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晨曦,殷晓霞,吴 清
(1.苏州市职业大学 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104;2.南京大学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08;3.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1)
苏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实证调研
黄晨曦1,殷晓霞2,吴 清3
(1.苏州市职业大学 体育部,江苏 苏州215104;2.南京大学 体育部,江苏 南京210008;3.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21500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现行措施所取得的成效、以及苏州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影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因素进行实证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城乡居民对目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不尽人意.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基层组织应该加强公共服务意识和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推出更多的便民利民措施,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苏州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苏州市政府就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角度,扎实有效地开展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苏州市在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苏州作为全省推进体育基本现代化的先行城市,2007年至2008年5个县级市和吴中区全部成为江苏省体育强县,2009年苏州市成为全省首批体育强市[1-2].苏州城乡通过市和县级市、区上下联动,共同举办了中秋“假日体育”、全民健身日体育节、元旦万人长跑、外企运动会、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系列大型活动,经常性、制度化的活动带动了全市群众的健身热情,周边城市爱好者和在苏外籍人士也积极参加,参与总人数超百万人次.千村农民篮球乒乓球赛、外企运动会、机关千人百日万步走等活动,将中青年、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村居民等人群组织起来,共同加入健身队伍.为居民搭建了锻炼新平台、掀起了健身新高潮,将健身活动和传统节日、港澳台交流等紧密结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各县级市、区的体育中心等综合性体育场馆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苏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当下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苏州城乡民众共享体育大发展大繁荣的硕果,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进一步推进苏州市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善苏州的“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2011年初,苏州市体育部门启动了全民健身“五大服务工程”,由此标志着苏州市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向着亲民、便民、利民的目标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苏州市百姓健身提供了一个更加健全、便捷的公益平台.
“五大服务工程”包括体育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满足苏州城乡居民多样化、不同层次的需求.首先就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大多数人基本的体育需求;其次是提供更细致、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体育服务.市场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人迫切的体育需求,促进和提高不同人群、年龄、职业的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苏州市政府行政划分的本级市区(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虎丘区、相城区、吴中区、吴江区)和县级市(常熟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太仓市)共十个区域,各选取每个区域的街道及下属社区、行政村各个年龄段居民为调查对象,并对部分体育俱乐部、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和社会团体的体育组织,苏州市公安局、总工会、体育局、教育局、各个区域的相关机构与部门进行访谈.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网、龙源网、百度、维基等搜索引擎,查阅相关的期刊论文、博硕论文、会议、报纸、年鉴等;苏州市图书馆城市地方资料的查询,搜集阅读、整理有关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料,掌握基本的研究进展,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问卷发放首先对苏州本市区和县级市的十个区域范围的56个镇、42个街道和1 872个社区(行政村)中的居民采用分层和随机抽样法,抽取了其中的28个镇、37个街道的253个社区(村)居民进行“全民健身工程实施情况问卷调查(居民)”的问卷发放调查.问卷设计为纸质和网上调查,两种问卷内容完全相同.纸质问卷共发放600份,回收502份,回收率为83.67%,其中有效问卷465份,有效回收率92.63%.网上问卷共有220份,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100%.两种问卷共计685份.调查对象的区域、性别如表1所示.
表1 苏州居民的区域状况问卷调查一览表
2.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均运用EXCEL软件处理,对定性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3.1苏州城乡居民对体育组织服务满意度分析
体育组织服务就是将体育组织覆盖延伸到城乡各个社区,积极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协等体育协会和体育健身俱乐部、晨晚练健身点,建立完善由“行政组织—协会组织—民间健身组织”等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规范、覆盖面广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
通过对所设站点疏密程度、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工作人员服务效率、组织与管理服务四项指标、五个维度的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调查中有15%左右的居民在平时参加活动时没有得到健身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和组织,故对站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就没有评价.体育活动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是体育公共服务的核心.目前城乡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行政指令,上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整体安排,由街道、社区组织实施.
表2 苏州城乡居民对场地设施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
3.2苏州城乡居民对体育设施服务满意度分析
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的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的配套内容,盘活现有体育设施资源,引导学校体育设施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主要有居民对场地设施能否满足锻炼需要;居民对场地设施使用状况;居民对设施是否能及时维修;居民对场地设施更新周期;居民对场地设施安全性五项指标、五个维度的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苏州城乡居民对体育设施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
由表3可知,苏州城乡居民对政府提供的健身设施、场所不能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政府所配置的健身设施使用率较高,但是对设施的更新周期和安全性较为担心.从调查反馈信息了解到,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居民年龄层次不同,活动人数多、器材数量较少,虽然多数社区都安置了健身器材,但缺乏管理,很多老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由于室外的风吹日晒、无人维护,故器材的损坏率也高,要及时予以维修和保养存在一定的难度.新建的小区情况虽然相对好些,但人为损坏也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这些设施使用的指导,有时还会出现使用不当造成个体损伤的情况.
3.3苏州城乡居民对体育指导服务满意度分析
通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服务,让更多的居民了解自身的机体状况,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育专业指导,增强居民的体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善度余暇,为居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调查主要有居民对指导服务、咨询服务、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的三项指标、五个维度的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苏州城乡居民对体育指导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
由表4可知,居民对体育咨询服务有一定的认同,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居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满意度总体评价:虽然苏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已经达到每万人中20.7人,但是真正能够深入基层、社区为居民进行指导的数量并没有能够满足需求,有超过近20%的居民从未接触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由此可见,居民对体育辅导、体育咨询服务和数量方面的满意度都在20%以上,但是同样有近20%的居民在各个站点上并没有接触到社会体育指导员.虽然每年各个区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增加,然而,真正能够到各个基层对居民进行健身指导并不能让居民满意,居民需要的是能够真正参与指导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爱好者.
