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波的《感觉》再读简单将来时

2016-04-16 21:45:33南开大学李树芬
法语学习 2016年3期
关键词:兰波法语时态

●南开大学 李树芬

从兰波的《感觉》再读简单将来时

●南开大学 李树芬

许多人都熟悉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的诗歌《感觉》:

Sensation

Par les soirs bleus d'été,j'irai dans les sentiers,

Picotépar les blés,fouler l'herbe menue:

Rêveur,j'en sentirai la fraîcheuràmes pieds.

Je laisserai le vent baigner ma tête nue.

Je ne parlerai pas,je ne penserai rien:

Mais l'amour infini me montera dans l'âme,

Et j'irai loin,bien loin,comme un bohémien,

Par la Nature,—heureux comme avec une femme.

黄山学院冯大庆在其2009年发表在《法语学习》第6期题为《兰波诗作〈感觉〉新译》一文中写道:“这首诗写于1870年3月,那时兰波才15岁零几个月(……),据说是他有一次离家出走,晚上走在麦田的田埂小径上有感而发,一气呵成。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细腻、意境深远、韵律优美、琅琅上口、篇幅短小、容易背诵,在法国几乎尽人皆知……”

正如冯大庆所言,兰波的这首短诗确实很美。从诗学和语法学角度看,该诗景情融合,浑为一体,以ABAB的韵脚押韵,用词通俗,毫不晦涩,而且,全诗的时态特点突出,一律使用简单将来时。我们说,该诗受人喜爱,其抓人之处不仅仅是其意境和笔锋(诗风),而且还有这贯穿全诗的时态所带给我们的“感觉”。诗中的时态虽然只有一种,但其由近及远,由现实到梦幻,带给我们的是夹杂着具体中见深远和朦胧的现实,借冯大庆的译文一言:似梦非梦。

那么,此感何来?他既然是走在田间小径上有感而发,那该诗就是他身处诗中描写之境之中的现实感受,而非将来的行为计划。关键词:身处“现在”、“现实”感受。那他为什么用将来时表达自己的现实感受呢?简单将来时可以表达心境、感受?简单将来时具有现实性?该时态的基本用法不是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吗?这些问题皆聚焦于该诗时态的用法,迫使我们非深度了解该时态的内涵不可,否则无法真正进入诗境。

人所共知,法语动词变位比较复杂。但当我们拨开时态外衣深入内部后会发现,法语动词的变位形态是法兰西民族智慧的结晶,他们的祖先从一开始就把人类的智慧融入其中了。其一维的形态(“动词变位形态”或曰“语法体”)承载着思想、时间、空间、事物发展规律(如人的多维思维取向,时态组成成分之间的内、外在关系,事物之貌及时间概念,人与事物之间的时、空关系,以及事物使人产生的心态乃至情感)等多维的内涵。因此,动词的“语法体”赋予法语语言描述功能以多面性特征,不仅使语言能够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事件”的客观状况、具体发展过程(起始、进行、完成),而且可以表现人在“事件”参与中的动态位置及人对“事件”的认识程度(如Il est tombé./La guerreéclatera),表现人的思想意识及心理活动……

例如,动词直陈式现在时的形态就作用非凡,因为它除了自身的语义作用之外,还参与多种时态的形成(有的用其词根,有的用其词尾,有的用其全貌),使动词构成新的表义语言形态。

据此,我们已经隐约感觉到了简单将来时形态中人的思维脉动及《感觉》中的时态使用理据。我们认为:

1.简单将来时与“现在”有关

依据之一是简单将来时的语法形态构成:词根(基本是不定式现在时形式)+avoir的直陈式现在时变位形式-ai,-as,-a,-(*av)ons,-(*av)ez,-ont作词尾。这是两个语式的现在时的结合体。那为什么词尾用现在时形式呢?

