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旸
过去10年里,人类让计算机实现了性能提升和便携化,让手机从通讯工具进化为娱乐生活中心。紧接着,最疯狂的人盯上了100年间都未改变驾驶形态的交通工具——汽车。
绘制出未来汽车的模样并不难。尤其在2016年,从传统车厂的动向,到新玩家越来越深的介入,种种迹象表明智能汽车将在这一年驶出实验室,达到前所未有的商业化。是时候做一次梳理和展望了。
过去的100多年间,电动汽车虽然在操作体验、性能等方面远远强于汽油车,却一直难逃续航里程和充电条件的限制。1996年纯电动车“通用EV1”正式量产,赢得巨大关注,但最终被送进了博物馆。
十几年间,电池、电机、传动系统三大技术还在快速发展,环保新能源政策也一直在推动,特斯拉Model S的问世成为标志性事件,电动汽车市场再次沸腾起来。
在三大技术中,电池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潜力。而进展是,锰酸锂材料渐渐成为公认最具有前景的锂离子正极材料,石墨烯电池、超级电容、超导技术和燃料电池几项长期研究方向已经确定。
复杂的流程决定了电动汽车问世的可行性。设计、工程、结构、材料、HMI(人机交互系统)、供应链、生产、销售模式、售后服务——尽管困难重重,但已经突破在即。
最棒的状态当然是全自动无人驾驶。这也是汽车近130年发展史中最大的改变。
研发投入最卖力的是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汽车不再需要司机,也不再需要方向盘、油门、刹车等,乘客只需报出目的地即可。还有Uber,它砸下重金挖走了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技术部门40余名科研专家。
而与人类驾驶主要依靠视觉判断不同,汽车在自主行驶中不仅需要依靠视觉系统,还需要构造出一个三维地图来实时判断自身位置,并规划行驶路径到达目的地。如果这一切能够做到,汽车将自动监测转向信号灯和路标,视觉盲区不会存在,甚至车辆之间,车辆与交通信号、基础设施(V2X)之间,也将能实现通讯。
但这需要其他配套设施的支撑,如升级路网以保证无人驾驶车辆的安全性,为移动车辆、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道路标识以及建筑物等加装信号源和探测器,规划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等等。交通信息处理平台也要进行升级,速度要更快,数据容量要更大。
智能驾驶技术可以被分为5级,除了正在试验阶段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多数汽车厂商选择在驾驶辅助、主动安全、ADAS高级辅助驾驶(帮助驾驶员进行感知和判断)和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车辆能够自动刹车、超车等)级别进行尝试。
这些相对温和的智能驾驶技术更多由汽车进行辅助驾驶,接管人类机械性的驾驶工作,例如特斯拉1月末发布的Autopilot(自动巡航)功能允许司机在高速公路上“几乎解放双手”地开车,同时确保汽车在车道内行驶,并始终与前后方其他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一些车厂的品牌车型已经达到了半自动驾驶水平,也已经被消费者接受,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出现。
首先从智能驾驶的角度出发,科研院所、军工实验室等相对走在前面。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院士的工作站、清华汽车研究所等已开始尝试无人驾驶技术的实际路测。
同时,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开始琢磨智能驾驶系统,一方面与像Mobileye这样的ADAS服务商合作,另一方面成立自己的自动驾驶实验室搞研发。麦肯锡曾预测:未来10年,自动驾驶功能将是影响购车的重要因素,首先应用在高端车型,再普及到中端车型。从路测的实际结果来看,汽车厂商所开发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CC自适应巡航等已经进入了半自动驾驶的阶段。
还有期待共建的互联网厂商。引用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的看法:无人驾驶汽车的最终实现,或是Google、苹果这些互联网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去研发,或是与国际一线的整车厂合作。传统车厂提供整个供应链、线下渠道、消费市场和品牌的积累,互联网汽车企业共享智能化整合、汽车生活服务以及对应的快速迭代、提升用户体验的优势。这种博弈有助于生态的建立。
毕马威近日发布的《2016全球汽车业高管人员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许多受访者怀疑传统车企将无法留住用户,超过五分之一的人相信传统车企会变为互联网车企的代工厂。大部分人认为自动驾驶功能是购买时的加分项,或至少在2030年的时候将是如此。
但想要某款智能汽车重现当年苹果以“外来者”之姿颠覆手机行业的战绩,似乎并不太容易。两个行业的区别在于,汽车行业拥有很广泛的细分市场,对工业设计、材质做工和对消费者在品质感和舒适性上的需求的捕捉并非新进入的企业能够很快掌握的。从过往经验来看也从未存在一款车型赢家通吃。
“我的愿景是要推出几款低成本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去年共享经济被广泛接受的当口,Uber联合创始人Travis Kalanick这样说。一旦无人驾驶技术被大量运用,你甚至无需购买,只需要通过Uber叫一辆无人驾驶汽车。
虽然公认正式推出“无论在多么复杂的路况下人都可以在车内放心睡觉”的智能汽车,至少还要10年。
不久之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与IDL总监林元庆共同撰文,提议了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安全上路的最快方式——“培训地带(Train Terrain)”策略:把几个有限的地区划定为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区,然后从这些试点拓展开来。
有车企正在做自动倒车、自动泊车、自动并线等等更高级的辅助驾驶,3年内诸如旅游景区等固定线路、封闭区域内的自动驾驶就会实现。
中国车企的发展速度不容小视。独家的电池技术、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带来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1722台,全球销量第一,占据全球市场份额11%。其次是特斯拉,2015年全球销量为5.05万辆。
未来汽车成为你的座驾,也许只需要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