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君 孙煜泽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
李清君孙煜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和国家驾驭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标志性改革,这项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是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红线贯穿到全年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汇集改革力量力挺结构性改革,聚焦发展难题,精准发出结构性改革之力,统筹协调制度政策资源,聚合结构性改革新动力,为“十三五”顺利开局、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第一场硬仗。
一、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胜利的行动指南,也是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遵循。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要善于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创新行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持续的改革开放,持续的经济建设,已经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标志性的改革发展成就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一个大台阶。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也面临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结构性的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导致社会再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整体循环不畅。面对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中国经济站在了一个无法绕过的历史关口。发展问题需要改革办法解决。这已是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功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经济发展原理和重要的方法论。如果不能抓住时机改革创新,就容易让问题积重难返,就可能把经济问题发酵成为社会稳定乃至于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的重心从过去的政策刺激需求、要素驱动增长、环境生态成本忽略不计转向把握、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框架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依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持续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潜力,整合统筹协调发展的资源,重构提升绿色发展的承载力,努力拓展开放发展的崭新空间,增强改革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公平正义力量,不断激发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主体的创造力。
二、全力依靠“五大政策支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明确指出,2016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应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领域改革的集中体现,是重塑生产力体系的深刻革命,需要政策的互动与积极策应。一要强化宏观政策稳定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环境。通过推动财税政策持续加大向供给侧减税让利的倾斜,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有效投资,保障政府有能力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增速换挡、动力转换、资源配错纠正等方面不断深化。稳定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打通供给侧生产经营组织投融资体制割裂的运转渠道,使充足的流动性、较为经济的融资成本、适度的直接融资规模、优化的信贷结构和主动的汇率生成机制,促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经济主体资金链紧密、债务链可分离、资本利益链融合。二要强化产业政策准确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操作空间,形成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的新工作格局。要把培育发展新动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新竞争力、促进新经济、新科技、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在农业方面,围绕粮经饲统筹、农林牧副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等目标,推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工业方面,围绕《中国制造2025》、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服务业方面,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做大做强旅游、养老、健康等现代服务业等目标,强化“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服务业的迭代创新,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要强化微观政策灵活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发展难题。要从做活企业和挖掘消费者购买潜力的两端同时发力,推动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平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进入、竞争和退出,保持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市场竞争状态均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赢得主动,争取更大的回旋余地。四要强化改革政策实在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责任主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落地生根,必须用政策方式固定改革程序,搞好顶层设计。必须用政策举措链接上下左右改革责任主体力量,做到政策评估直奔责任主体,政策落地凸显责任主体,政策损失问责责任主体。同时,要充分调动基层和群众结构性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建立试错容错纠错机制,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五要强化社会政策托底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社会基础。要把结构性改革与发展阶段、群众承受力、社会接纳能力有机结合,守住民生底线,确保人民群众接受改革任务,经受改革考验,承受改革压力,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帕累托最优。
三、着力落实“五大工作任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一是化解产能过剩要闯关过坎。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要妥善处理社会稳定与推进结构性改革关系,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但必须对“僵死企业”做彻底的外科手术,通过深度市场出清,实现产业市场竞争结构的优胜劣汰。二是房地产去库存要打开两个通道。房地产去库存已经成为国家任务。要突出市场、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多体联动互动,实现人口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实行农民工市民化、扩大公租房范围、鼓励住房租赁业发展、推动房地产企业优化重组和取消过时的限定性政策等,实行住房供求两端共同发力,加速商品住房库存量消减,稳定房地产市场、形成良好的改革发展预期。三是去杠杆化要主动稳妥。去杠杆化目的是以短期阵痛谋求长远健康。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中改善债务结构,以行政力量与市场手段并举的办法,以可管控方式和有效的工作节奏,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杆问题。通过化解过剩产能释放一块债务风险,支持产业重组形成新产能抵消一块债务风险,深化国企改革促进绩效改善剥离一块债务风险,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杠杆化比率规避一块债务风险,规范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融合的PPP模式转换一块债务风险。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防范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地区性风险的底线。四是企业降成本要实现六个突破。降低成本是搞活企业的一剂良方。越是经济下行越要推出“组合拳”方式,优化企业搞活做大新路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降成本方式,就是通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提供政策、制度、体制、机制、环境诸多层面的降低成本举措。即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制度性交易成本、税收、社保负担额外成本、企业财务成本、要素保障成本、物流成本等“六个”同时下降,抵消生产因素成本上涨、工资成本上涨、环境因素制约生态成本上涨,应对传统销售方式被互联网颠覆性改变和出口结构优化升级的外部冲击挑战,为企业在挤泡沫、价值回归价格均衡点的市场深度出清过程中,轻装上阵,拓展新的利润空间,让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制度化成长最为滋润的市场竞争主体和社会财富创造单位。五是补短板要扩大有效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需求侧依靠强大刺激和庞大的公共资源经济化输出为代价不同,它是供给侧订单式、清单式、点餐方式的新市场资源配置的集中体现。要通过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硬软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投资于人全面发展的力度、继续抓好工农生产、服务业等方面的有效需求,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着力解决舌尖安全健康问题,着力解决旅游、养老、健康、就医、教育、交通公共空间拥堵问题,着力解决雾霾天气公共治理缺失问题。同时,还要强化创新驱动在有效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新理念、形成新时尚、营造新需求、打造新模式、扩展新空间。
(李清君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工业经济处处长;孙煜泽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一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杜金莹dujinyi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