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4-16 18:45赖丽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记忆知识点

赖丽珍

(上杭县蛟洋中学,福建上杭364204)

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赖丽珍

(上杭县蛟洋中学,福建上杭364204)

初中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成绩的灵魂;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最锐利的竞争武器,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次,不能片面追求成绩而忽视学习的各个环节。特别要注意各个学习环节中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才能形成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学生;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目前,对于初中历史学科,教师大都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而不重视历史科学习的过程,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培养,严重偏离人才培养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明确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智力,提高学习成绩的灵魂。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最锐利的竞争武器。“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维就无所收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做到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才能避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1]才能避免“高分低能,眼高手低”,不断适应高中的学习,形成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迸发智慧的火花,萌发创意。

二、在帮助学生搭建知识平台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一)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从全局把握教材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善于挖掘教材,勇于重组教材,搞清教材的主题、结构、知识层面和知识点。如《中国现代史》,笔者把主题确立为:只有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才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根据中国现代史的内容,将结构分三部:第一部分“建国”,第二部分“探路”,第三部分“正道”(即主题)。每课的知识层面从八个方面展开,即时间、地点、背景、主要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影响或意义,当然每课的知识点也就在知识层面下去捕捉。这样学生就能更清楚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还能在知识的殿堂里培养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整体思维能力。

(二)通过正确解读课文来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笔者要求学生从8个知识层面通过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来理清课文知识,如《中国近代史》第9课“新文化运动”。时间:从1915年起;背景:袁世凯窃国后倒行逆施,新旧思潮发生激烈交锋;地点:上海、北京;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事件:前期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后期以《每周评论》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经过:从1915年起到1919年;结果:把中国革命推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继续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解读课文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这样训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自学能力,而且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如联想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得到有效锻炼,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通过各种记忆方法打牢基础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的基础,记忆则是掌握知识的基本手段。通过记忆,学生才能“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训练记忆思维。[2]初中历史知识,不能简单记忆,要讲究记忆的整体性,以课为单元,一课一课的记忆,笔者要求学生分三步走。

1.先把课本目录中的课题当作记忆“引子”牢记下来。如《中国现代史》的22课课题,笔者要求学生先把课题背下来,然后通过串字头,摘录课文中主要知识编顺口溜,最终把课题编成:“中最土工三探文,伟大改革开放论,民族制政得团结,祖国统一港澳台,国防建设海陆空,外交科技六和四,教育成就一奠基,文化成果文艺体,社会生活两大变。”并要求学生把这段文字念20遍甚至更多,直到变成顺口溜。牢记顺口溜后,再把这顺口溜当成记忆的引子来想起各课课题。如“中最土工三探文”中的“中”指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外交科技六和四”指第15、16、17、18课中的主要内容:外交有六项成就,科技有四项成就。这样就为各课装上记忆“引子”,为展开课文知识的记忆打下基础。

2.要把各课的知识点准确、清晰地记下来。这就要求学生采用各种的记忆方法牢记知识点,记忆知识点的方法很多,如形象记忆法、谐音法、顺口溜、打油诗、联想记忆法、编情景故事法等等。例如:记忆1840年鸦片战争的开始。笔者采用谐音法、有一个人在操场上走着走着,不小心摔了一跤,一扒下去(18),结果咬到40万人民币(40),于是便有钱来发动鸦片战争。

3.凭借各课的记忆“引子”,按8个知识层面来回忆各课知识点。通过各种记忆方法的运用,学生才能把丰富的知识装进大脑,才能以此不断地吸收能量去充实自己,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才能不断开发记忆的潜能,大大提高记忆思维能力。

因此在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的平台中,通过搞清教材的主题、结构、知识面和牢固的课文知识,既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又能为学生在接下来的思维训练中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运用知识,不断提升思维品质。

三、在历史教学的其它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作业、考试

有单项选择题,辨析题,材料解析题,综合题等四种题型。只有搞清楚各类题型的破题、解题方法,才能更好地训练各种思维能力。

1.单项选择题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很好的题型。它的选项特征是“四选一”,即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错误的或正确的,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笔者要求学生采用排除法来解题,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题眼,对不符合题意的三个选项一一排除,然后得出正确答案,而这种排除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如:假如你去西安古城旅游,离你最近的原始居民遗址是()

A.半坡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D.河姆渡遗址

此题的题眼即突破口是“西安古城”,这样北京人遗址,河姆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都不在西安,所以BCD排除,答案为A。

特别说明:排除法是排除错误的,而不是去挑正确的,否则会影响思维的训练,又会重蹈“高分低能”的覆辙。

2.材料和综合题。要先看问题后看材料,认真捕捉有效信息,特别是问题中隐含题眼,可以快速找到解题突破口,联系相应课文,再结合材料来组织答案,这能很好地训练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某次期末考试综合题。材料:(略)。其中有一问:1978年,中国探索出“中国式”的建设之路,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其核心内涵是什么?

此题题眼是“1978年”和“最为传奇”,从这两个有效信息处突破,“1978年”想起十一届三中全会,“最为传奇”想起伟大的改革开放,所以中国式建设之路的核心内涵是“改革开放”。(二)试卷分析与总结

“人类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3]笔者要求学生特别重视试卷分析和总结成败,特别是试卷分析,不能只停留在对错间,更重要的是搞清此题的题型结构、特征、考查的知识点、突破口、解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还要反省当时在考场上是什么原因导致不懂做或做错,只有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才能不但地调整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才能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提高思维品质,这样失败才能成为思维成长的阶梯,才能一步步登上胜利的顶峰,踏上成功的彼岸。

(三)要定期组织召开学习的经验交流总结大会总结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古今中外的历史足以印证: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推动社会前进的是生产力,而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是什么?那就是人的思维。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牢牢把握好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旋律,才能顺应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担负起时代的重托,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侯建飞,金波.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陈翔云,晨曦.中学生学习能力开发密钥[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

[3]张仁贤,逄凌晖,刘玉苹.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

G633.5

A

1673-9884(2016)12-0060-03

2016-12-08

赖丽珍(1978-),女,福建上杭人,上杭县蛟洋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记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