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创新的原则和路径

2016-04-16 18:26侯强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理论课应用型价值观

侯强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创新的原则和路径

侯强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的理论维度和实践形式,切实增强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需要正视当前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则是突出培养目标,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潜能;强化教学设计,实现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探索实践环节,建立激发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的长效机制;加深学生领悟理解,实现课内教学向课外社会生活有效延伸。教学创新的路径是将实践教学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以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以生成开放为特色,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协调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原则;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必须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改革,努力培养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本科人才,就必须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的理论维度和实践形式,切实增强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创新的原则和路径作的探讨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进书本、进课堂、进头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如何强化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实践教学,更是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淡化公共理论课教学

应用型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其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必然会对纯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淡化处理,这在客观上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增加了难度。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语境下,一些师生被潮流卷入利益最大化的冲击之中,往往抱有狭隘的“应用”观,以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存在着某种认识上的偏差,仅仅满足于浅尝辄止的理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应有的探索欲望,局限于“知道和领会”的浅层次教学目标,更多关注于是否已将知识嫁接到学生的头脑中,以致大大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和践行中的穿透力。

(二)忽视学生实际知识背景,缺乏差异化教学理念

从整体上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较之学术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知识的积累上无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之其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都应立足不同的实际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但现实状况是,两种类型的本科院校不仅使用同样的思政统编教材,连课时数的设定也完全一样,即无视这两种类型本科院校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实际差异和特点,对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方面作了简单化的趋同处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学中,这种“一刀切”的教学理念带来的必然是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消化不良,因而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教学的实效性。

(三)囿于知识本位价值观,注重灌输弱化实践教学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把“课堂教学”简单等同于“课程教学”,以致在强化知识价值本位的同时,从根本上失缺了对人的情感体验、理性自觉和价值认同等方面的关注,因而也就丧失了其素质教育的核心功能。这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的具体映射是,囿于认知主义的条条框框,往往高度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知识的接受和考核。质言之,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已处于一种附属的可有可无的的弱化态势,以致一些实践教学活动难以持续有效地正常展开。

(四)漠视学生参与的心理诉求,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不仅占据着绝对主导的位置,而且教学内容也大多是以沉闷的定论形式直接展开的,以致教学过程不可避免地趋于呆滞和僵化。由是,学生作为倾听者,其学习的心理机制和途径被强迫同化,实际成了被“绑架”甚至是被“窒息”的人,因而大大消解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中,这种预设和封闭的程式化教学则又以改头换面的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具体表现在,虽名为要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但多数任课教师实际延续了传统教学的做法,往往只是布置实践主题和各项要求,至于如何实施以及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则缺少明确而具体的交流和互动,师生仍处于不对等的话语状态,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应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致使实践教学多流于形式,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可避免地陷于 “虚化”和“空化”的窠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创新原则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无疑是一种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可以说,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需要牢牢把握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一)突出培养目标,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潜能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发展日益走向综合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这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次教学发出了急切的呼唤,而且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其特定的办学目标和任务决定了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有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质,即要使这一培养层次的学生理性地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践教学的创新必须扎根于应用性和创新性土壤之中。惟有如此,才能发挥应用型本科教育潜在的优势,增强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力和价值识别力,圆满地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设定的目标,进而促进其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展开。

(二)强化教学设计,实现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的,强化实践育人的环节无疑是其关键之所在,因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当是其重中之重。可以说,进一步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建设,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要真正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契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质要求,必须将其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中加以考量,从战略高度做好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最大限度地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

(三)探索实践环节,建立激发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的长效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应用”二字不是办学层次高低的标识,而是表明其办学类型的不同。基于实践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地位,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性教学环节,因为只有在交往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内化,进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只有紧扣时代发展的脉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建立起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大学生拥有更持久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的浓厚兴趣,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

(四)加深领悟理解,实现课内教学向课外社会生活有效延伸

有道是:“梦想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1]。实践第一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2]。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来,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课内和课外有效延伸和拓展的活动,也是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良性互动的过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一环,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本身的不足,从而增强学生在认知、表达和自我教育上的能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当下,新常态在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理论教学创新与实践教学创新之间的无缝对接和良性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中,要想把求新、求变、求进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进而在新常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必须在“四个转向”上做足文章。

(一)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将实践教学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中,必须科学评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实际和个性需要,从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角度来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方法要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3],让大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以充分激活师生之间的互动,变知识的强行外加与灌输为高效的自觉建构,真正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口号追求化为生动的现实图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由知识接受内化为内心信念和生活经验,从而走出一条以自主学习、自行管理、自我教育为根本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之路。如可以从大学生们生活、思想实际和感兴趣的问题切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与人生方向、职业规划的关系等议题引入实践教学,采取分小组课前准备、推选代表演讲的形式,在完成知识传递和分享的教学中,引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智慧交锋,借助讨论环节的“全面开战”,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二)以素质培养为根本,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协调发展

实践教学的出发点是培养人,其最终目的也是培养人,因之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应把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从其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形成素质为目的,在突出强调经历和体验的同时,通过理论的提升最终将其内化为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可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教育基地,探索采用现场教学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通过特定时空场景中“现场”优势的发挥,实现情感体验与反思升华的有机统一,使大学生在看、听、写和议中提升思想、锻炼能力,从而促进红色资源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实践教学的内涵和成效。可以说,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中,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地方性知识”,不失为提升大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路径。

(三)以主动探究为主,运用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大学生发展为主线,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实践教学,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教学氛围,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一定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与空间,激励大学生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如可探索运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学生想要探索的心理机制和问题情境,引导大学生自我设问、自我释问,以一系列理论联系实际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载体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相互间你来我往的互动撞击出新的感悟和智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思维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

(四)以生成开放为教学特色,促进学生将知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

在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应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在实行教学目标、主体、方式、资源和内容全面开放的同时,对其课程设置和考试方式也应作出相应的改革,以推动被动的封闭束缚态教学向积极的开放自由态教学转变,从而因势利导培养个性独特的创新型人才。如布置大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研实践教学,让大学生真正深入社会实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兴趣,选择采取抽样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或重点访谈的形式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最后由教师指导大学生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专题研究报告并进行必要的评点,从而把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观察、分析和判断社会的能力。

[1]《人民日报》评论部.以“历史意识”激荡复兴伟业——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之三[N].人民日报,2016-01-11.

[2]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J].党史文苑,2014(5).

[3]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G641

A

1673-9884(2016)07-0035-04

2016-05-13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2015JSJG560)

侯强(1966-),男,江苏句容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猜你喜欢
理论课应用型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