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中检报业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一览
1995年4月,由中国检察报社发起的“95执法环境百日行”活动,是本报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大型采访活动。
4月14日,《中国检察报》会同全国法制记协及《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税务报》《中国工商报》《中国质量报》等单位,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95执法环境百日行”大型系列采访活动启动。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为活动题名,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梁国庆担任组委会主任。
整个采访活动为期100天,参与采访活动的各媒体政法记者100多名,发稿100多篇,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全国政法记者大型联手采访。活动刊发了大量报道,反映了许多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扩大了检察报业的社会影响。
1996年7月25日,检察日报社组成了一个赴西藏采访团,一行4人,由副总编辑万春带队,成员有报社编委、摄影美术部主任高洪海,新闻中心副主任赵信和报社原驻浙江记者站记者康健。这次组团赴藏的主要任务是采访报道西藏检察工作和以优秀援藏干部倪惠康为代表的检察机关援藏干部工作情况。
在藏40多天,采访团一行先后深入到拉萨、日喀则、山南、那曲、阿里等地市的十几个县进行采访,跑遍了阿里地区所属的7个县,行程逾万公里,在海拔3700米至5000米的高原缺氧地区,克服困难,坚持采访,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以及西藏自治区各级检察院的好评。
2002年4月,《检察日报》策划了“春风化雨·中国监狱行”。活动历时近5个月。此举充分展示了我国监狱在教育改造挽救罪犯中取得的成就,展示了检察机关在监狱内开展法律监督、确保刑罚执行工作公正进行,以及在共同保护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弘扬正气,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当年4月15日,检察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 《春风化雨护稳定今起且看监狱行》的评论员文章和系列报道的第一篇 《走进延庆监狱》,标志着这一系列采访报道的正式启动。从4月开始至8月末,数十名记者翻山涉水、不辞辛苦,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从北国冰城到南粤大地,行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区,深入40多个监狱进行采访,采写了大批生动、鲜活、感人的报道。《化蛹为蝶,爱是改造秘诀》诠释了湖北省少年犯管教所干警们对少年犯的无数爱心;《用爱心唤醒她们》表达了山东女子监狱中的女犯对自己罪行的悔改和走向新生的自信。
为落实党中央对思想宣传工作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要求,采访报道全国各地一些基层检察院,尤其是贫困地区基层院的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经费装备等情况,加快这些地区检察事业发展步伐,2003年4月,检察日报社组织了“深山·海岛·边疆行”大型采访活动。
活动历时8个月,检察日报数十名记者跋山涉水,不辞辛苦,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深入采访,通过手中的笔和相机,真实反映了我国老、少、边、穷等地区基层检察院艰苦奋斗、参与当地法制建设及廉政建设的生动事迹,发现和宣传了先进典型,传递了基层检察院和检察干警的声音。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长征、弘扬长征精神,展示长征沿线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的精神,为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搜集第一手鲜活的素材,传递更多的基层声音,当年9月初,检察日报社精心策划了“现在出发——走访长征路上的检察院”采访活动,历时50多天。
当年9月7日上午,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西瑞金沙坪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检察委员会旧址启动。江西省检察院、赣州市检察院、瑞金市委领导和瑞金市检察院30余名干警参加启动仪式,时任检察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松苗代表报社出席仪式并为记者授旗。报社本部派出的两位记者丁海东、柴春元接过红旗,踏上采访征程。他们沿着红军主力北上路线,途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8个省区,对长征沿线的41个基层检察院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通过笔和镜头,记录历史,描写人物,挖掘典型,反映检察干警弘扬长征精神、奋发有为的风采。
派记者重走长征路,在检察日报历史上是第一次。整个采访期间,除报纸每天在固定版面进行报道外,正义网上也详细的报道跟进和记者博客日记。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在这场灾害面前,检察日报迅速作出反应,先后派出三批记者,兵分多路深入地震灾区采访。副总编辑赵信身先士卒,不顾危险,于5月16日、6月4日两度赴四川地震灾区,深入绵阳、北川、汶川、安县、都江堰等重灾区,及时全面地报道了灾区检察机关抗震救灾、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深入灾区慰问的新闻。
本报记者组成的采访团,深入什邡、绵竹、彭州、都江堰等地,不仅采写了大量生动感人的抗震救灾故事,更为灾区检察机关送去了检察报人的爱心。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专门致电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本报记者团队,嘱咐一线记者们注意自身安全,并向他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对他们的采访报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他们及时深入的报道让全国检察人员了解了灾区检察机关在抗震救灾中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迹,展现了全国检察人员众志成城,誓夺抗震救灾胜利的精神岁月,为全国检察机关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赵信荣获“中央国家机关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张立荣获首都女记协“抗震救灾优秀女记者”称号。
