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探析

2016-04-16 20:28:35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1期
关键词:毕业生素质大学生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0)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探析

张瑞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就业体制已经转向了“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全国各大高校实施扩招政策,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大学教育也由此从精英教育转变成了大众化教育。这进一步导致了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劳动力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显著。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授予学生高深的知识,并内化为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是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就业能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使大学生在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就业能力的概念及其构成

就业能力是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因素的集合。笔者在此基础上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定义为“大学生获得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因素的综合”,它包括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专业素质代表了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它要求一个人具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专门知识、技能、创新能力非专业素质一般是指除专业性的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通用能力与必备人格,如思想道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职业规划等。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技能不足,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欠缺

大部分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都通过了各类资格考试,但事实上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很欠缺,并未将书本上的知识很好的转化到实际运用中。另外,大学生的知识面已成为就业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往往考察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非专业的因素两个方面。有调查显示,在知识面上,大学生大多局限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记忆,而不注重学习与掌握课程以外的知识和技能。大学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相对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障碍。

(二)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至于不清楚自己的未来走向,等到临毕业时才匆忙进行职业的选择。大部分大学生不太关注自己求学生涯和中长期职业发展设计与规划,几乎没有规划的意识,对就业政策、环境和形势等缺乏及时且全面的了解。他们更多的是按照培养方案与导师指导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以为只要获得文凭就意味着完成了就业准备,就能顺利就业。

(三)适应社会能力不足

毕业求职把大学生从象牙塔般的校园里推到了社会的浪潮中,他们不得不直面就业市场的疯狂竞争,此时,大学生的不适感频频暴露。多数大学生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就业环境,无法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心理素质以及挫折承受能力有待提高;团队精神差,个人主义严重。

(四)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缺乏

大学生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其创新能力将直接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目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缺乏。调查发现,40.7%的大学生感到自己的创新能力很欠缺,只有17.3%的大学生感到满意。在创新意识方面,只有24.7%的大学生有创新的设想和建议。

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

(一)大学生层面

大学生本身积极调整主动适应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积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大学生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社会需要,适应就业格局和用人机制的变化;将就业意向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转到微型、中小企业中去,适应以灵活就业为主的趋势,适时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二、从基层干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要克服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等不切实际的想法,从自身实际出发,激励自己从基层干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具备扎实、深厚的本领。

第三、全面发展,立志创业。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但创业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大量的知识储备,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全面发展,为将来创业打好基础。

(二)高校层面

1.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大学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拓宽实践渠道,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开一些应用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组织不同层次的多形式的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3.完善就业指导,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要不断调整和更新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使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引导大学生结合就业市场和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目标。

4.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要及时总结和推广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典型和经验,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以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

(三)政府层面

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创造一个有利环境,使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各个因素有机衔接。

1.树立健康的社会舆论导向。可通过各种媒介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献身基层,激励大学生勇于创业。根除“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发财”的陈旧观念。

2.建立和完善毕业生的职前培训制度。政府除了对参与职前培训的毕业生予以资助和对用人单位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外,还应建立相关制度,如职前培训合同制度等,确保大学生职前培训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地开展。

3.加大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大学生创业。除了要设立更多的创新实践项目,搭建更多的创新平台外,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信贷支持,加大税收优惠,降低创业门槛,增强其风险规避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1]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6).

[2]程志玲.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3]何凌霄.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J].江苏高教,2007(4).

张瑞(1991-),女,汉族,山西临汾市人,管理学硕士,山西财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毕业生素质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