为了满足居民的基本体育需求,体育健身指导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体育公共服务的水平.科学、全面的体育健身指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居民的运动技能和健身知识,从而实现良好的健身效果.就当前而言,城乡体育健身指导服务仍然很缺乏,还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因此,没有健全的体育公共服务网络,城乡体育公共服务活动的开展是困难的.只有一支稳定的、素质好的专业骨干队伍,并自觉地承担城乡体育的职能,才能全方位地、系统地、长期地开展城乡体育公共服务活动,只有把城乡体育公共服务活动与城乡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体育公共服务工程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3.4苏州城乡居民对体育信息服务满意度分析
通过各类新闻媒体、手机短信、社区宣传栏等方式,传播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健身知识普及,使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实现人群、年龄、职业、地域等全覆盖.调查主要有居民对锻炼安全知识提供;居民对促进健康知识的宣传的;居民对体育活动宣传;居民对体育赛事传播快慢程度四项指标、五个维度的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苏州城乡居民对体育信息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
由表5可知,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在加强社区体育信息的宣传,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健康的体育活动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但是社区在利用自身平台进行体育信息宣传的内容、形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就地就近开展区域性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把各个层次、各个界别、各种人员团结和凝聚起来,用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用民族的、科学的、进步的文化代替没落的、颓废的、反科学的文化;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反对迷信,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充实和丰富人民的小康生活,这也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入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发展空间.
3.5对体育活动服务满意度分析
主要是指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否制度化,是否有特色.在开展重大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其组织形式是否多样,健身活动的项目是否能让居民认可.调查主要有居民对体育活动次数安排;居民对体育活动标准化程度;居民对体育活动项目开展数量三项指标、五个维度的调查结果见表6.
表6 苏州城乡居民对体育活动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
由表6可知,苏州市政府、基层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相应的配套服务、个性化服务方面存在欠缺.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 依靠行政指令,上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整体安排,由街道、社区组织实施.社区体育赛事内容单一,规模相对较小,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涉及的人群不是很广泛,很多活动难以很好地开展.社区居民普遍希望能够举办一些平民化、休闲娱乐性质的体育活动,同时利用晨、晚练和节假日多组织大家参与一些集体性质的体育锻炼,以利于居民的相互交流,如健身操、交际舞、太极拳等,而多数社区限于人员条件或资金问题,无法满足这类需求.
4.1建立较完善的全民健身设施服务体系
强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功能,探索建立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机制.促进全市的健身苑、站、点、健身活动中心、健身俱乐部的快速发展,将吸纳更加广泛的锻炼人群;建立以街道、企业、社区、家庭体育为纽带的服务网络;大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利用业余、双休日等余暇时间全部向社会开放;绿化、美化新建场地,利用自然环境开辟登山步道、小游园,利用住宅空间修建的运动路径,应免费向居民开放,为居民健身提供生态的运动场所;在活动项目上挖掘民间的健身方法,创新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活动内容,将带有浓郁民俗特色、丰富多彩的各类生态型体育活动内容作为传统体育与现代时尚有机结合.
4.2建立科学的投入优先次序选择
目前苏州城乡全民健身特别是姑苏区,由于受到古城保护的政策,不可能再去建造大型的体育运动场馆,然而古城区的健身场所又是困扰政府为满足居民健身的大问题,如何进行此方面的投资,科学的投入优先选择是十分必要.为此,应当进行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规划,以解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于投入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慢和较低效率的项目,决策者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建立科学的投入优先次序选择,有利于提高体育投入产出效益.
4.3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当前,苏州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发展过程存在许多问题,如市政府行政部门与各县级市、区、镇政府有关部门、街道、基层社区、村的体制都难以接轨,由于各个区域的流动人口增加,体育管理组织力量薄弱,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缺乏弹性,经费来源、设施建设和维护等与其承担的大量工作都影响着全民健身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在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条件下,应用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将有利于苏州城乡居民在心理上接受体育、热爱体育,使体育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健康使者.
4.4建立新型的各级体育信息服务体系
苏州城乡全民健身信息服务体系包含着健身场地设施服务、健身活动组织服务、健身指导体质监测服务、健身活动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五个方面组成.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有效地支撑苏州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有利于促进居民间、各个部门内部与外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苏州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以完善苏州城乡全民健身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快苏州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赵焱.盘点苏州体育“十一五”过半居民经常锻炼[N].苏州日报,2012-03-27(3).
[1]陈寒羽.基于青少年女子篮球的现代攻防技术研究—以苏州青少年篮球为例[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5,26(2):88-92.
(责任编辑:李 华)
A Survey of Public Fitness Services for Suzhou Residents
HUANG Chen-xi1,YIN Xiao-xia2,WU Qin3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215104,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08,China;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dopting such methods as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the current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i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Suzhou.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idents in Suzhou are not entirely satisfied with the current services.Therefore, the government,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PE,the grass root units should enhance the public service awareness that people should be put at the first place.It also suggests that more convenient and beneficial measures should be provided and it is currently a primary task to uplift the public fitness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public service;Suzhou
作者简介:黄晨曦(1960-),女,江苏苏州人,教授,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704SS12097)
收稿日期:2015-06-15;修回日期:2015-07-19
DOI:10.16219/j.cnki.szxbzk.2016.01.020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475(2016)01-0088-05
引文格式:黄晨曦,殷晓霞,吴清.苏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实证调研[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1):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