动词含有时间概念,但动词不定式现在时本身的时间概念通常是相对的。不过,我们将简单将来时词尾附上以后,整个动词形态就有了明确的时间概念,不定式的形态及语法功用也随之改变,衍生出一个新的时、体表义形态——将来时。该时态词尾传递出的信息是:简单将来时的时间参照点是“现在”,即人们说话时所处的时间。就是说,简单将来时的动作或状态是从“现在”开始向“将来”展望、延伸,并落脚于将来的某时间点上,它永远是从“现在”走向“将来”,永远离不开“现在”。“现在”具有开放性。因此,简单将来时的变位形态不只体现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趋向,而且体现出“施事”所处的时间位置——现在。那么,兰波身处“现在”用简单将来时“开放性”地以诗来表达其现实感受,表达他当时的心境是符合语言构造逻辑的。

依据之二是动词的“体”。这里主述“语法体”。

法语动词的“体”与“时”的表现形式通常是合一的,即动词的变位形式或语法形式既表“时”又表“体”。总体上说,法语动词的“体”可分为完成体和未完成体两大类,它们又各自涵盖多种不同的“体”。从语言结构分析角度看,直陈式现在时呈四种“体”,简单将来时呈两种“体”。

李宝树在《法语动词的时、体与式》一书中写道:直陈式“现在时呈分割体、未完成体……”,“呈分割体,这是因为该‘时’把时间划分为过去和将来”,“由于这个原因,语言学家们指出,现在时是由ω(过去的一瞬间)和ɑ(将来的一瞬间)所组成。”这就是说,“现在时”含有“将来性”。

时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它“带着生动”不断向前。这正是直陈式现在时之貌,是其内涵所在。就动作或“事件”本身而言,呈未完成体的直陈式现在时表示有关动作或“事件”已经开始但尚未到达其终点;就动词的“体”概念而言,处于“现在时”的一切都是从“过去”走来,又“不容分说”地被时间裹挟着不断走向“将来”,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着。这是直陈式现在时所具有的很强的开放性的一面。该时态是一种主述“现在”画面的永恒的未完成体时态。它的开放性自然也带给了简单将来时。

李宝树说,“简单将来时呈未完成体和整体体。”显然,此“未完成”不同于彼“未完成”,因为从动作或“事件”角度来说,该时态所指“事件”毕竟还没有发生,属于“事件”尚未开始的“未完成”,含有“计划性”和“想象性”;该时态又呈“整体体”,或曰非分割体,这是因为该时态所指“事件”位于“时间”尚未够到之处,故尚未被分割,自然具有整体性;从“施事”角度说,“人们站在尚未发生的动作或过程之外观察,把这样的动作或过程看作一个整体”。法国人把该时态的“体”加上人的相关认识完美地体现于一种恰当的、一目了然的语言表现形态——词根。其词根基本是不定式现在时的完整形式(少数动词词根除外),如Je laisser ai。这种语言结构完全揭示了简单将来时所具有的“未完成体”和“整体体”特性。

那么,简单将来时的这两种“体”与呈分割体、未完成体的“现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得看语言结构。既然简单将来时中的一瞬间是现在时的一部分,故其含有“现实性”,属于现实世界语法体系,该时态采用时、体合一的呈分割体的现在时形态作词尾不正是这一语言结构“体”理据的体现么?这一现实世界的分割体词尾自然把呈未完成体和整体体的简单将来时与呈分割体的“现在”有机地联系起来,其语言结构的紧密相关性则是人们能够借恰当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心境的语言理据。于是,人们便很自然地可以站在其词尾所体现的“现在”来抒发见景生出的情怀,尽情表达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尤其是用诗歌的形式),或者对未来“事件”进行观察、想象、推测或展望。

诗歌中的j'irai,je sentirai,Je laisserai等动词形态和“体”表示了“我”“现在”的行为、心境和感觉,且随着时间的继续延伸,“我”的行为和感觉也在继续,而且思绪由此很自然地奔向远方,展向未来……,就像诗中所言:j'irai loin,bien loin...。

显然,兰波这首诗中的简单将来时绝非其基本用法,即不是指动作发生的时间问题,而是表明这些动词的“体”画面,是兰波身处“现在”之中表述他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其心境的表达。兰波使用的是该时态的内涵功能。

