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月
意境、圆融、通达
——试论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文化属性与美学内涵
◎侯月
播音主持是有声语言的艺术表达,是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丰富恰切的想象与圆润饱满的声音共同塑造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文化的客观呈现。同时播音主持专业本身就具有美学的属性。
意境 圆融 通达 播音主持 文化 美学
媒体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新媒体,核心的构成要素是节目,而节目的核心便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目前,中国的播音员、主持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专业队伍,他们在电视屏幕上绽放光彩,他们通过频率用声音传递信息、新闻、娱乐,他们在网络媒体上侃侃而谈,用个性和语言的魅力征服受众。
无论是播音员还是主持人,都是对文字进行二度创作。“有稿播音”是对真实文字稿件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无稿播音”是对“腹稿”进行有声语言的表达。因此可以说,归根结底,播音员、主持人都是对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是将文字生命化和艺术化的再现。播音主持表达中最忌讳的就是停留在“见字出声”的“传声器”状态。文字是有生命、有内涵的。正如张颂老师所言:“我国的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国的文化经典浩如烟海。有声语言的创作,或朗读、或朗诵,都能显化人文底蕴,活化真情实感。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言志传神,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者,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着民族文化、风格样式、深远意境和优美韵律的美感。”可见,播音主持的创作过程正是对文字进行美的传达,而观众也会通过这种传达进一步感受声音之美、文化之美。可以说,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和表达首先讲究其“意境”之美。
如果将“意境”所要求的“情境合一、及于受众”作为播音主持的一个美学标志的话,那么对于声音的美学追求也必然成为其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如果说“意境”是基础,那么声音就是在此基础上嫁接文本与现实的桥梁。
(一)字如珠——圆
声音圆润、饱满、响亮、集中,应该是播音主持用声的首要要求。口腔的开度、力度决定了字音的饱满程度。而结合汉字的发声特点,播音发声讲究“出字、立字、收音”,整个发声过程犹如“枣弧”,也正是所谓的“咬紧字头归字尾”。美好动听的声音应该像珍珠一样圆润且富有光泽。
(二)气如虹——深
播音主持的声音除了具有字音圆润的美学特质之外,还特别讲究气息的运用。气息是“统帅”,是声音的“精”“气”“魂”。它讲究声音要从丹田之处迸发。气息饱满,始于丹田,通贯胸腔、喉腔、口腔、鼻腔和头腔,气如长虹,才能将声音沉稳、大方、厚重、标准、清晰地发放出来。
(三)声如钟——融
字如珠,气如虹,声如钟,这应该是播音主持声音表达上最显著的美学追求。而声如钟,讲究的就是“融”,它是将气息、正确的发声方法、字音完美结合的表现。声如钟,洪亮,给人以力量之感。声如钟,铿锵有力,能将声音的内核展示出来。声如钟,掷地有声,能将声音之美向听者呈现。
(四)节如乐——韵
播音主持的声音之美还体现在“韵”上。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有四声变化的语言,它讲究平仄,有“阴、阳、上、去”之分,一声平直、二声上扬、三声曲折变化先降后升、四声下滑,这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赋予汉字声音如音乐般的韵律美感。
塑造了美的“意境”,加上“美”的声音,要想让播音主持的语言魅力进一步展现,还需要思想维度上的通达之美——逻辑,如果说“意境之美”的“情境统一”是播音主持创作中传情达意的最佳手段,“圆融之美”的声音运用是播音主持创作中华丽的外衣,那么这“通达之美”就可以说是播音主持的创作之魂,它使播音主持的艺术创作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层次清楚、逻辑正确,它能保证文字稿件的内涵正确传达,能保证口语表达清晰准确,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受众接受的信息不产生“误读”“误解”的现象。
播音主持是门艺术,更是门学问。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有坚定的美学追求,不断提高美学品味与美学素养,才能促使播音主持这项艺术性、创造性的工作达到更高的水平。艺术无小事,语言亦无小事。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阐释了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意境”之美,从“圆”“深”“融”“韵”四个方面概述了声音之美,也强调了感性之美(意境、想象)还必须辅以理性之美(逻辑、思维),才能真正达到播音主持艺术的美学追求。
[1]张晶.艺术美学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2]古风.意境探微(上下卷)[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刘冬杨)
本文系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成果(项目编号:11QN027)。
侯月,女,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播音主持专业,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播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