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虎
植物也“发烧”
◆王贞虎
人或动物生病,往往伴随着发烧症状。一旦发烧,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好了,全身怕冷、头重脚轻、食欲不振。那植物呢?它们也会发烧吗?
科学家发现,植物也有“发烧”症状。有趣的是,许多植物“发烧”竟然也与疾病有关。通常,农作物的体温只比气温高2℃~4℃,假如超出许多,那这株植物该请“医生”了。
植物的“高热”跟人类的重感冒一样,只有在受到病毒感染时,叶子等部位的温度才会急速上升。
查探植物“发烧”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种叫水杨酸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植物体内,有毒,但身单势弱,小水起不了大浪。可是,一旦植物受到病毒感染,少量的水杨酸便会迅速产生不可小觑的力量,它们振臂一呼,“群贼响应”,成千上万个水杨酸弟兄于最短时间内在植物体内集合,形成一支水杨酸大军。这支大军发起进攻,植物不得已,只好“关闭城门”,将叶子表面的气孔完全关闭。
由于叶子上的气孔在植物中所起的作用跟人体汗腺一样,植物没了这些排汗孔,水分蒸发量大大减少,体内的热量排除不了,就会“发烧”。而且,水杨酸大军首先进攻的“城堡”是植物的根部,影响了根对营养的吸收,营养不良也加快了植物“发烧”。
在水杨酸大军进攻植物的战争末期,植物已是全身酸软、有气无力了。它们的叶片只能进行少量的光合作用,根则失去了吸水的功能。“渴灾”开始降临植物,“高烧”进一步加重。时间一长,植物就会奄奄一息,最后死亡。
如果植物没有受到病毒感染,“渴”得厉害的话,也会“发烧”。白天,植物的叶温主要靠蒸腾作用调节。当土壤里水分充足时,蒸腾作用较强,叶温降低;而当土壤里水分不足的时候,叶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在阳光下失水过多就不得不关闭气孔,导致蒸腾作用减弱,叶温升高。
有些植物“发烧”并不是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而是“心理”有病。这些植物具有阴暗的心理,通过“发烧”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是爱耍小聪明的“小人植物”。
天南星、白菖蒲、魔芋、半夏、马蹄莲就是典型的代表。它们是天南星科植物,大多夏季开花,花色艳丽,呈肉穗花序,外包淡黄色、黄绿色、紫色、白色或绿色的佛焰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它们开花时,花部会“发高烧”,温度比气温高出20℃以上。而这种“高烧”状态往往会维持12小时左右,“盛热期”仅1~2小时。
短暂的花期,短暂的“高烧”,难道仅仅是为了表现出它们的与众不同吗?
不,你错了。在它们“发烧”期间,高温的花朵会散发出一种有怪味、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如胺和吲哚,迅速吸引苍蝇等昆虫前来授粉。原来,天南星科植物们靠“高烧”引诱昆虫,促进了物种的繁衍。
在南美洲中部冻结的沼泽地里,也有一种“小人植物”——臭菘。它们的花朵冒寒绽放,常常“发高烧”,假造一座“温室”,诱使一些怕冷的昆虫前来小住,从而达到授粉传宗的目的。
臭菘是一种佛焰花序植物,花期约14天。即便在大雪纷飞的严冬,它花苞内也始终保持着22℃的温度,比气温高出20℃左右。
臭菘花为什么会发出那么高的“热量”,让自己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呢?植物学家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它里面有许多产热细胞,这些细胞里含有一种酶,能氧化光合产物——葡萄糖和淀粉,释放出大量热能。这种酶的氧化速度惊人,简直可以媲美鸟类翼肌和心肌对能量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