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汤 瑾(特级教师)
点评/李 争(特级教师)
PPT出示:绘本《鸭子骑车记》封面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只神气十足的鸭子,正骑在一辆鲜艳的红色自行车上,他张开了翅膀,向我们发出了邀请!今天,让我们走进《鸭子骑车记》,一起去走进心灵,倾听心语。
(师生共读,边看图画,边读文字,自然互动。)
PPT出示:
鸭子骑车记
有一天,在农场里,鸭子冒出一个疯狂的主意:“我打赌我会骑车。”他一摇一摆地走到男孩停着的自行车旁,爬上去,骑了起来。开始他骑得很慢,而且左摇右晃,但是很好玩!
鸭子骑过母牛身旁,冲母牛招了招手。“你好,母牛”鸭子说。
“哞——”母牛应了一声。可她心里想:“一只鸭子在骑车?这可是我见过最愚蠢的事!”
鸭子骑过绵羊身边,“你好,绵羊!”鸭子说。
“咩——”绵羊应了一声。可她心里想:“要是不小心,他会受伤的!”
现在鸭子骑得好多了。他骑过狗的身边。“你好,狗。”鸭子说。
“汪!”狗应了一声。可他心里想:“这可是真功夫呀!”
【点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借助绘本导入新课,既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快速进入课堂特设的话语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化认知带来事半而功倍之效。】
师:接下来,鸭子又骑过猫的身边,他同样向猫问了好。猫会怎样应答他,猫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有的同学或许会说,我又不是猫,我怎么知道它心里会想些什么。可是,猫的心思总会下意识地通过他外在的表现传达给我们。请看图片——
PPT出示:
生:猫睡意朦胧,连眼睛都没睁一下,可能在想:这是谁呀,别耽误我睡觉。
师:重点抓住了猫的眼睛来观察,很传神,推测也合乎情理。
生:猫舔了舔自己的手指,心想:骑车有什么意思,能睡个舒服觉,那才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
生:猫懒洋洋地躺在他的卧榻上,眯缝着睡眼,打着哈欠,心想:人家睡得好好的,打扰人家干什么呀?
师: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让你读懂了猫的心曲。
……
师:猫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请看——
PPT出示:
(生齐读:我才不会浪费时间去骑车呢!)
师: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同学们通过对猫的动作、神态的观察竟然读懂了他的内心。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读心术了呢?让我们继续挑战。
PPT出示:
师:接下来,鸭子又遇到了好多种动物,如马、猪和小老鼠,他们对于鸭子的问候,又会想些什么呢?任选其中一幅写一写。
(生观察写话,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师逐幅图组织生交流。)
生:马把头高高抬起,脖子仰得长长的,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心想:我是日行千里的宝马,你骑个破自行车,有什么好炫耀的?
师:你读到了马的不屑。
生:猪轻哼了两声,张着大嘴打着呵欠,心里暗想:鸭子呀,鸭子,什么时候变成疯子啦,还是呆在自己温暖舒适的家里安稳呀!
师:道出了猪对自己那个臭烘烘的猪窝的依恋。(生笑)
……
师:下面,让我们继续欣赏绘本,看看这些动物和你想的一样吗?
PPT出示(指生读文字):
鸭子蹬得快了一点。他骑过马身边。“你好,马!”鸭子说。
“嘶——”马应了一声。可他心里想:“你还是没我快,鸭子!”
鸭子单脚站到车座上,骑过猪和猪身边。“你好,猪!”鸭子说。
“呼噜——”猪和猪应了一声。可他心里想:“鸭子真爱出风头!”
鸭子撒开车把,骑过老鼠身边。“你好,老鼠!”鸭子说。
“吱——”老鼠应了一声。可他心里想:“我真想像鸭子那样骑车!”
师:同学们,你们的读心术越来越了得啦!竟然和作者英雄所见略同哦。看来,对于鸭子骑车这件事,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心思,我们则可以通过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揣度出他们的内心。
【点评:儿童是用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而以上感性素材需要从观察中获取,甚至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来捕捉蛛丝马迹。绘本是阅读的素材,在这里竟然变成了表达的凭借与触媒,教师的课程意识决定了资源遴选视角之巧妙。另外,本部分的教学,执教者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从最初的文本角色语言的阅读,到搀扶着学生经历一次细致入微的观察实践,再到三幅图任由学生自选,整个过程体现得淋漓尽致。】
师:在故事的最后,小鸭看到了一辆这样大大的红色拖拉机(PPT出示)。此时,他心里再起波澜,他到底会想些什么呢?别着急。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哦。看,当我们的小鸭在看到红色自行车的时候,他曾经在心里这样想。
PPT出示:看,一辆酷酷的自行车停在那儿耶!好棒哦!真想去骑一骑啊!哦,鸭子骑车?这可真是个疯狂的想法!但是,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对,我要骑上他!我敢打赌,我会骑自行车哩。给自己注入信心,我的勇气不平庸!也许,一只鸭子真的能办到哦!
