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龙,张静,张春梅
(1.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2.锦州中学,辽宁锦州 121000)
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策略探析
丁玉龙1,张静2,张春梅1
(1.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2.锦州中学,辽宁锦州 121000)
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人对未来的向望与追求。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十分重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状况,并着重从指导思想、隐性教育、舆论、网络媒体以及校园规范的五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对策。
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策略
1.1理想信念的内涵
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具体的、可实现的奋斗目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由理想与信念构成,“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有实现可能的人生奋斗目标。”[1]理想能够给人以前进的方向与目标。信念是人们秉持的,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理想是信念的基础,为信念的建立提供方向和目标,信念为实现理想提供精神动力和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和信念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们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意志和定力。理想崇高,才能坚定信念;信念坚定,才能坚守理想。”[2]理想与信念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理想信念是支撑人们活动的长久的精神动力。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能够成为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的动力和方向,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避免人的内心世界产生空虚和迷茫,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并促进人树立高尚品格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以大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以高校为主要教育地点,高校教师为教育主题的,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活动及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以培养大学生树立符合共产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理想为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大学生、高校以及高校教师是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三大要素。其中,大学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客体,高校是活动地点,高校教师是教育主体。其次,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符合共产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潮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业。”[3]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最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目的,正确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2.1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积极表现
根据对辽宁四所高校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积极表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表现为对中国未来发展与反腐败工作具有清醒的认识。四所高校学生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未来中国人民追求的概括是中国梦的认识比例为67.07%;并且对于腐败问题的认识,四所高校大学生对反腐工作具有清醒认识,认为“抓腐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看到我党惩治政治腐败的决心和态度”的占65.5%。这体现了当今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大事的关注。其次,当代大学生愿意追求美德且与父母沟通融洽。调查问卷显示,在“最美乡村医生”的问题中,表示钦佩甚至进一步向她学习的占75.23%;在“与父母看法不一致时的做法”的问题中,能够与父母积极沟通以得到父母支持的占79.34%。最后,当代大部分大学生能够从社会实际出发,树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理想目标及规划。有52.35%的大学生明确知晓自己的理想目标,并且这些学生中有规划或已在执行中的占70.77%。四所高校学生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如果遇到挫折,选择“坚持梦想,永不放弃”的学生占65.76%。
2.2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消极表现
虽然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总体上呈现良好的态势,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不容乐观。首先,表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不了解与对社会发展现状及党的执政状况了解的不十分清楚。根据调查问卷显示,“非常喜欢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生仅占8.78%,而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中持消极态度的占57.48%,这体现了当代部分大学生的对道路不自信,理论不自信。其次,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未认识到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对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在“当前我国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一题中,未选择“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学生占35.67%;在“你认为一个大学生该如何践行时代精神?”一题中,选择“说不准,不一定”及“无所谓,走自己的路最重要”的学生占25.36%。这也反映了当代部分大学生不能够从自身和社会需要出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最后,在大学生个人人生目标和价值实现上,表现为缺乏明确的理想信念目标和缺乏实现人生价值的欲望。问卷调查显示,没有明确的理想信念目标的人数占46.04%,在“你认为评价人生价值的客观标准有哪些”一题中,选择体现目标较为短浅甚至没有理想目标的占17.22%。以上问题体现了当代少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各方面的消极表现。
3.1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它具有科学性,成功地指导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与发展。因此,把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导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作用。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现象,想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要在思想领域占领高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领思想潮流。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要始终坚持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潮流。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4]同时,“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5]由此可见,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证。因此,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应及时贯彻落实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发展过程,从而促进大学生建立符合我国实现共同理想的理想信念。
3.2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隐性教育是与显性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概念,在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过程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隐性教育是一种同化、接受和顺应的过程。在隐性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顿悟和内在作用的发挥都很重要,都有助于学生政治思想观念的形成。所以,隐性教育要比显性教育的单向灌输和说教更具有可持续性和长久性。”[6]因此,重视隐性教育,善于利用隐性教育,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第一,重视课堂内容的丰富与课后实践相结合。我们应丰富课堂隐性教育内容,并积极开展课后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引用追求理想信念的生动事例进入课堂,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与引领作用。第二,将理想信念因素融入到校园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例如校园广播、雕像等,更多的融入传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使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3规范与引导舆论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舆论的形成需要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共同关注的事物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并形成一种大的集合体。这种集合体所蕴含的观点复杂、多样,甚至有许多消极、腐朽的观点。因此,我们要关注舆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首先,我们应明确舆论影响等级标准。我们应以舆论的性质、影响的范围大小及程度高低等为条件,制定明确的对校园舆论控制的等级规划,先分级,利用积极舆论加大宣传实现教育目标,将坏的舆论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第二,要完善舆论监督与引导机制。扩大校园舆论监督途径,正确发挥QQ、微信等社交媒体舆论获取途径的同时,也要构建教师—学生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干部沟通协作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起着主要的引导作用。”[7]因此,教师能够主导舆论的走向,而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一员,是校园舆论的直接参与者和传播者,只有将两者作用紧密结合,才能在舆论导向中起到积极作用。
3.4正确发挥网络媒体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覆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已成为与我国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事物。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娱乐的重要一环。因此,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积极运用网络媒体。第一,开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阵地,整合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网站,搜集理想信念相关的时事新闻、博文等内容,及时整合并更新网站内容。第二,要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如,建立理想信念微信公众平台,理想信念微博、博客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与网络新媒体的结合,“在网络中构建了一个良性、正面的舆论氛围和媒介环境,使得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发展。”[8]同理,理想信念教育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加强与网络新媒体的结合,构建良好的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3.5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做好四个规范
首先,要做好校园规章制度和工作的规范。良好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效率,不仅能够促进高校整体水平的提高,更能为大学生起到榜样作用,提高大学生对自身所在高校的认同感,从而使理想信念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要规范校园文化的娱乐性与教育性。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生,校园文化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应把握娱乐性的分寸。过分注重娱乐性,会导致校园文化粗俗化,从而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所以,要正确发挥校园文化的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再次,要规范校园风气,树立良好学风。一所高校的校园风气是全体师生共同作用的成果,是全体师生相互作用的成果,校园风气建设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应积极组织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群体能够正确认识并主动学习,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最后,要要规范学生行为,建立公平、完善的学生模范机制。规范学生行为,要通过宣传、讲座、硬性规定等方式进行,杜绝学生懒散、沉迷网络游戏等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在硬性要求的基础上,要建立公平完善的学生模范制度,只有公平且完善,才能让学生信服,并且给予学生模范应得的奖励,从而促进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上进意识。通过以上四个规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
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认识已经或可能很快影响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因素,把工作落在实处,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
[1]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88.
[2]杨桂华.习近平总书记谈坚定理想信念的三个维度[N].人民网,2014.
[3]习近平.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N].新华网,2014年10月1日.
[4]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新华网,2012年11月29日.
[5]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N].新华网,2014年2月25日.
[6]韩泽春.隐性教育模式观照下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5):48-51.
[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0.
[8]韩亚超,曾程,张春梅.高校学生党建中传播媒介运用发展的历史考察[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14.
1008-5580(2016)03-0232-04
2016-03-31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发展轨迹和培养策略研究——兼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及理想信念”(14JD710033);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高校学生党员民族精神培育与党性教育有机结合研究”(GXDJ2015-B089);2016年度辽宁省社科联资助课题“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2016lslktzimks-03)。
丁玉龙(1993-),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春梅(1966-),女,教授,硕士生导师。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