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胜
(漳浦县盘陀中学,福建漳浦36320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评价刍议
陈文胜
(漳浦县盘陀中学,福建漳浦363202)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文章以新课标三维目标为观照,结合教学实践,在评价观念、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标;评价观念;评价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科目。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内容上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第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这是根据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关注所产生的观点,围绕知、情、意、行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第二是能力目标的评价,是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评价;第三是知识目标的评价,要求学生“了解”教材知识,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常识教育的要求,要求通过这一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开阔视野,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达成上述教学目标评价呢?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成绩评价是指对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常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品德运用能力及其心理品质、道德行为、法制观念以及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的评价。新的评价观念由以往重视结果转向重视过程、由以往关注“过去”转向关注“未来”和“发展”。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评价,也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正如黑格尔所说:一切改革归根到底是观念的更新。要做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价,就首先要树立新的评价观念。
(一)评价者要树立正确的爱生观、师生观
新课标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在教与学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而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前提是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只有从内心出发,理解、尊重和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才能善于敢于表现自我、发挥特长,就此激发他们的自信与勇气,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进而扬长避短[1]。同时,教师必须摒弃把学生作为“遵从者”的不对等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树立这样的爱生观、师生观,教学的课堂评价才会更有效。
(二)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念
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决定了教学评价必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行为表现进行考查评价、把学生参与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把学生的学习运动情况和考试结果相结合,以书面测验的结果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做一个好公民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依据做出综合评价。而学生的行为表现、参与教学、学习活动都是动态发展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念。没有一种评价方式会适合所有学生,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内容和考查目的进行精心选择,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运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2]
(三)形成“多元化”“过程性”的综合评价观念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于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一名有责任感、明辨是非、有良好心理品质、有远大理想的合格公民。而传统单一的考试评价恰恰忽略对思想品德教育归宿——良好行为习惯的考查,是单调、不全面的,“多元化”“过程性”的综合评价能克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1]切实转变思想品德课程评价仅依靠一张考卷来评定学生的传统观念。
做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价,需要研究和灵活使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的评价方式,使之尽量易实践、可操作。
(一)深入生活,认真观察
课程标准这一评价方式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详细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依据。
(二)倾心谈话,加强沟通
谈话是和学生面对面沟通,能灵活掌握谈话内容、节奏和气氛,可以利用课间短谈、家访长谈,加入学生QQ群随谈等方式,针对学生日常表现与学生交流,从而获取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有一位女学生常常向班主任抱怨班级的同学对她有看法,常常说她坏话,而她同桌也要求班主任更换座位,她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因而常常去网络中寻求情感上的慰藉。为此,班主任和笔者沟通后,笔者多次请她到家做客,期间,一边帮忙做家务,一边交流沟通,拉近双方距离,从中笔者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对她的影响。因此,针对具体情况在交友、性格等方面的培养与她沟通、引导、矫正,效果良好。
(三)激励性、描述性评语
这一方式要求在课内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口头或书面评语及时对学生给予总结和引导,评语应采用激励性语言,如“你真是火眼金睛,能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你知识面广,又能恰当运用,真行”!“你的法律知识掌握得很好,将来很适合当个律师”!等。心理学认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教师不管是鼓掌、喝彩,还是简单的赞美、微笑的认可,在学生那里都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积极作用。[1]要注意的是激励性语言不只是表扬、鼓励,也可用批评、惩罚、挫折进行激励。[3]
(四)多种考评有机结合
这一方式要求教师采用多种考试方式且要灵活,如:笔试、辩论、现场模拟等,试题要注重考查探究性内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笔者认为考试、家庭作业侧重于设计情景测验、探究实践题型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业是日常教学质量的体现,是记录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性资料,传统的评价重理论轻实践,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再现、重复,忽略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新课标的情景测验、探究实践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五)评价主体内容多元化
参与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小组评、师评、家长评、学校评。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可从“兴趣情况、参与热情情况、合作意识情况、克服困难情况、动手情况、创造能力情况、热心公益情况、承担责任情况、纪律观念情况”等,把这些方面制成表格让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就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总之,思想品德课程评价不因评价而评价,要因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这是我们思想品德课评价的目标,也是我们思品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龚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口头评价的低效性与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陈琳.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发展性评价方法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6).
[3]初中思想品德课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EB/OL].百度文库.[2011-02-20].http://wenku.bai du.com/view/374 e590b79563c1ec5da71f2.html.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6)03-0076-02
收稿日期:2016 - 01 - 17
作者简介:陈文胜(1969-),男,福建漳浦人,漳浦县盘陀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