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首:创办nice的潮人怪咖

2016-04-15 12:56张永迪
创业邦 2016年4期
关键词:标签社交功能

张永迪

不营销,不做用户调研,不跪着挣钱,不怵竞争,没有经验可分享,因为“我的需求和直觉就是最好的经验”。

nice在创投圈被津津乐道的辉煌,是曾经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三轮融资:经纬领投、晨兴跟投的800万美元A轮;H Capital领投,VY Capital、经纬和晨兴跟投的2000万美元B轮;老虎环球基金和VY Capital的3600万美元C轮。这非常罕见。

采访中,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问nice创始人周首,那时候是不是觉得nice火了,他说没有,直到现在都没觉得nice火过。

相较于其他创始人,周首坦诚得有点另类。他不掩饰nice的现状并未达到他的期望,也不认为用户天天绑在nice上是件好事。

他很矛盾,既希望nice被很多人喜欢,不希望用户被社交工具绑架,如同他很少使用微信一般。在他看来,好的产品既能做到对用户而言是必需品,同时也不绑架用户。和周首聊过之后,会发现他内心有很多有些对立的观点:喜欢潮的事物,但主张规矩行事;叛逆,但更强调底线、原则。

突发转型,理由不必说

周首的创业之路颇为折腾。由于自小喜欢“晒鞋”,他办过二手鞋网站,做过潮流杂志,倒腾过电商。总之,围绕着“晒”和“潮”的生意,他基本都尝试过了。其中离nice最近的一次创业就是做KK购物平台。

做KK购物时,他刚经历过电商的阵痛,发不出工资,拿了徐小平和王强的钱,但没实现预期的回报。就在要放弃的时候,他察觉了“标签”这个市场,于是开始在照片中打品牌标签,做导购平台。

2013年7月30日,KK购物的App上线。用户可以在这款App里上传照片并打上文字标签,部分标签会直接连接到电商平台,方便用户下单购买。然而,就在KK购物发布后两周左右,其突然改名“nice品牌滤镜”,并拿掉了导购功能,变为一款纯粹的分享图片、打标签应用。

周首在知乎中解释自己突然转型是因为“市场环境的因素”。

当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再度询问其原因时,他表示:自己创业的初衷一直都围绕着“让人们发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核心。做KK购物的时候,他思考到社交的形态可能比导购卖东西要更适合这个初衷,而且中国还未出现过类似于Instagram这种现象级的图片社交App。所以他认为“图片+标签”的社交模式在市场中并未被占领,反而市场更大。

换名后的nice爆发式增长。它的用户量级、活跃度并没有公开的准确数据,不过不妨参考一下当时nice的官方微博粉丝数:146万。5个月时间达到百万粉丝。

周首从未做过社交产品。他说他没反思过原因,也谈不上经验。“能谈出一二三点经验来的人,他们都做出了很好的社交产品吗?能做好一个社交产品的人,就一定能做出第二个吗?”关于经验这事儿,他觉得无法复制。

他觉得nice的爆发只是因为恰好他很了解和自己有着共同刚需的人群。“我的需求、直觉就是最好的经验。”

在创业这条道路上,周首不盲从,很少参加创投圈的社交活动。nice火起来的时候,作为连续创业者,媒体对他知之甚少。他笃定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四不原则”,哪怕也会遇坑遭雷,他都觉得“再正常不过”。

不营销

nice用户增长很快,问到一些方法论的干货,周首露出了一丝骄傲的神色。

“我们很少做营销,好的产品自然增长得快。”他翘着腿,将窝在沙发中的身子挺直了些,顺手翻出了桌上一沓印有nice产品logo的纸质红包。“其实我们也做过一些小活动,这个就是,你也可以拿点。”

好像没见过比较大型的营销?“可能我们没那个命吧。”他也做过一些线下门店活动,效果均不明显,虽无奈,但也反思过。后来,他想通了:“就社交产品属性来说,营销涨粉本就是件很难的事。”在这个问题上,他的逻辑是,再好的广告营销,就算能诱导人们下载App,但产品本身不好,“谁还在你这待着,肯定会卸载。”与其这样,不如把更多的钱投入到产品本身。这也许是因为他的资金一直很多。

周首做过自媒体,因此nice的第一批用户基本是从他的自媒体上来的,其他都是靠口碑传播。但在保持用户黏性上,内容质量和图片故事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除了图片好看,一张照片还能有一个故事,输一个标签就能找到有共同喜好的同类进行社交。”这是nice用标签笼络住用户的核心。