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扩开一点看,既然简单将来时的一瞬间嵌在现在时中,是现在时的一部分,那么,这便给了人们利用两个时态的语言结构内涵因素而游刃、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足够开放的空间,所以,那种属于“现在”,又与“将来”沾边的行为、状态很自然地被人们用简单将来时表达出来。例如,用简单将来时代替现在时在口语中表达委婉语气:Je vous demanderai la permission de ne pas venir demain.(施事身处现在,赋予“事件”以“体”活动空间,利用两个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语言结构中“将来的一瞬间”反向表达某种现实行为,形成曲折的语气,避免了生硬),代替命令式以减弱语气强度:Vous ne pourrez plus vivre commeça,vous vivrez avec nous.(使命令委婉化),或反之,简单将来时在口语中被现在时代替,表达不久就要发生的肯定性动作、事情:Je reviens dans deux minutes.(身处现在表将来,利用“将来的一瞬间”表达似已身临其境的将来行为的肯定性,极具安慰性)。

分析至此,我们突然感觉到,“太极思维”是世界的,因为法语的语言构造形态及其内涵也蕴含着“太极”之道!或许从这个角度来揭示和挖掘法语动词形态的表义内涵,体悟语言直觉,存在研究空间?总之,法语动词这种辩证的、动态的“时”、“体”合一的语言结构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揭示了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观察和理解程度以及对其进行描述所需要的复杂思维及心理活动。

2.简单将来时具有抒情性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抒情性则“是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之一”,也是诗歌的艺术生命、灵魂,因为“在诗歌中,把艺术形象和画面串联起来的”东西,不是别的,而是情感,是作者借助艺术形象和画面抒发见景而产生的情。情承载着诗歌的内容,只是“这种内容是难以用人的语言传达的”(别林斯基),这里的语言指的是诗歌以外的语言或文学形式的语言。因此,抒情是诗歌独具的个性。见景生情,诗歌又极具现实性。

法语诗歌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法语诗歌的情感表达的要素之一是动词的形态:时、体、式,因为这三合一的语言形式表现着施事、事物及时间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状况,包括施事的情感表现。因此,它们是法语语言的生命、灵魂,更是诗歌的艺术生命要素。

如前所述,法语动词形态和“体”所体现出的外在及内在特性不仅揭示了简单将来时中含有的“现实性”,还揭示了简单将来时在其线性“时”、“体”语言结构及其关系状态下为抒情开辟的语言表述空间。

我们仍从语言比较角度来探讨此问题。

直陈式现在时的语言结构及其“时”、“体”内涵使得该时态具有生动性,除用来进行情景传达和再现之外,还可以用来抒发情感。“现在时”抒怀时的特点是现实感和永恒性强。现以维克多·雨果的诗歌《秋天》为例:

L'automne

L'aube est moins claire,l'air moins chaud,le ciel moins pur;

Les longs jours sont passés,les mois charmants finissent.

Hélas!voici déjàles arbres qui jaunissent!...

L'automne est triste avec sa bise et son brouillard,

Et l'étéqui s'enfuit est un ami qui part.

(Victor Hugo:Toute la Lyre)

雨果这首诗,我们什么时候读都有身临其境之感,且使人产生联翩浮想。这是直陈式现在时 “现实世界”之属性使然,其主要功能是直接陈述式描述,是纪实,这将人置于现实情景之中;而现在时语言构造的开放特性又赋予它抒发情怀之功用,再加上诗歌的韵律,读来特别让人入境、入情。

现在时可以用来抒情,简单将来时则更具有抒情特性。因为该时态具备抒情空间。我们知道,抒情需要空间,这种空间不仅是人们所处的现实空间,更需要可以承载感情、思绪和想象的虚拟空间。而简单将来时的一瞬间是现在时的一部分,呈未完成体和整体体,这些都具备抒情之所需,可以给人以身处现在,面向未来而极目思绪飞的遐想空间,能够置人于翘首远眺之境状,使人带着某种期盼浮想联翩,抒发情怀,而情绪则会随着心境和思绪或平缓宁静,或起伏跌宕,或激情荡漾(人们朗诵诗歌时的状态足以佐证之)。可见,简单将来时的语言结构、体属性及其蕴含的现实性为该时态的抒情性提供了可能的语言学依据。

作为未完成体时态,简单将来时的基本用法是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状态,而且这种动作的实现在时间上具有无限性,因此,该性质使简单将来时所具有的联想性、展望性可以表示能预见的远景,给事件的未来结果开辟前景空间,可以表示“一般感想”,抒怀一个接一个的动作。那么,抒情时使用简单将来时便成为自然,写景、叙事的诗使用简单将来时进行抒情也成为自然。简单将来时抒情时,展望性和遐想性强。

兰波的《感觉》就是作者在麦田这富有诗意的环境促使下,凭借简单将来时独到的语言结构形式及其语言内涵的独到功能,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遐想联翩的杰作。

我们不妨以法国Louise Michel的《巴黎公社》为例,再来寻找和验证自己的体会:

La Commune de Paris

Quand la foule aujourd'hui muette

Comme l'océan grondera,

Qu'àmourir elle sera prête,

La commune se lèvera.

