗细腻地描写了某地的气候特征。“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刘元载《早梅》)反映了坡向和气温的关系。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对阴坡。阳坡的太阳光线与坡面的夹角比平地大,比阴坡更大,故阳坡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比阴坡的多,气温比阴坡高。由于山地阳坡的气温比同一高度的阴坡高,因此,山地同一自然带的高度,应该是阳坡比阴坡高。一般情况下,雪线也是阳坡比阴坡高。
也有的古诗描写了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
(责任编辑:赖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