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杰
优化创业环境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李志杰
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创新创业是实现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主要渠道。充分利用哈尔滨市成功跻身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的重大机遇,扎实推进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营造全要素、全链条、全覆盖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参与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利用国有闲置资产创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办好第六届“哈科会”,加大对国外人才团队及高端技术成果的引进,完善对俄科技合作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组建国际科技合作联合创新中心,加快培育创新创业国际合作体系。持续加大种子资金投入,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资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积极打造创新创业投融资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科技服务,努力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进一步深化市校(所)科技合作。以哈工大为试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探索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主体动力不足、工作效率不高、利益分配不清的问题。充分释放学府路·大直街·南通大街·东直路所形成的“校所一条街”的动能和活力,通过省、市、区三级联动将其打造成集成果创造与承接、孵化与转化、转移与扩散功能于一体,校(所)区、社区和园区“三区”融合的“创新创业大街”和“校所经济带”,使校所经济加快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
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以高层次科技人员、大学生和归国人员为重点,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其携带高技术成果来我市创新创业。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吸引各类人才在我市创新创业。鼓励科技人员以知识产权、专有技术、高新技术成果等注册公司,进驻各类园区和孵化器创新创业。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通过实施杰出青年、优秀学科带头人、青年后备等科技人才基金计划,培育一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预研和储备一批战略性自主创新成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进一步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大多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为此,我们将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使科技创新从技术维度的单一创新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集成创新转变。制定完善地方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能力提升的相关政策,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力度,引导企业加速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鼓励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引导其与大学大所联合共建或自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辟“中小微企业专利服务绿色通道”,持续开展专利优势示范企业培育计划和企业专利申请清零行动,加快推动传统企业向科技企业转型升级。加大高企认定的培训工作力度,规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行为,实现全市高企数量和质量的逐步提升。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