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双轨道格局下中国应对与发展
胡志远任文彬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存在着以美国所主导的以TPP为代表的“美国自贸区版图”(或许特朗普上台会有所改变)和东盟等16国所开展的以RCEP为代表的“亚洲自贸区版图”的两条轨道路径。TPP协定的签署和RCEP的谈判使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中国如何在这复杂的形式下明确自身的攻守利益?如何WTO碎片化趋势下以“一带一路”背景下尽快构建中国为核心的自贸区体系,从而增强亚太各国间合作,发展好中国经济呢?
TPP RCEP“一带一路”
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发展进入微弱的增长期,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需要更多的驱动力。而随着多哈回合谈判的步履蹒跚,世界自由贸易体制正面临空前的碎片化趋势,TPP、RCEP新规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际对全球区域和双边贸易规则的构建,全球政治经济从“欧美世纪”向“亚太世纪”发生重大转变。
亚太区域的经济合作,整体上存在两条发展路径:一是美国主导的以TPP为代表的“美国自贸区版图”;二是东盟等16国开展的以RECP为代表的“亚洲自贸区版图”。随着“亚太世纪”格局的到来,TPP、RECP构成的“双框架”格局正由多个双边、多边经济合作机制正逐步融合演变。
(一)从APEC到TPP的美国亚太发展之路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随后APEC确立了茂物目标,即APEC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由化和便利化。但是由于国际形势变化莫测,各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WTO多哈回合谈判搁浅又加剧了茂物目标实现的艰巨性。随着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TPP)的签署,亚太经济一体化又出现了新的发展,美国政府更是希望借此重塑贸易规则,为由美国主导的未来亚太经济一体化打下基础,但是这随着新任总统特朗普的上台或许有所改变。
(二)东盟的亚洲之路:从“10+1”到RCEP
东亚原本在东盟与中国的推动下,建立了“10+3”和“10+6”的合作机制,提出了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但是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阻碍,及TPP将中国和大半个东盟排除在外,东盟出于维护自身在东亚一体化中的核心利益的考虑,提出了构建“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意图发挥东盟与各个经济体间的双边FTA的轴辐效应。
(三)亚太自贸区的提出及双轨道格局的形成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上,亚太自贸区的路径图(FTAAP)也跃然纸上。那么,究竟通过什么途径,才能FTAAP呢?根据横滨峰会文件,TPP是其中之一。在TPP强势登台后,其形成通往FTAAP过程中的“太平洋轨道”,由美国主导。另一方面,2012年11月启动的RCEP谈判已经覆盖了“10+3”、“10+6”,所以横滨峰会提出的三条路径就变成了TPP和RCEP的两条路径了,后者由东盟主导,主要为亚洲成员,故称为“亚洲轨道”。总之,当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了TPP和RCEP两大机制,并且出现了这两条轨道竞争的格局。
(一)TPP的轨道格局下
尽管中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加入TPP,但是,随着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上台,曾扬言撤出TPP,说明TPP目前也是步履维艰。同时TPP内国家众多,存在着大型自贸协定谈判和实施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存在着TPP成员国与RCEP成员国的重合性,这给贸易协定谈判带来了复杂性。随着亚太经济一体化由于其本身复杂情况一直进展较为缓慢,面临诸多问题,亚太地区政治的主导力量以及文化动力缺失都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未来设置了诸多障碍,在此情况下,中国应该发扬大国风范,秉承合作共赢的态度,互惠互通的原则与亚太各国共同发展。
(二)RCEP的轨道格局下
中国的战略战术角度来分析,长久以来,中日韩三国的矛盾重重,亚洲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在于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而中日韩三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谈判也因美国的干预而胎死腹中。RCEP下的“10+6”正是为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同提高了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从战略角度来说,借助RCEP的烟雾,实现中日韩三国区域经济一体,带动亚洲经济发展。纵观RCEP的成员国,要想带动这些经济体的发展,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实力主导RCEP,而借助表面层次上的东盟主导RCEP来干扰美国这些国家视线,从而实现经济合作发展。从战术角度来说,或许中国在RCEP中的合作带来部分的经济方面的损失,但是RCEP间的合作,不仅仅在于经济,而是在于各个方面的。中日韩三国的通过RCEP机制能够很好的取得国际关系的进展,虽然或许中国在经济方面存在一定的损失,但是能带来政治的利益,在某种程度来说,何尝不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国际视野,国家间的关系,又怎么是仅仅从经济角度来衡量的呢!
(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自贸区体系
在TPP、RCEP“双框架时代”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归根到底还是对自身亚太区域经济地位的关注,发展自己才是根本。中国应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自贸区体系建设,推动亚等区域次区域合作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输出过剩产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将力图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的特点和需要,寻求最大共赢点和有利于所有参加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贸易规则,从而实现自身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一带一路”将推动打通亚洲自贸区和亚洲市场一体化,欧亚经济板块的结合,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增长潜力,将可能使亚欧大陆重返人类文明中心。
在双轨道模式下,中国应明确在贸易中的攻守利益,站在国际视野的角度看待发展问题,从战略战术角度考虑经济政治上的发展。同时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推动绿地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密切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以保障亚太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1]王金强.TPP对RCEP:亚太地区合作背后的政治博弈[J].亚太经济,2013(3).
[2]唐奇芳.东盟国家TPP政策探析[J].和平与发展,2012(4).
[3]李向阳.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小国战略[J].当代亚太,2008(3).
[4]邹国勇,吴琳玲.TPP、RCEP背景下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挑战与应对[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5]谢法浩.东盟国家的TPP角色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3(11).
胡志远(1992-),男,硕士,云南大学,区域经济学;任文彬(1993-),男,硕士,云南大学,烟草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