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琴(特级教师)
发现,是个名词,也是个动词,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思维,一种行动。发现课程体系就是以“发现”为名,以“发现”为行动,从教材出发,从经典出发,从传统出发,从活动出发,从实践出发,发现丰富多元的语文种子课程、主题阅读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特色活动课程,综合应用课程,让“发现”成为孩子成长的关键词,去发现语言的美,生活的美,智慧的美,情怀的美,文化的美,发现语文的风情万种,博大精深。
这是发现语文课程树:
这棵大树的种子是语文教材的学习,培养的是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的基本能力。这颗种子越饱满,孩子生命成长的欲望就越强烈。中外经典作品的阅读是肥沃的土壤,土壤越肥沃,成长越有力量。文化的高度,决定民族的高度。一个丢弃本族文化的民族,难以立足世界之林。因此,民族文化是发现语文课程的主干,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实践活动和地域特色是枝叶和花果。这些活动和特色越多元,越丰富,这棵语文大树越枝繁叶茂,花果累累。
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以前,我们一般走这样的路:教材→课堂→课程→理念,很多人走到第二步就已经停滞不前,难以跳出“紧扣教材,掘地三尺,按照流程,千篇一律”的魔咒。如果倒过来,走这样的路:理念→课程→课堂→教材,站在课程的高度思考语文教学,那么课堂教学与教材的处理都会随之改变。怎样从教材出发,建设发现语文种子课程?
一是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建立与教材配套的网络多元导学资源库。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包括课文朗读、优秀课件、背景资料、导学设计、拓展阅读、影视资料等整合,发布在专题学习网站上,使语文教材多媒体化、立体化、多元化。运用WebQuest网络主题教学模式,打破课堂40分钟教学的樊篱,对学生进行网络课前、课中、课后三步导学。通过网上学习提纲的引领,帮助学生预习自测、读懂课文、练习巩固,引领学生拓展阅读、探究情境、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等。
二是重组教材,重新定义课堂教学目标。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处理,不再一课一课地教,而是以文体、人物、事件、文化内涵等重组教材,让主题活动、多元阅读走进课堂。我们编写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校本教材《多元读写集中训练目标手册》,大致分为九个板块,其特点是学习内容多元,训练目标集中,突出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贯通了学生课内外、网络与现实的阅读与思考,培养学生关注大千世界,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人文情怀。
如第五板块主题是:关于环保的说明与建议。这个单元重在实用文体的语言训练。目标有三个:1.了解说明文、演讲稿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拓展阅读《除了地球,我们别无他所》《英国威廉王子欲上央视呼吁保护濒危动物》。2.阅读柴静《看见》采访记录《山西,山西》片段,了解现实中破坏环境的典型例子;3.给山西的省长、村支书等人写建议书,发表评论。
三是开发了不少语文微课程。如《走进非洲》《中国知音文化》《红楼人物》《儿童诗写作》《看影视学写作》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能力,丰富了文化积淀和语文综合素养。我们还通过专题网站的建设,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微课程的学习。如制作《圆明园的毁灭》《飞向蓝天的恐龙》专题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寻找圆明园》《神秘的恐龙》等课程的学习。
读书,指向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而经典的书籍,是人类语言和智慧的结晶,有着永恒的魅力。但现在国民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很多人习惯上网、刷微博,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本书。我们小学的阅读课里很少有阅读。为什么?都在分析课文、理解重点词,找中心思想、做习题。课外呢,作业的时间又挤占了一些爱书孩子的阅读时间。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从何培养?