为深入落实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积极参与创建“文明网站”活动,纪念人民检察制度建立80周年,正义网策划了“正义网基层行”活动,于2011年10月22日至28日,在江西省瑞金市和吉安市举办首场活动,组织4名采编人员赴江西走基层访基层,深入、集中报道基层检察工作亮点,彰显新时期的检察队伍面貌。
之后,正义网又先后在浙江、江苏、吉林、山东、河南等省份20余个基层检察院进行采访,运用多种网络传播形式,对基层的鲜活故事、人物风貌、创新工作经验等进行了充分报道。
2012年9月,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检察日报社策划了“走黄河·说法治·话成就”喜迎十八大大型采访报道活动。
记者出发前,报社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李雪慧、王松苗等党编委领导授旗。活动于9月5日在“黄河源头第一县”——青海省玛多县举行启动仪式。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报社编委魏星带队采访。
在这次大型采访活动中,报社派出本部及本报驻全国各地记者站骨干记者27人分成六组,从玛多县出发,沿河而下,直至黄河入海口——山东省垦利县。途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采访历时两个多月,走访60个区县,用生动的笔触和缤纷的镜头,通过报纸、网络、博客、微博等多种媒介形式对黄河沿线的基层院进行报道,展示了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检察工作取得的新进展,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了积极热烈的氛围。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我很以为然”,充分肯定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在反腐倡廉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时间,“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为充分展现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上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同时反映大型国有企业在廉政风险防控和廉政文化建设方面近年所进行的积极探索,正义网策划了“预防职务犯罪·走进大国企”大型报道活动。
正义网共派出17名记者,采取分组、接力式采访报道。采访团先后走进首都农业集团、岭南集团、长影集团、同煤集团、上海航天局、营口港务集团、中煤集团、柳工集团等八大国企,邀请到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干警、国资委纪检干部、国企纪检干部,在线畅谈“检企共筑职务犯罪防线”、打造企业廉政法治文化、防范运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漏洞等。采访团记者还就当地检察机关为企业所开展的具体预防工作,以及企业自身的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了实地采访,并以图文、视频、微博等全媒体形式作了专题报道,受到诸多大型国有企业的关注,为其交流廉政文化建设搭建了平台,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曹建明检察长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指出,积极投入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依法惩治犯罪,推动源头治理。为突出展现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在参与平安建设、积极服务社区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就,正义网策划“平安社区”大型报道活动,派出记者编辑深入各地基层一线进行采访,挖掘精彩检察故事。
活动于2016年初在北京启动。活动中,正义网派出采编人员与各省驻站记者一起到基层院或社区进行采访。正义网设立专题,及时刊发记者采访过程中的图文稿件,并配发相关资料。优秀稿件在正义网新媒体推送。活动在山西、上海、天津等地以省为单位陆续开展采访报道,宣传了基层检察机关在服务平安社区方面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2016年5月,为庆祝建党95周年和检察日报创刊25周年,检察日报社编委会决定开展“走长江·说检察·看发展”大型采访报道活动。5月11日,报社为第一批记者启程送行,社长李雪慧讲话指出,此次活动是报社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具体行动。5月14日中午,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江发源地——各拉丹冬雪山主峰脚下举行,本报四名记者和青海省治多县检察院干警一起,将检察日报社社旗和本次活动采访旗铺展开,大型采访活动从长江源头出征。7月26日,大型采访活动在上海浦东长江入海口正式收官,报社总编钱舫出席活动结束仪式。
“长江行”历时两个半月,先后派出18名文字记者和2名摄影记者,以接力方式,对长江沿线52个基层检察院进行了深入采访,并通过报纸、网络、博客、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介形式,图文并茂反映了近年来长江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层检察院发生的显著变化和检察人员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生动展示了法治进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深度影响,折射出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检察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张立整理)
因为产权意识的淡薄和产权保护的不力,在PC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就是高度不对称的。当时,众多商业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免费使用传统媒体的内容,一些网站赚得盆满钵满,而那些默默为它们提供信息资源的传统媒体却江河日下。讽刺的是,许多惯于吃“免费午餐”、缺乏原创能力的门户网站并未能将竞争上的优势延续太久。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自媒体对门户网站的不对称竞争让那些过去的抄袭者无路可走,逼得后者也不得不起而“维权”,或者另辟新途。
——评论员文章,《人民日报》2016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