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同心同德擘画未来蓝图,群策群力谋划发展大计。2016年1月末,一年一度的自治区两会胜利召开。两会代表委员顶寒风、踏冰雪齐聚青城。回首2015,硕果累累,“十二五”圆满收官;展望2016,步伐坚定,“十三五”崭新开局。
“十二五”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紧跟中央步伐,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主动作为,推动全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发展层次、城乡发展面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发展保障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改革开放、社会事业、和谐内蒙古及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开创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这五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7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8万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由7070美元增加到1.15万美元,居全国前列;三次产业结构由9.4:54.5:36.1演进为9:51:40,初步形成了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产业格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7698元、5781元增加到30594元和10776元,年均增长11.1%和13.3%……
回望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的2015年,全区上下坚定前行、砥砺奋进,交上了一份厚重丰硕的成绩单。
这一年,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经济增长成绩斐然,社会和谐稳定,从严治党正风肃纪,“三严三实”扎实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积蓄了充沛的力量。
新常态·新亮点
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内蒙古与周边资源型省份相比,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我区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8%,牛奶、羊肉产量居全国首位;工矿业转型升级,煤炭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下降到11.3%,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有色金属、农畜产品加工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达到49%;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税收的贡献达到54.3%,占GDP的比重超过40%。
改革在重点难点上发力。2015年,我区不少居民都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办事的手续少了,注册公司的速度快了,水价、电价阶梯化了,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老百姓买药更便宜了……这些变化都和自治区改革攻坚的作为分不开。
过去一年来,全区以清权、减权和制权为原则,完成了行政权力清单工作,公布了三级权力清单和自治区本级责任清单,取消18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条件;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取消、停征、降低了150个收费项目,有更多的企业和群众受益;取消政府定价项目83个,缩减58.3%,22个旗县开展了“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降低了行政成本;全面实施“三照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企业注册时间从平均26天缩短到了3天。政协委员李凤斌说,实行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极大地发挥了市场主体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市场体系。政协委员林杰提到,我区在草牧场的产权明晰和土地流转方面,在我国同类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人大代表云公和谈到,我区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民族教育条例等,涉及千家万户,关系长远发展。
改革攻坚,找准发力点,才能事半功倍。过去的一年,内蒙古在一些重点地区、重要领域经济社会的改革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改革措施甚至走在了全国前列。
城乡面貌焕新颜。城镇面貌展新姿,农村牧区大变样,城乡区域统筹迈出重大步伐......两会代表们在审议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时对这些变化展开了热议。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事关内蒙古小康能否如期实现。代表们认为,过去一年间“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提速和扩面,让数以万计的嘎查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大代表何桂梅动情地说,“十个全覆盖”工程解决了农牧民长期盼望的基本公共设施完善的问题,广大农牧民从内心深处感谢党,感谢政府。代表们纷纷表示,自治区成立以来投入最大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我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3%,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功能日趋完善,棚户区改造逐步推进,城镇面貌也显著改观。人大代表张占霖表示,自治区各级城市的规模、产业和空间更趋合理,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也更具科学性,这些变化让全区干部群众倍感振奋!
绿色发展护蓝天。呼吸干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抬头就能望见蓝天,这是百姓的基本需求。过去一年,我区加快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施五大生态工程和六大区域性绿化工程,成为全国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生态内蒙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政协委员李德刚欣喜地表示,我区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施生态保护,城乡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政协委员赵吉认为,我区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不仅立足于本区,也着眼于全局,为构建京津冀上风上水的清洁带作出了贡献。
各族群众分享改革红利。随着自治区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和各族群众都分享到了看得见的红利。代表们普遍认为,自治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的一批重大改革举措成效显著。例如,2015年自治区81%的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中收入4829元,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和草原确权承包工作也已完成。人大代表王洪学认为,龙头企业加合作社加农牧民的模式,有利于推进我区绿色农副产品加工输出基地的建设,提高我区农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附加值。人大代表韩强感言,对于1000多万生活在农牧区的人民群众而言,2015年是收获满满幸福的一年,是感受变化的一年,也是分享创新性改革成果的一年。endprint
新常态·新开局
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强调,结构性产能过剩是导致经济运行很多困难和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供给侧,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增长,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项任务。人大代表蔺建成认为,在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要将扩大有效需求作为工作重点,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对符合未来市场需求的产业和项目给予大力支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为创新驱动添动力。今后五年,我区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实用成果转化、创新平台载体三大工程。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双创”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创新格局。人大代表布小林指出,我们要转化发展动力,掌握发展主动权,就必须注重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创新。人大代表邢云强调,要认真落实鼓励扶持创新的优惠政策,积极打造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创新企业,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代表们认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建设五大基地,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地区产业结构的协调与否关系到整个地区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才能使产业结构更合理?内蒙古给出了响亮回答:加快建设五大基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把五大基地建设摆在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位置。我区将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产业协调发展。人大代表包钢提到,坐拥独特沙漠旅游文化资源的阿拉善盟,在五大基地建设中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定位:力争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示范区。发展思路是工业上集中、农业上收缩、牧业上适度、沙产业规模化、清洁能源业理性化。
脱贫一个都不能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未来五年,自治区将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贫困旗县全部脱贫摘帽。两会代表希望把致富的好提案带过来,把脱贫的好政策带回去,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政协委员赵永亮这次就提交了关于在农村牧区发展现代新型农牧业、帮助农牧民脱贫的提案。分组讨论时,代表们的发言给了他很多启发,他认识到不仅是产业扶贫,还要有金融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协同配套,多措并举,多方联动。经过多次研讨、反复修改,赵永亮的提案也日益完善起来。
“我们要深入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新理念适应新常态、培育新动能、引领新发展,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在变中求新,在新中求进,更好地汇聚和发挥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王君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2016年是“十三五”大幕开启之年。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区将继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发挥发展优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进,主动适应、准确把握、积极引领新常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向决胜全面小康冲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