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莉
摘要: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问题是当代哲学界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由于马克思对人类生存价值的深切关怀,从而萌生了资本主义社会拜物教现象的批判研究。现如今,我们的生存状况依然依赖于物而存在,这使当代人也就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物化的泥淖之中,通对于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探析,来论证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研究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
一、拜物教的词学解释
拜物教一词,首先源于《论物神崇拜或古埃及宗教与尼格里蒂亚的现代宗教的近似》当中,法国查理斯德—布罗斯将拜物教这个词从物神(Fetich)概念中派生出来,15世纪末,葡萄牙人在欧洲西部地区发现当地人甚是膜拜某种具有神奇魔力的咒符,随即他们用葡萄牙单词Feitico来代指这些神物,它的原义是手工制作的产品。而在《论物神崇拜》一书中,法国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德—布鲁斯又给拜物教一词戴上了宗教的面纱。
拜物教在宗教学的研究当中,原始人将有些特定物体(如弓箭、贝壳、石头等)加以顶礼膜拜。基于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现象以及自然规律缺少科学的认识,人们往往借助于宗教的思想去作以解释,将此类物件现象都赋予了超能力的力量。
在18、19世纪宗教学中,“拜物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术语,马克思进一步将这术语延伸到政治经济学领域中。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拜物教现象的总体的批判,是从商品拜物教出发。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开始是从“商品”着手分析,从商品拜物教延伸至货币拜物教,再到资本拜物教的这一过程进行解剖。一层层揭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表象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无关于其他物质方面的相互牵连,只存在于人们自己当中①。
二、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商品拜物教。拜物教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异化发展程度可分为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及资本拜物教。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开门见山的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的堆积。②在商品社会中,社会成员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社会地位的高低、尊严的获得,甚至幸福感指数,都与一个人所占有的商品的多少和是否能够拥有商品而密切相关。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商品作为一种神秘的、不可破解的谜一样的存在。马克思以宗教世界幻境作为比喻讲到:“商品形式和它借以表现的劳动产品之间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的关系完全无关的。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这是仅存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但它却并没有通过这种关系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间接地借助于无语物之间的关系来掩盖它们的本质。因此,如果非得找一种借代物,那我们就不得不来寻找宗教的掩护,在宗教中人脑的意识思维被赋予了神圣的灵性,嫁接了生命的活力,同时,它还与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商品世界中,人手工制作的物质产品也同样被赋予了本身所不具有的神奇功能,作为一种独立的东西而存在,我们把这种就叫做‘拜物教。”③
(二)货币拜物教。货币关系的物化实际上是社会关系变成物的关系的具体表现。伴随着货币的产生,人们在崇拜商品的同时又开始崇拜货币,因为得到货币就能得到商品。商品有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所有的商品都可通过货币的价值来衡量。这样,货币又开始发挥它的特殊属性来支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货币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都未曾揭露资本剥削的秘密,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它更加炫目,更能迷惑人们的眼睛而已。
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和流通的广泛盛行,商品价值成了一般劳动的代表,货币的职能也集中在了一般等价物上。商品或是货币都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隐藏起来,人们之所以对货币如此的顶礼膜拜,因为在商品的世界里,货币即财富的代表,拥有了货币就拥有了一切。“凡是我作为人所不能做到的,即人自身办不到的事情,我凭借货币就能做到,货币却又神奇的力量来代替人完成。货币把这每一种本质的力量又变成另一种本来不是的那种东西,即变成他的对立物,站在它的对立面。”④所以说货币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能力,根源在于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功能,马克思分析了货币这种超乎自然的神奇力量的职能,最终批判了货币拜物教。
(三)资本拜物教。马克思曾指出,在资本主义世界之中,货币存在形式必然被资本存在形式而代替。资本并不单纯属于一种物质,它是在物的掩盖下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资本这一“死劳动”会不断地吸吮并占有工人的“活劳动”,因而使得工人的劳动发生异化,劳动转而成为资本奴役的对象。资本家只占有资本,他们只有够买工人的劳动力,才能使资本实现增殖。资本就这样拿捏掌控着资本家的命运,资本家又对资本无限崇奉,这就是“资本拜物教”。
资本拜物教,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对资本、货币、商品错误理解所形成。资本并不是天然而成的,生产资料只有变成剥削手段才能变成资本,把资本当作物质实体,他们只看到了流通里产生的资本增殖。马克思指出,本着商品经济的不停发展和不断修缮,跟着货币转化为资本,拜物教的最高形式——“资本拜物教”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三、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现代价值
由于对于人们生存条件的深切关注,马克思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拜物教现象的批判研究。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为我们揭示了拜物教现象的实质,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拜物教现象的产生只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并不是永恒的。中国在近几十年来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例如:盲目的拜金主义,粗放型的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等等,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为我们顺利的实现“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为了顺利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同时,在当前中国社会之中,名牌奢侈品流行成风。我们己经知道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己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是盲目迎合消费发展经济的模式己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从国家层面来讲,必须从制度上确立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从制度上对企业团体和个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进行约束。面对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不能被这种不良之风所魅惑,不能让物质配我们的生活,掌控我们的幸福,而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有理想的人,这样我们才会不为物所役,理性消费。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为我们从根本上揭示了物欲横流的根源所在,以及拜金成风的实质,帮我们。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本身所具有的批判精神可以促使我们更好的反思生活。(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解: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90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9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9-9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3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90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9-90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3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刘召峰.拜物教批判理论与整体马克思:[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6]刘召峰.马克思的拜物教概念考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