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模式与途径

2016-04-16 15:53王神华谢小惠丁一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畲族民族团结校本

王神华 谢小惠 丁一

(宁德市民族中学,福建福安355000)

学校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模式与途径

王神华 谢小惠 丁一

(宁德市民族中学,福建福安355000)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强化民族团结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校本课程、学科教学、课余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化氛围等五个提出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模式与途径。

民族团结;教育;模式;途径

宁德市民族中学于1958年创办,位于我国畲族人口最多(约7万多)的福建省福安市,是福建省办学时间最早、少数民族生比例最高(畲族学生占60%)的一所少数民族重点完中,全国首批七所“民族中学示范校”之一,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校建校四十年校庆时为我校的题词“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人才”为指导,注重内涵发展,形成了“高举民族团结旗帜、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优秀民族人才”的办学特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强化民族团结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2014年8月,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经专家评审立项,课题组以宁德市民族中学为研究基地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初步形成了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模式。

一、开发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实现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为了促进和保障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与学生的要求,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与传统以及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校本课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或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的地方,学校更应大力开发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化。首先我们通过宣传教育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渠道提高广大教职工对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认识,引导他们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自主开发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和我校部分教师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畲族文化简说》,新开发了《民族团结故事》、《闽东畲族的革命斗争与党的民族政策》等;其次,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的编排要求普通高中必须提供6学分的选修Ⅱ(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在学生选课过程中我们给以适当的引导,让更多的学生选修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再次,学校教务处在排课时,每周五下午第3、4节作为校本课程时间,同时加强选修课课堂管理,完善选修课评价体系,真正实现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化。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

除了开发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外,学校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确定教学知识点,将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比如语文学科与英语学科,可以挖掘隐藏在课文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素材,还可以与民族团结教育为素材,布置素材作文;比如政治学科,由于教材中本身就有民族基本常识,所以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加强民族政策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确立并实施了以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内容的民族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民族政策体系;再比如历史学科,教师可以遵循“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的教学原则,打破教材的结构局限,列举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事迹;虽然理科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中民族团结教育元素很少,但教师也可以在情境创设中、课堂小组活动中、问题解决过程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三、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课余活动,实现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化

为了更好地拓广民族团结教育的模式与途径,提高学生接受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民族团结教育不可仅限于校本课程和课堂教学,更要从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开展丰富多彩、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课余活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畲族人民纪念本民族英雄同反动统治阶级斗争取得胜利的节日,当地畲族群众都要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吃“乌饭”、集体对歌等,从2014年起每年的这一天,我校都举行“三月三”艺术节,畲族学生向全校师生展现畲族乌米饭制作、畲族服饰展示、畲族工艺品展示、畲族劳作工具展示、畲族歌曲表演、畲族武术表演、畲族舞蹈等,全方位展示畲族文化与民俗,加深了畲汉学生之间的情感,强化了民族团结教育。还有每年体育节,组委会都会增加一些畲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抢猴蛋”“绑腿跑”等,让汉族学生也参与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进了民族情感。校团委还经常举办“开一节主题班会、答一份民族知识竞赛题、办一份民族团结手抄报、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唱一首民族歌曲,看一部民族电影”等活动,在“开班会、答试题、办报纸、讲故事、学唱歌、看电影”的过程中,让“团结平等、勤劳善良、自强正义”等民族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四、践行民族团结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化

在闽东地区一共生活着18万畲族群众,在福安当地就有7万多,目前保持完好的畲族群众聚居村落还很多,比如福安的大林村、溪塔村、后门坪村、霞浦的白露坑村等,在课题组的引领下,校学生社团经常组织学生深入畲族群众聚居村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畲族群众生产与劳作,比如采茶叶、果蔬种植等,感受畲族人民忠诚、善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体验畲汉群众亲如一家的民族情感,同时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主义主义新畲村建设,为村落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学校还根据时机创设实践平台,请一些畲族与汉族学生共同参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014年秋季高一招生,我校按计划招收高一新生520名,其中畲族260名,汉族260名,只是当时汉族优质生源充足,而畲族生源严重不足,在降低录取分数线60分的基础上还缺30名,是否可以把这30个名额转给汉族学生呢?学校招生领导小组拿不准主意,因为民族中学建校以来从未有过,在一场畲汉学生共同参与的讨论中,最后决定报请宁德市民宗局,宁德市民宗局在征得当地部分畲族群众意见后,同意学校将畲族学生的30个名额转给汉族学生。学生在参与学校招生实践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民族问题无小事,也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营造民族团结教育文化氛围,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环境化

学生学习、生活时空内的生活、学习氛围和环境,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文化氛围,提升文化场力的教育效应,这也是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模式与途径。首先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融入民族元素,比如新图书馆的建筑风格,生物园、地理园中的畲族图案;其次在教学楼的走廊、楼道悬挂格言警句以及名人、民族英雄画像,用“楼道文化”促进学生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的形成;再次教室的四面墙壁悬挂自己绘制或书写的民族故事图画及名人警句,推行班级民族团结教育文化,在耳濡目染中将民族团结教育刻进每个学生心中;最后要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软环境建设,完善民族团结教育制度建设,让全体师生牢牢树立民族团结教育的意识。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升经验,加大探索力度,提高教育工作水平,为深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土登,康晓卓玛等.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与创新[J].民族学刊,2011(6).

[2]付金梅.民族团结教育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13(3).

[3]何星亮.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应抓住的几个重点[J].中国民族教育,2014(3).

(责任编辑:林文瑞)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FJJK14-445)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畲族民族团结校本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民族团结之歌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畲族三月三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畲族民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