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0000)
中国互联网金融为何如此引人瞩目?
——基于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比研究
许杰李瑞峰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00)
2013年被许多国人称之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随着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模式货币基金业务的发展,诸如P2P、众筹、网贷等一系列互联网下的金融实践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然而,若论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创新,当属美国开时代之先河。当下,在我国的所有互联网金融模式几乎都可以在美国找到“样板”,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为何在美国并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也并未像中国一样引起如此大的轰动?本文通过对美国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的梳理,加以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几点可能的解释。
互联网金融;中美对比
在美国,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形成独立的金融业态,因此也不直接使用“互联网金融”这一专有名词,而是使用如“电子金融”、“电子银行”等称谓。
(一)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互联网技术在美国出现并迅速普及。1992年,美国第一家互联网经纪商E-Trade成立。1995年,美国和全球第一家互联网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成立。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美国主要商业银行也纷纷提高信息化程度并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同年成立的网络保险电子商务公司INSWEB也迅猛发展,并于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二)2000年后高科技泡沫破灭后的发展。2000年后,随着高科技股票进入下行通道,互联网金融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和平稳的时期。以大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主流观点认为,纯粹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无法从根本上取代传统的金融机构与服务,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中介以及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形成一系列的冲击。
(三)金融危机以来的发展。美国互联网金融在2007年前后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Proprer & Lending Club公司为代表的“人人贷”网络融资模式开始兴起。这种点对点的网络直接融资模式几乎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去金融中介化。2009年,Kickstarter网站在纽约的正式上线标志着互联网金融的新形式——众筹融资模式的兴起。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括了传统金融机构对互联网的应用,而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指基于互联网的一些新的金融实践。当下在中国火热的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指狭义上的因此以下也主要梳理狭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第三方支付的出现。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在1998年,我国成立了首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但此时的第三方支付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2004年支付宝的出现使第三方支付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起初,第三方支付工具完全是为了服务电商平台。但随着自身所积累的客户资源和数据信息资源越来越多,依托这一平台展开了许多新的业务,诸如保险、基金等个人理财金融业务等,余额宝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快速发展——互联网理财、融资的爆发。由于支付宝的巨大成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借助互联网进行金融理财的巨大前景。因此,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理财、融资爆发了,主要表现为互联网理财、电商网络小贷、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
互联网理财的代表就是余额宝。自其大获成功后,各种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层出不穷。
电商网络小贷是电商平台涉足金融领域的典型代表。电商网络小贷由阿里集团首先推出,其后苏宁、eBay、京东等电商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网贷业务。
国内第一家P2P网贷平台是诞生于2007年的“拍拍贷”,随后其他如宜信、红岭创投等网贷平台先后上线。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P2P也发展迅猛,平台数量和业务规模都呈爆发式增长,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尽管关于P2P倒闭的负面新闻不断见诸报端,但仍然不能阻挡更多的机构涌入市场。
2011年7月,我国首个众筹融资平台“点名时间”正式上线,随后大批同类网站不断出现,如淘梦网、乐童音乐、众筹网、3W咖啡、大家投等。
(三)新阶段——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企业成立互联网银行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互联网银行没有实体店,其业务操作完全通过网络进行,与传统的网上银行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互联网银行创新性的运用了大数据。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成立了两家互联网银行,分别是微众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
通过对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的梳理,并结合两国各自的国情环境,本文针对“中国互联网金融为何如此引人瞩目”这一问题提出几点解释。
(一)发展周期。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周期很长,并在整个周期中得到了充分而长久的发展。一方面,足够长的发展时间给了人们充分了解和接受的时间,另一方面,美国互联网金融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因而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有限。
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是爆发式的发展,就好像一个积聚了很久能量的炸药桶,被余额宝这个火星点着了,而引发了一场大爆炸。这样的冲击力实在是太强了,使得所有的人都不得不对其投入足够的注意力。
(二)地位。美国互联网金融渐进的发展给予了传统金融机构充分的变革机会,因而美国传统金融机构始终占据着金融服务的主导位置,互联网金融始终处于一个辅助性的位置上。
而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没有给传统金融机构吸收利用并促进自身变革的时间,因而在段时间内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服务形成了竞争为主的格局。这就造成了中国互联网金融有发展成独立金融业态的趋势,而不仅仅是传统金融的附属和辅助。
(三)金融产品多样性。众所周知,美国是全世界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国家,大量的金融创新为国民提供了丰富的金融产品进行资产配置。互联网金融就是这种金融创新中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就不显得那么突出了。
而中国金融市场一直比较落后,尤其是缺乏足够的金融产品供国民选择。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国人理财投资打开了一个新途径,因此也必然得到广泛的关注。
(四)时势政策。与美国极大不同的一点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爆发的时期正处于中国经济换挡改革的时点。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而创新被推到了台前。互联网金融顺应并推动了这一潮流,随着所谓“互联网+”的指导思想的提出,互联网金融难免成为焦点。
[1]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47-57.
[2]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手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许杰(1991-),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经济学硕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李瑞峰(1991-),男,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经济学硕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