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正中,王龙平,郭远行,史忠琴,宋艳芬
(1.宣州区种植业局,宣城242000;2.宣城市种植业局,宣城242000 3.宣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宣城 242000)
皖南丘陵茶区夏秋茶采摘对翌年春茶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蒋正中1,王龙平2,郭远行3,史忠琴1,宋艳芬1
(1.宣州区种植业局,宣城242000;2.宣城市种植业局,宣城242000 3.宣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宣城 242000)
摘 要:本研究主要探究名优茶生产茶园夏秋茶采摘对翌年春茶产量影响。试验表明施肥组的发芽密度、百芽重及鲜叶产量均高于对照组与采摘组。施肥组的发芽密度最高,为95个/1109cm2。采摘组最低,为88个/1109cm2。4 月6日芽叶组成汇总表表明三个组中均为一芽二叶成分最高,单芽头与对夹叶含量较低。一芽三叶百芽重施肥组重量较其他两组高,产量测定表明,施肥组产量略高于对照组。
关键词:夏秋茶;采摘;施肥;产量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千百年来都是中国老百姓必备的饮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各异的茶饮料、茶饮品等深加工产品进入消费品市场,加快了中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茶,作为健康饮品的代表,不仅被广大的中老年所饮用,也逐步被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所接受。而传统名优绿茶生产加工仅限于春季,生产季短,原料有限,难以形成批量生产来满足市场需求,这就为夏秋优质绿茶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同时随着茶叶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原有的进行夏秋茶开采的大宗茶园达不到现代企业要求的产量与质量,而名优茶茶园几乎无农残、品质好,进行夏秋茶采摘也可以大大满足茶叶深加工企业的需求。因此,开发名优茶茶园的夏秋茶开采势在必行。
李联标教授与庄晚芳教授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提出增产秋茶的必要性,提出秋茶生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1, 2]。祁门茶科所的江克郡等人在80年代提出夏茶增产增质的五项对策,指出只要抓住有利时机,促使夏茶获得高产优质是可行的[3]。张修林等人提出夏秋季茶园管理要进行合理整枝、增施氮肥、适量叶面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灌溉、铺草等五项措施[4]。孙曼曼等人专门就黄山茶区与杭州茶区的夏秋茶生产提出了相应措施[5, 6]。黎小萍等人指出夏秋茶中含有丰富的保健物质茶多酚,茶多酚的含量随着气温高低变化,在夏茶期间出现高峰。虽然茶多酚是茶叶涩味的主要成分,但可以通过多茶类生产和优化加工工艺来降低涩味,改善口感。另外,茶树在秋分前后萌发的新梢,气温不高,茶多酚含量低,鲜叶加工出的秋茶,色泽翠绿,香气有板栗香,滋味醇和,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7]。何小庆通过分析夏秋茶的利用现状,提出加大夏秋茶利用的必要性[8]。但上诉诸多文献报告均从宏观上指出夏秋茶增产的必要性,相关试验研究相对报道较少。茶园产量与品质作为影响茶农收入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夏秋茶开采对春茶产量的影响仍未见报道。
本研究就皖南丘陵茶区夏秋茶采摘对翌年春茶产量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为后期的夏秋茶采制打下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1.1 试验地点
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宣城市茶树良种示范园龙井43茶园。试验小区总面积100m2,划分为三个小区,分别为采摘组、施肥组、对照组。处理分别如下:
采摘组:进行正常田间管理。并于2014 年6月及8月分别进行夏秋采采摘,采摘前喷施催芽肥,采摘后及时修剪,并将剪下的枯枝及时带出茶园。2015春季进行产量测定。
施肥组:进行正常田间管理。并于2014 年6月及8月分别进行夏秋采采摘,采摘前喷施催芽肥,采摘后及时修剪与施肥,并将剪下的枯枝及时带出茶园。2015春季进行产量测定。
对照组:仅进行正常田间管理。2015春季进行产量测定。
1.2 试验过程及主要方法