(师自创的内心独白,指生读。)
师:从这段内心独白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鸭子对骑车的渴望。
生:我读出了他的犹豫。
生:其中还有自信。
师:真没想到,短短的一段话竟能传达出如此丰富的信息,而且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心路历程清晰可见。那么,当小鸭面对一辆红色拖拉机的时候,他又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学习单,完成第二个练习,写一写此时此刻小鸭的心中所想!(生练写后,集体交流。)
生:哇塞,真酷!好大一辆拖拉机呀,比自行车大多了,这该怎样开呢?我驾驭得了吗,未必能够。但是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呢?应该可以吧,我觉得我可以的。那还等什么,这就去尝试一下,鸭子加油!
师:写出了鸭子的心理波折,尤其是他的自我鼓励,写得非常精彩。
生:哇!这里有辆红色的拖拉机,人高马大,简直是个庞然大物,它可比那自行车酷多了。我来试一试,如果我会开拖拉机,该有多少人羡慕呀!鸭子开拖拉机?嘻嘻,这真是一个创新而又疯狂的想法呀!
师:行文流畅,读来有滋有味!
【点评:心理直白,能够直接、充分地展现一个人的心路历程,乃至情感挣扎。但是心理直白,并不能“直”,更不能“白”,“心曲千万端”,一言难诉尽,其中有着人物心理活动的跌宕起伏,有着人物的迟疑与观望,有着人物的期盼或矛盾,有着人物的退缩或坚决。习作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追求言语精致化的过程。教师能够引领生在言语的品味中发现表达规律,在言语的示范中建立模型,在言语的实践中迁移生智。执教者凭借着自己对人物心理描写的言语经验与认知,将这一言语表达技能点落实得悄然无声,水到渠成。】
师:同学们,这就是梦想家小鸭的故事。读了他的故事,汤老师想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这学期刚开学,学校要组织老师们进行一场往返15公里的徒步行走活动。听说我也想参加这次徒步行走活动,同事们有什么表现呢?请看照片(出示照片),谁来说说照片上的人物都有哪些表现?
生:体育潘老师瞪大了眼睛,一脸的惊讶。
师:你看出了他对我的不屑。
生:徐校长满脸的笑意,不住地点头。
师:校长给予我的是赞许。
生:石老师跑过来,给了你一个鼓励的拥抱。
师:这个动作给予我莫大的鼓舞。当时,我心想:一定要去试试!不能让小潘老师把我看扁了,比起二万五千里长征,我这点里程算得了什么,我一定能够坚持下来!当然,更不能让信任我、鼓励我的人失望。拼啦!(生鼓掌)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悲伤;有风平浪静,也有挑战不断……当你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周围的人有什么反应,你的内心又有怎样的波澜呢?想一想,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当我准备玩过山车时,家人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我可不会轻易放弃,心想:一定要试一试,让质疑我的人刮目相看!
师:多么勇敢的女孩!家人的反应请通过他们的神态、动作等细节的刻画来表现,自己的内心独白可以直接表达。
生:当我玩海盗船时,爸爸妈妈用鼓励的眼神劝我别玩。
师:给你一个鼓励的眼神劝你别玩?鼓励好像是让你去玩。应该是制止的眼神。
生:哦,爸爸妈妈用制止的眼神劝我别玩。上了海盗船,我坐在最后的位置,开始玩的时候还比较缓慢,我心想:没有那么恐怖啊。看我,玩得挺好的啊!可当海盗船越荡越高时,我忍不住叫起来了,但心里想着:不能让爸爸妈妈小瞧了我,不然以后,他们就不会让我玩这种冒险的游戏了!
师:看来,你当时的内心也和海盗船一样起伏不定呀!
生:学校里举行歌手大赛,班上选拔时,有好几个同学都参加了,我也想唱歌,看看能不能选上,但是我的胆子特别小,我的朋友们都来鼓励我。
师:他们当时怎么做的?
生:他们纷纷与我握手。
师:握手传递的是力量,给予的是勇气,这个一定要写下,这是最温暖的一幕。
【点评: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绘本只是教学的媒介,授法的凭借。方法的价值在于使用,离开了生活,作文也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习作教学向生活回归,才能触动学生最真实的心灵体验,才能拓展更加自由与开阔的表达空间。教师的示范下水,不仅让自己的习作指导不再隔靴搔痒,而且为学生的习作选材指引了方向,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表达。请拿起笔来,记录下那些曾经的场景,记录下自己最最真实的心声。(学生在音乐中写作,集体交流。)
生:我写的是体验蹦极时的一幕。
师:蹦极哦!汤老师还没有试过呢,让人充满期待哦。
生:当我体验蹦极时,我的爸爸妈妈都瞪大了眼睛,一脸惊讶,妹妹满脸的笑意,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好朋友史俊涛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心想:我一定要勇敢!不然的话,他们都会瞧不起我的,我一定要战胜胆怯!
