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良 谢 强
(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论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
蔡晓良谢强
(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多次深入贫困地区、困难家庭调查研究,并就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阐明了扶贫开发的重大现实意义、工作目标、科学扶贫战略,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习近平;精准脱贫;扶贫开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深情牵挂贫困群众,多次来到我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察真情、看真贫。地方考察26次,其中15次涉及扶贫工作,发表重要讲话20多次,有7次是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习近平注重顶层设计,创新扶贫方式、脱贫举措,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全方位部署,深刻阐述了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形成了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深入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扶贫开发重要指示及讲话精神,对于进一步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对于实现我国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伟大的成就需要伟大的举措,伟大的举措源于意义的重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扶贫开发在全局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在国内意义重大,在国际上也有着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要求、是世界减贫事业的国际要求。
(一)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我们执政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全国人民对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生活的共同期盼。习近平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社会,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水平,更重要的是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赶上来,逐步缩小这些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让小康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小康成果。
扶贫开发不仅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重大的政治责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当前党中央已经把扶贫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把脱贫攻坚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因此,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就要打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攻坚战。只有贫困群众、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全部实现脱贫致富迈进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变成现实,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深厚的基础。这就深刻阐明了扶贫开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二)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天下顺治在民富。党的十八大着重强调中国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随后与此一脉相承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到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基本理想、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习近平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4]
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最后关键的冲刺时期,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致富战役,是让全民共享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建设成果,最终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深刻阐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5]这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来看待,因此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第一任务,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三)扶贫开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深化改革来看,扶贫开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我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习近平高度评价改革在当代中国的地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6]因此,面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用好这“关键一招”,用改革的办法突破扶贫开发的体制问题,用改革的思维促进扶贫开发的方式创新,用改革的精神推进扶贫开发的整体进程,同时,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也加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是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的领域成果。
习近平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贡献和现实影响。全面深化改革要求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应把扶贫开发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深刻意识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重点是要打好扶贫攻坚战,用扶贫开发的效果回馈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为此,我们必须要切实用好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不止步、扶贫开发工作不停顿。
(四)扶贫开发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要求
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强调永远要做人民的公仆,指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7]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服务的为民理念,具有群众性,是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更是拉近了党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心连心,这就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走群众路线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一直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调:“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8]因此,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做到心中有民,做群众的贴心人,多为群众办实惠之事,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这将对于提升各级党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群密切的血肉关系、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五)扶贫开发是世界减贫事业的国际要求
贫穷,人类社会的顽疾,与文明发展相伴相生。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从更广阔的视野看,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既是让全体中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之路,也是对世界减贫事业做出的重要国际贡献。
习近平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9]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在注重自身摆脱贫困的同时,在利用国际减贫交流平台作用,提供自己的减贫方案,贡献自己的扶贫智慧,在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分享减贫经验中取得丰硕成果,尽自己力量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中国的扶贫开发既实现了本国的减贫目标,又帮助了其他国家,具有重大的世界减贫意义。
(一)扶贫开发目标
习近平明确规定了到2020年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他强调:“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10]
(二)精准扶贫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习近平最先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即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最终目的是减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现状实现共同富裕、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精准扶贫是针对粗放扶贫而言的,将有效解决粗放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这将对我国脱贫致富起重大作用,将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长远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性思想。
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与脱贫致富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不能再重复之前的“灌水式”等的传统粗放扶贫模式,为了完成如期脱贫的宏伟目标,因此需要精准、细化的扶贫开发指导思想。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既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又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是中国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到新阶段后的重大创新举措,其实质是使扶贫资源更好地瞄准贫困目标群众,扶到点上、根上,扶到关键之处,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是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就是解决我国扶贫工作出现的扶贫措施总体上缺乏精准性、连续性、全面性等问题的。
(三)教育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要扶智,扶贫要扶愚。习近平相当重视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突出作用,他强调:“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11]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教育对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受到优质教育是我们最大的愿望,然而,当前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仍然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因此,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正的办法、实在的举措,应把教育扶贫放在扶贫开发与脱贫致富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对贫困地区要有政策扶持,要加大教育投入、增强师资力量,尽力缩小贫富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分享受到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真正体现“教育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理念强大的力量。
(四)生态扶贫
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不是相悖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的发展能为生态的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反过来保护生态能为发展经济创造更大空间。习近平总书记以战略的眼光强调:“扶贫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2]这就高度指出了保护生态的重要作用,强调了生态保护在扶贫与脱贫中的战略地位。
以牺牲生态的脱贫最终只能返贫,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中一定要算好大账、眼光长远、着眼整体,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生命线,要把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贯穿到扶贫攻坚的全过程,要把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新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实现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永续发展目标。
(五)党建扶贫
办好中国的大事,关键在党。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13]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党坚强有力,支部就有力量,才能把脱贫攻坚的重任放在心中、扛在肩上。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全面贯彻、认真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先锋。
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离不开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把扶贫开发工作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脱贫致富责任和党的“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支部政治意识、看齐意识、服务意识,做到要原原本本把党的政策落实好,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绝不让一户贫困群众、一个贫困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征程中掉队,真正体现基层党组织是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坚强领导核心。
(六)內源扶贫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摆脱贫困落后的现状,需要当地群众靠自己辛勤劳动付出。习近平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14]“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15]因此,扶贫开发工作要重视內源的力量,尊重当地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他们投入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鼓励他们为扶贫开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是否具有了内生发展力是扶贫脱贫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标志。贫困地区“输血式”等传统扶贫的方式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是挖不断“穷根”的,只有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才能真正脱贫。贫困地区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共同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奋力找到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的新路子,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争取更好的生活。
(七)合力扶贫
非常之目标,当有非常之举措。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志才能成城。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靠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习近平指出:“要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扶持力度”。[16]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贡献脱贫力量,共同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充分整合、发挥社会合力,才能有效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体性。扶贫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要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扶贫开发的建设,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共同扶贫的多元主体的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体系,让全国人民共建共享,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4.
[2][4]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5(12)5:7、13.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3-136.
[5][14]刘永富.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04-09.
[6]高尚全.习近平: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N].人民日报,2013-11-11.
[7][8]赵勇.把扶贫开发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N].人民日报,2013-11-25.
[9]2015减贫与发展论坛今日举行 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10-16.
[10]习近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 619/c70731-27184191.html.2015-06-19.
[1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 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地位 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推动工作[N].人民日报,2015-04-02.
[12]熊若愚.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初步研究[J].新东方,2015(4):27-30.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89-190.
[15]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 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N].重庆日报,2015-11-29.
[16]郑剑.坚定的人民立场 真挚的爱民情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J].党建,2016(2):27-28.
责任编辑:林善炜
F126
A
1674-1072(2016)05-016-04
2016-06-26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之核心价值观及其当代启示”(项目编号:13JD710030)的阶段性成果。
蔡晓良(1969-),男,安徽安庆人,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院长助理,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谢强(1988-),男,湖北洪湖人,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