2014年6月:确定试验地点,划分试验小区。并进行第一轮夏茶采摘及修剪,采摘前10天晴天的下午喷施0.1%的98%磷酸二氢钾(四川省兰月科技有限公司)和0.3%的尿素(中化牌)喷施催芽肥。采摘后对施肥组进行施肥处理。每亩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8- 18- 18,西洋牌)25kg和尿素5kg(中化牌)。
2014年8月:进行第二轮夏茶采摘。采摘前10天晴天的下午喷施1000倍的98%磷酸二氢钾(四川省兰月科技有限公司)和0.5%的尿素(中化牌)喷施催芽肥。采摘后施肥组进行施肥处理。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18- 18- 18,西洋牌)和尿素5kg(中化牌)。
2015年3月、4月:进行夏秋茶开采试验。开采前分别调查鲜叶产量、发芽密度、芽叶组成以及一芽三叶百芽重等相关试验数据。
发芽密度调查:在通过一芽二叶期时,每个品种每小区随机取6个点,调查每点(33.3 ×33.3cm)10cm叶层范围内萌动芽以上的芽梢数。
芽叶组成调查:在一芽二叶盛期,每个品种每小区随机取300个芽叶,调查芽叶中一芽三叶、一芽二叶、一芽一叶、单芽头、对夹叶的数目并进行记录。
百芽重调查:按一芽三叶盛期按采摘标准采下的一芽三叶中,随机取100个称重,重复3次,取平均值。
鲜叶产量记录:3月28日起分批多次采,各小组采净率均需达到90%。雨水叶要去除雨水稍摊放后再称重。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1 发芽密度调查
图1 发芽密度(个/1109cm2)(3月28日)
由图1可知,施肥组发芽密度最高,试验组发芽密度最低,其中施肥组发芽密度略高于对照,为对照的1.04倍,试验组发芽密度略低于对照,为对照的0.97倍。
2.2 芽叶组成调查结果
表1 芽叶组成(4月6日)
表1表明三个组中均为一芽二叶成分最高,单芽头与对夹叶含量较低。其中施肥组与采摘组一芽一叶百分比均高于对照,分别为对照组的1.22倍与1.14倍。但施肥组与采摘组一芽一叶百分比均低于对照,分别为对照组的0.66倍与0.80倍。
2.3 一芽三叶百芽重调查结果
图2 一芽三叶百芽重(g/100个)(4月22日)
图2表明,施肥组的百芽重均高于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1.10倍与1.09倍。2.4 产量测定结果
表2 鲜叶产量测定汇总表(kg)
表2反映了春茶整个开采期期间鲜叶的产量情况,其中施肥组合计产量最高,略高于对照组为对照组1.04倍;采摘组合计产量略低于对照组,为对照组的0.97倍。
试验主要研究夏秋茶采摘对翌年春茶产量的影响,夏秋茶生产在我省主要绿茶产区一直未大面积展开,究其主要原因主要由于茶农担心夏秋茶开采会给来年春茶产量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毕竟在主要绿茶产区,春茶生产在整个年份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比重。本次试验立足实际生产需求,探究了上述问题,得出一定结果,说明夏秋茶生产在水肥管理充裕的情况下对春茶生产的影响不大,并不能影响来年春茶产量,并且发芽密度与百芽重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的提升。仅仅进行夏秋茶采摘而采摘后不进行施肥处理的小组产量略低于对照,说明采摘夏秋茶如不进行水肥管理与对照相比还是有一部分影响。试验组还发现,采摘对后一年春茶一芽二叶盛期的芽叶组成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否持续仍需进一步的试验进行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联标.再论秋茶增产问题[J].茶叶, 1958, (03): 4- 6.
[2]庄晚芳.增产秋茶的必然性[J].茶叶, 1959, (04): 33- 4.
[3]江克郡,赵和涛.略谈促使夏茶增产增质的几项对策[J].蚕桑茶叶通讯, 1987, (02): 12- 3.
[4]张修林.浅谈夏秋茶增产提质的几项措施[J].蚕桑茶叶通讯, 1998, (03): 12- 3.
[5]孙曼曼.抓好夏秋茶生产的技术措施及途径[J].茶业通报, 2007, (01): 32- 3.
[6]郭敏明,余继忠,师大亮,等.杭州市夏秋茶生产现状及对策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 2010, (06): 1268- 71.
[7]黎小萍,陈华玲,李洪波,等.关于夏秋茶提质增效的思考[J].蚕桑茶叶通讯, 2010, (06): 20- 21,25.
[8]何小庆.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贵州茶叶, 2011, (02): 16- 8.
(责任编辑:章传政)
〔收稿日期〕2015-10-03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5768(2016)01- 031-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