师:谁来当小老师点评一下,先点评他的,再读你自己的。
生:他写出了爸爸妈妈、妹妹和好朋友几个人物截然不同的反应,也写出了自己的心理活动。
师:写得精彩,评得精当!请读读你的文章。
生:当我要去爬山时,爸爸用怀疑的目光望着我,好像在说:“这座山又高又陡,一个小女生怎么爬上山顶呀,要是在半山腰停下来,我可不会背你哟!”我不服气地望着爸爸,心想:我一定能爬上山顶的,我一定要向你们证明,小女生也是有毅力的!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掌声在哪里?(生鼓掌)我觉得她的目光最犀利,能洞察一切,能透过爸爸怀疑的目光走进他的内心。
生:那次在动物园,当我让蜘蛛在我背上爬时,爸爸面带微笑拍拍我的肩,好像在说:“不错哦,儿子好样的!”而表妹却一脸惊恐,生怕蜘蛛咬我,在一旁吓得不说话了。我心里想:爽、爽、爽!
师:人物刻画得很传神。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也仿佛听到了每一个人心里的声音。
生:穿着溜冰鞋,我晃晃悠悠地向前滑去,突然一个趔趄,我差点摔倒,一旁的妈妈忙扶住了我。望着妈妈关切、期待的目光,我想:总不能一直让妈妈扶着吧。勇敢一些,再试一试!于是,我果断地放开了妈妈的手,向前滑去。一米、两米、三米……越滑越远。当我擦擦额头的汗水,回头一看,妈妈正笑盈盈地挥着手向我跑来呢。那一刻,我才知道了什么叫勇气,什么叫战胜自我。
师:细腻的刻画与心理活动描写相得益彰。同学们,走进生活,用心体验。在生活的海洋里,就让我们——(出示句子)
生(齐读):勇敢面对不同的声音,自信表达心灵之声!
师:谢谢同学们,下课!
【评析:学生的习作成果证明了本节课教与学的成功。“你”的内心无法隐藏,总会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折射出来;“我”的内心暗流涌动,款款心曲细数衷肠。在教学的结束之际,汤老师仍不忘画龙点睛,让整堂课的教学产生锦上添花之效。学生在这堂课上,不仅得言、得法,更得到了“意”,整堂课显得圆融一体,无懈可击。】
【总评】
王华星、汤瑾两位老师带领他们的团队,让新媒介进入小学习作课堂教学的视野,通过以上两堂生动鲜活的课例,我们发现,新媒介可以成为习作课堂提质增效的有力举措,可以成为习作教学资源开发的又一全新视角。这样的探索与实践是富有原创性的,因其原创更显珍贵。
新媒介艺术是一种前无古人的综合性艺术,融合文字、语言、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多种元素,有着综合的文化和艺术寓义,是不可多得的新一代文化样式和文化内容。无论是王华星老师借助的微电影、微视频,还是汤老师所凭借的绘本,都是运用新媒介进行艺术创造的佳作。
语文教育绝不能拘囿于学科的象牙塔中,她的怀抱永远向着沸腾的生活敞开。时下,新媒介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与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介习作”命题的确立,固然是王、汤两位老师对习作教学好奇张望开出的理性之花,同时也是教育与时代遭际之应然产物,是事物发展之必然。
“新媒介”即新媒体,这一概念具有相对性、时间性和发展性。“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报纸相对于书而言是新媒体,广播相对于报纸而言是新媒体;电视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新媒体,今天的互联网又成为媒体之新宠。
王、汤两位老师对于新媒介概念的理解应该是宽泛的,相对的,变动不居的。因此,我们就不必质疑汤老师会将“绘本”称为新媒介了。笔者也以为,只要是在日常的习作课堂中不曾出现或鲜有出现,能够给学生带来陌生感与新奇感的习作教学媒介都能统称之“新媒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能够让课堂流进新鲜活水,只要能给习作课堂带来澄澈与清明,只要能激发儿童言语生命的生机与活力,“名”不应该成为我们认知“新媒介”的障碍,倒可能赢得更多的理解与认同。为新而新,恰恰是我们需要摒弃与警惕的。
基于语文学科的视角审视新媒体,笔者发现:新媒体作品的创作主体(作者)具有创作的独立性,他(她)能够在作品中艺术地、形象地、深刻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本意”。但在习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主体(教师)面前,新媒介只能处以客体的地位,二者之间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媒体作品在习作教师面前随时有被“解构”“重构”,甚至被重新诠释的可能。它在课堂中很难完整地呈现,更难以将原有的“本意”具体详尽地阐释开来,它的存在只是为了习作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达成,这才是它最重要的使命与价值。
王老师在教学中引入了《外婆的家》,但仅仅截取了其中30秒钟的镜头,汤老师对《鸭子骑车记》中的相关内容也进行了遴选、重组、取舍。“聚变”也好,“裂变”也罢,只是为了成全习作教学。因此,对媒体资源价值的考量,对习作课程认知的笃定,对习作教学规律的内在逻辑遵循……这些都决定了新媒介呈现的时机、方式、长短与次数。
新媒介因为其“新”,而给人以无限的好奇与憧憬;新媒介习作因为其“新”,而给拓荒的实践者们以无限广阔的空间与美好的遐想。期盼着,再次走进“新媒介习作”的课堂;更坚信,“新媒介习作”会走进更多同行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