Nous reviendrons foule sans nombre,

Nous viendrons par tous les chemins,

Spectres vendeurs sortant de l'ombre,

Nous viendrons nous serrant les mains.

La mort portera la bannière,

Le drapeau noir,crêpe de sang;

Et pourpre fleurira la terre,

Libre sous le ciel flamboyant.

(Louise Michel:Chansons des prisons)

《巴黎公社》与前面的《秋天》这两首诗是否带给您不同的意境“感觉”呢?

综上,《感觉》的时态给予我们的启迪起码有二:

1.简单将来时的语言结构使其语言内涵及表义功能呈多彩特性。它并非只表达“事物”存在的外在形式——时间(即将来性,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而且也反映着“事物”的“体”动态,“事物”与该“时间”的内在动态关系(即由现在走向将来,含有现实性),反映着“施事”在时间轴线上的所处位置及“施事”与“事物”的时空关系(表述性)。因此,《感觉》中的aller,sentir,laisser,parler,penser,monter等动作不是指在将来发生,而是兰波当时(身处麦田)的心境表达。如果我们用“将”字翻译该诗时态,则视诗歌艺术形式本身的特性与其所需语言形式的内涵之协调于不顾,只看时态的外在形式,不顾时态形式所蕴含的细腻的意境,不看其语言结构所存在的现实性,势必会在原诗转译过程中将时态内涵传丢,也架空了作者(施事),这显然未得其法。而冯大庆的韵译体现出他对简单将来时内涵的理解到位,故对时态处理得当。译本的字里行间未使人产生对原文时态的朦懂之感和译语肤浅、时态翻译生硬之感,使读者感到的是身临兰波所处之境。

2.简单将来时的语言(形态及体)结构赋予该时态抒情特性,只是其赋予我们的抒情感与直陈式现在时的抒情感有所不同,二者属于同工异曲,差异只是:用现在时抒情时是身处现在面向“现在”,是以纪实为先要,画面在眼前,现实感强;而用简单将来时抒情时则是身处现实但面向“未来”,是“景”与“情”之对白,以思绪遐想、遥望为特点,心绪“奔向远方”感很强,更易使人心潮起伏、深思、遐想。

我们认为冯大庆的译作用词优美但不奢华,诗意浓厚,时态译语自然得法,把兰波的“感觉”很好地还原于译语笔端,展现于诗情“画面”,是至目前为止所见诸多译本之最佳。最后,本文不妨以再邀大家欣赏其用“如梦令”词牌所译精美之作,来验证“我们的感觉”:

感觉

夏夜蓝霭轻柔。

踏青小径闲走。

脚凉麦刺痒,似梦非梦夜游。

夜游。

夜游。

一任风沐光头。

屏住思想语言。

任爱漫灌心田。

恰似流浪者,跋涉自然渐远。

渐远。

渐远。

悦如女郎相牵。

☉参考资料☉

北京市工农教育研究室/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语文基础知识六十讲》[M],北京出版社,1981.

冯大庆,兰波诗作《感觉》新译[J],《法语学习》,2009/6.

李宝树,《法语动词的时、体与式》[M],商务印书馆,2007.

李树芬,《高年级法语语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兰波法语时态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过去完成时态的判定依据
我的世界只有你
读者(2017年24期)2017-11-29 21:15:49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英语知识(2016年1期)2016-11-11 07:08:01
论法语的体系统
黄 昏
文苑(2016年11期)2016-02-25 14:43:29
现在进行时
海外英语(2013年4期)2013-08-27 09:38:00
魏尔伦与兰波的惊世之恋
文苑(2013年1期)2013-08-15 00:52:04
FOU: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新概念
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05: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