之所以能摸索出这个核心套路,nice合伙人孙琦向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表示,这得益于周首想出了“自定义”标签这一招。

在KK购物的图片标签时期,周首团队并未做自定义功能。后来在nice开通这一功能,周首说主要是意识到用户的UGC内容要比PGC有意思得多。“用户都挺牛的,很多我都没见过的潮牌,他们都会往上放,所以不如让他们自由发挥。”这一开放,没想到除了品牌增多,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也被文字标签带了出来。孙琦说,这也是行业内有这么多做标签的App,nice却一直未被超越或取代的核心因素。

今年nice的直播功能上线,周首又对各部门提出了要求,不让动用任何营销手段。孙琦作为负责推广的合伙人“叫苦不迭”:“要不是价值观和周首非常一致的人,估计每天都得着急上火。”

问周首原因,他直言:“这个功能我现在还不是特别满意,主要是我自己使用它的频次都很有限。”在他看来,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不做推广都会有用户来,而在功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猛推一款产品,无疑是自取灭亡。

不做用户调研

为了把社交产品做好,有的创业者甚至会去补习人类心理学。用户的内心需求和心理活动对于做社交的人来说,简直是圣旨。

周首反其道而行之,从来不看用户反馈,也不做用户调研。

他说贯穿他执行决策、布局计划以及决定是否添改功能的指导原则是“数据”。他毕业于理工科院校,认为“用户的心理是个感性的东西,调研出来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稳定性,但数据周期是骗不了人的”。

但是当数据并不能全面反应刚需的时候,周首只相信自己。不光如此,在招聘产品经理以及运营员工时,他最在意的就是这个人是不是nice最直接的那一批用户。“不是的话,你再有经验,我也不会考虑。”也就是说,与其大范围去问别人对于nice的看法,他更相信真正对“晒”有刚需的人在这个产品的体验。

不跪着挣钱

近期映客的估值引发了“泛生活”直播的热潮,nice也上了直播功能。周首说决定上线直播功能不是跟风,是自己在旅游中切实感受到了想录下一段视频,但是微信秒拍无法满足时长的痛点,所以作为社交工具,他觉得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有爆发的可能。毕竟手机流量会越来越大,5G出来之后,直播工具在社交中必定会有重要的位置。

对具有直播功能的App来说,监管尺度一直是很核心的问题,因为尺度被封的App不在少数。nice是24小时直播,周首会不会担心监管的问题?

整个采访期间,周首的情绪都挺淡定的,唯独这个问题让他强烈表现出了北京爷们儿的道德情怀。“我不管别人是怎么做的,反正我这儿现在是肯定不做打赏、送花的。”周首说,为了区别于秀场的直播模式,他把关很严。在后台审核上,除了有自己公司的内容人员在把关,他还找了外包公司进行筛查。

“只要有人送花,就有可能有人脱衣服。我不反对打赏,但至少不能让用户跪着挣钱。”

不怕竞争

虽说对外周首一直强调nice和in、Instagram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仍坦承,每天进出写字楼电梯时,看到对手大幅的楼宇广告,“压力肯定会有。”

最近in登陆新三板,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问及周首对于上市的打算,他说:“每一个阶段该做的事,我们都会做。”这和他几年前回答媒体关于何时上市的态度截然不同,那时候他对上市并不热衷。

相较于Instagram,周首解释,nice注重的是用标签讲故事,而Instagram则更注重图片的美感。in在周首看来更不是直接竞争对手。nice对媒体公开的数据是女性用户占65%,男性占比35%;in对外公开的数据中,女性用户占92.1%,男性用户不到8%。周首认为女性用户占主导的产品很难产生社交关系。“in更像是美柚、大姨吗等女性垂直社区,所以我们之间不存在竞争。”

周首说“晒”和“赞”是nice赖以生存的根本,他利用这样的方式为人们提供潮流、时尚的生活方式。不过,就像潮流电商YOHO!有货的理念,“时尚是沉淀下来的经典,潮流只是短时间内趋势中的浪花”,nice到底是潮流还是沉淀下来的时尚,还需要周首带领nice去解决更多问题,才能得出结论。

猜你喜欢
标签社交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我有特异功能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功能关系面面观
科学家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