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常态下人社工作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2016-04-16 18:31:31刘志军
奋斗 2016年5期
关键词:民生服务工作

刘志军



做好新常态下人社工作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刘志军

“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建设发展的大政方针,而且提出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重点工作。作为政府重要的民生保障职能部门,面对促改革、补短板、兜底线、防风险等任务,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人社工作更应紧紧围绕服务全市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及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在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上打好主动仗,不断推动民生保障工作协调、健康发展。

政策是前提,更是基础,只有不断加大政策导向力度,才能引领工作发展。对人社工作来说,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牵动民生保障走向,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人社部门在谋划和实施政策时,既要吃透上级精神、核准具体标准,又要摸清历史背景、沿革变化以及具体涉及人员等情况,做到统筹性、连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统一,真正发挥政策扶持和导向作用。如,我们在谋划今年实施“就业创业工程”时,就提出要以国务院、省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创新创业政策为引领,在用足用好用活现行政策的同时,突出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稳定和扩大就业。要着力推进重点群体享受税收、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高校毕业生免费人事代理及一次性求职补贴等政策的落实力度。要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创新创业工程,建立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服务体系、培训体系和孵化体系。要搞好新增大项目对接服务工作,及时掌握每个大项目企业的用工、培训和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时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拓宽就业渠道。

改革是突破,更是创新,只有不断谋求改革创新深度,才能有效改进工作。面对多年来阻碍人社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只有迎难而上、勇于闯关,才能冲破藩篱、赢得主动,编织好社会保障网、兜住民生底线。市人社局围绕今年推进改革的重点任务,注重顶层设计,侧重在推进建章立制、大处室改革、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谋求突破,使事权更好归位、市场更大发力、群众更多受益。如,在建章立制上,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点工作推进、经常性工作检查督导、重点问题治理等工作落实机制,目标责任、约束管理、奖惩激励等内部建设机制,做到每件工作、每项任务职责明晰、要求具体、人员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深化“大处室”改革上,要求人员尽快融入,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工作顺畅衔接、平稳运行。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以人社系统优化发展环境《若干意见》为抓手,紧紧围绕各自职能,切实在推进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创新服务举措、拓展惠民项目、强化信息手段上见成效,真正使人社工作效率有显著提高,从根本上剖除弊端、改进作风,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认可。

共享是方向,更是目的,只有不断增强民生共享广度,才能增强工作成效。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改善的期待和愿望,人社部门只有坚持民生优先,有效释放和扩大民生需求,才能增进广大群众福祉。根据今年的工作安排,在民生领域要重点持续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继续推进“助保贷款”扩面工作,帮助困难群体妥善解决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无法按期享受养老待遇问题,同时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以及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并均衡医疗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提升失业保险金、工伤人员待遇标准。继续坚持每年都占全市项目总数1/6左右的惠民行动,统筹推进落实今年“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信息化和公共平台服务”等11项惠民服务项目,进一步增进群众福祉。

和谐是机制,更是环境,只有不断构建和谐关系维度,才能保障工作运转。人际关系融洽,社会才能和谐。构建新形势下和谐劳动关系,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人社部门担负着新常态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责任,要积极发挥好牵头、协调和推进作用,注重在经济下行和结构性调整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劳动关系矛盾凸显期、多发期的预测研判,积极做好政策储备。要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调控和管理,缩小工资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分配机制,重点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要加强集体协商的分类指导,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和增长机制,规范企业工资分配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实现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8.9%、集体合同备案率88%、规模以上集体合同签订率92%。要优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程序,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工资保证金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保障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报酬。要规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工作,促进调解、仲裁和诉讼的有机衔接。

网络是数据,更是手段,只有不断加快信息服务速度,才能提升工作水平。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这为我们深入推进人社工作信息化指明了方向。要突出信息化对人社工作的发展要求,以“互联网+人社”业务为牵引,加大相关应用的研发和推进力度,着力打造“4321工程”,实现整个人社系统信息化业务全覆盖、功能全覆盖、网络全覆盖。“4”即涵盖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四大板块;“3”即拓展手机、门户网站、有线电视三个外延服务;“2”即形成统计表和分析图;“1”即通过社会保障卡的身份识别和金融功能,打造“智慧人社”名片。要运用网络、数字电视、自助一体机、微信、二维码、短信息以及专项手机APP系统,加快实现人社信息掌上发布、自助查询、掌上办事等多种方式,为用人单位和参保人打造新型的服务平台,进一步为企业和百姓提供更方便、快捷和周到的服务。

窗口是平台,更是服务,只有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精度,才能满足工作需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既是延伸人社业务服务的重要依托;也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要以加强和完善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革为重点,切实解决公共服务领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服务场所分散、设施设备落后、服务流程不规范等突出问题。注重整合资源,以完善市人力资源中心建设为重点,结合市人社系统入驻市民大厦的契机,推进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努力打造在市级层面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整体服务布局,即以“市民大厦为全市人社系统服务民生”的为民办事中心,以友谊路423号服务大厅、和兴路38号人力资源中心为必要补充,从而形成三点一面、覆盖全市的综合服务网络。要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基层公共服务站点建设,确保基层平台切实承担起社会保障职能。继续发挥全国领先、东北一流、辐射全省、覆盖全市的区域性、综合性、实用性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兴路38号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方便广大群众,提升人社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素质是要求,更是形象,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建设高度,才能保证工作质量。自身建设如何,直接影响政府形象,关系人社事业发展。我们把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作为自身建设的核心来抓。加强思想建设,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常态对人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增强适应发展、服务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按照“对党忠诚,对群众真心,对事业负责,对自己严格”的要求,提高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干部的平时考核、业绩考核和德的考核,进一步弘扬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和真抓实干、敢打硬仗之风。加强能力建设,通过组织干部参加调训、轮训、任职培训以及到上级部门和基层单位挂职、到窗口一线实践锻炼等措施,着力提高学习创新、统筹协调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抓落实的本领。加强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加大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积极营造干部清正、部门清廉、工作清明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责任编辑/胡蕊hurui@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民生服务工作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16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3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26
我要出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