儿童阅读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读教材,第二层次群文阅读,第三层次整本书阅读,第四层次主题阅读。我们开发了多元阅读微课程,跳出教材,拥抱经典,直奔阅读的第二、第三、第四层次。因为经典,是大浪淘沙后闪烁的金子,而同主题的经典就是一种思想、一份情感、一个知识体系,可以带给孩子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体验。书籍、网络、音乐、绘画、电影、吟诵……都是我们多元化阅读的方式。
高年级学生多元主题阅读课程
课程分类 课 程 实 施以作者为主题“罗尔德·达尔”月“海伦·凯勒”月“林海音”月“曹文轩”月“沈石溪”月“李白”月“王维”月美丽的民间故事故事中的淘气包走进“儿童哲学启蒙”中华古诗词的吟诵西顿动物故事以生活为主题以内容为主题记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卡梅拉
读一个优秀作者的系列作品,能给我们打开一个广阔的世界。如以作者为主题的网络多元主题阅读,是以作者为主题,每期开展两次读书月活动。
“罗尔德·达尔”月,我们从他的作品《女巫》开始。在课堂上读《如何识别女巫》,让学生画一画女巫的样子,在工作室网站上听一听《女巫》的故事,每天课前三分钟讲一讲《女巫》的故事,在课堂上看一看由罗尔德·达尔作品改编的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再写一写自己关于工厂的故事。整整一个月,我们都沉浸在罗尔德·达尔的故事中,沉浸在他的奇思妙想和幽默丰富的语言中。
在以内容为主题的阅读课上,我们给孩子们讲“故事中的淘气包”,小豆豆、克拉拉、长袜子皮皮、汤姆·索娅……这些小淘气带着故事跑过来,孩子们张开双臂迎上去。读着读着,他们也开始写自己的故事。有的故事奇奇怪怪,如《颠倒医院》,有的故事带着校园生活的芳香。不少孩子开始写自己的想象故事,成长故事。其中一个小姑娘,写了几万字的校园小说,成了我县最小作家。
2011年,中央网络电视台以《10龄童写8000字童话〈密林里的歌声〉图文并茂》报道了我们培养学生写作的故事;2013年,凤凰网、新浪网、和讯网等以《长沙县盼盼小学生创作近2万字小说》再次报道了这个孩子的成长故事。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如民歌、民谚、对联、灯谜、童谣、戏曲、民间故事和传说等,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学凝聚着民族语言、历史、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儿童天然的精神养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亲近母语的情感摇篮。
2014年至今,我们推出“中国文化体验课程”,带着孩子走进“大话中国成语”“汉字背后的故事”“讲、画、演中国故事”“民间故事演起来”“小古文诵读”“单元主题经典诗文诵读课程”……我们在《湖南教育》推出《中国故事,我们这样讲述》;每年收到9~12岁的孩子创作的小古文2000多篇,其中不乏童趣盎然、文意兼美的文言文佳作。这是一个孩子的即兴之作:
捉鸡
匡仲欣 9岁
今日元辰,父命吾捉鸡助兴也。入鸡舍,见一壮鸡,吾直扑而去。扑地之时,群鸡飞舞,咯咯乱鸣。吾死盯壮鸡,左冲右突。鸡不敌,飞至台阶之上,逃之。吾败于鸡。回家,父责焉。
多元特色活动课程以影视、演讲、辩论、表演等形式为主,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工作室推出“发现电影”“发现作文”“发现小古文”“发现中国故事”等多元活动课程。
2011年,成立了童心文学社团,并创建童心文学社网站,开发的“读写大风车”发现课程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
2012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爱心书漂流”活动,学生自己赚钱买书,写信给山区孩子。共捐出图书近千本,寄出几百封信。
2013年至今,打造“电影文化”课程。在《小学生导刊》推出专栏“打开电影那扇窗”,并与省内外作家、读者现场交流,在《湖南教育》讲述《打造纸上影院梦工厂》。主持人成为湖南第4号“发现教室”带头人。几年来,电影文化课程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受益。
2014年,中国教育新闻网以《在孩子心田种满百合花》为题,报道了我们开发社团课程的故事。《湖南教育》、湖南电视台、《长沙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我们和孩子共同发现,共同成长的故事。
我们还为学生建立了活动成长记录档案,制定了成长记录指标。如“我爱中国故事”特色活动的三级成长记录指标是:
1.学唱中国风歌曲两首,能讲述歌词背后的故事。
优选主题歌曲:《从前有座山》《小拜年》《姥姥门前看大戏》《青花瓷》《神话》《春花秋月何时了》《花木兰》《蜀绣》。
2.阅读《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中362个中国传统故事,完成“最爱听的中国故事”学习卡或“用彩笔说故事”写绘卡。
3.登陆网站听故事。登陆盼盼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网站,听“中国故事进课堂/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1月~12月故事”,练习讲一个中国故事,参加班级讲故事比赛,优胜者参加校赛。
长沙县名人辈出,古有祝良、恒阶、张百熙、瞿洪机,近代有黄兴、徐特立、柳直荀、杨开慧、许光达等,我们在这方面开发的地域文化课程就比较多。编著出版了《清风》《红潮》《热土忠魂》《黄兴人生历程的故事》《黄兴书翰墨迹背后的故事》《黄兴文物背后的故事》,还有《大美珠山》《春华好人》《白沙故事》等,并开发相关的网络多元综合应用课程。如《美丽星沙我的家》,带着孩子赞星沙,诵星沙,走进企业厂矿,走进山乡村野,发现和描述家乡巨变。
我们还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如《歌词中的语文》,让孩子成为歌词的履行者、发现者、创造者,寓教于乐,引导他们唱着歌学语言、悟生活、知文化、怡性情,并且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将读、写、研、创、演结合起来,培养孩子积累运用语言的兴趣和能力,丰富情感,愉悦生活,体验创作,关注世界,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从而使我校走出一条多元主题学习之路,使学生养成发现、研究与创新的习惯,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朱永新说,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我们抓住了课程,保住了生命,这根扁担就能平衡。韦思帕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回首“发现语文”五大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我们带着孩子一起成为“发现者”,享受着“思想劳动者”快乐的美好岁月。因为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寻找,我们也在不断地收获,不断地创造。
发现,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