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研究

2016-04-14 20:45赵钟博
地球 2016年9期
关键词:雷暴强对流天气预报

■赵钟博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研究

■赵钟博

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业务作为国家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度,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在临近预报技术层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为此,要求当代专家学者在科研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雷暴及强对流天气问题的重视,并注重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临近预测技术问题的应对措施,推进强对流天气监测数据逐渐趋于精准化状态。本文从国内外临近预报技术进展分析入手,旨在推动我国精细化天气预报工作的有序开展。

雷暴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

0 前言

随着当代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FY-4气象卫星、GOES-R卫星等技术手段逐渐涌现出来,实现对雷暴与强对流天气的识别、预测。同时,由于强对流天气的显现将以龙卷风、强降水等形式诱发自然灾害问题,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灾害性天气所带来的危害性,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当前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研究工作的展开,由此来提升我国天气识别、预测能力,最终就此打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1 国内外临近预报技术进展分析

从国内研究视角角度来看,陈明轩等学者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全面掌控到临近预报技术进展,在科研研究过程中将风暴体作为研究对象,并注重利用雷达识别功能对风暴体数据进行识别、追踪,且注重建构概念模型对数值预报技术等展开了探讨行为。而从国外研究视角来看,1978年,为了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测,Rinehart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对雷暴的精准化识别,提出了TREC算法,而Li在雷暴评估过程中亦注重综合Rinehart成功经验,推出了COTREC算法,同时此算法被广泛应用实践研究工作中。例如,我国学者曾小团在雷暴预测过程中即强调了对COTREC算法的应用,最终由此实现了对风暴信息的识别、预警,达到了最佳的研究状态[1]。

概念模型预报技术,即要求学者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收集、分析雷达观测数据或气象卫星资料等,同时注重在科学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基于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建构概念模型,且设置NCAR等专家系统,最终由此达到临近预报技术研究目的,并就此提升研究结果的精准性。

2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

2.1SCIT

SCIT,即跟踪算法由NSSL所提出,其要求相关专家学者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依据风暴单体现状,设定阀值,同时注重将三维雷暴数据全部识别出来,且跟踪雷暴位置,最终确定位置的具体信息,例如,某学者在科学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识别、跟踪风暴单体,即注重强调了对加权外推预报技术的应用,最终由此获知雷暴单体质心信息,即15、30、45min位置信息,且以SCIT算法将平均数据误差控制为5km。为此,美国在雷暴与强对流天气预测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亦将SCIT算法纳入到WSR-88D中。另外,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预报员在临近预报工作开展过程中基于对风暴单体追踪的基础上,亦注重对STI临近天气预报产品的应用,同时将SCIT算法贯穿于STI中,由此满足当前灾害性天气预防工作开展需求,达到最佳的自然灾害预防状态[2]。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SCIT算法的应用有助于雷暴雨天气信息的整合,为此,应强化对其的应用。

2.2TREC

TREC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Rinehart等人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对雷暴天气数据的综合,以图像特征识别、追踪技术等优势条件开发了TREC。TREC技术手段在应用过程中旨在要求预报员在天气预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某一仰角进行扫描,同时注重基于扫描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对回波进行跟踪处理,且以跟踪数据整合的形式建构直角坐标,最终由此达到临近天气预报目的;

第二,CTREC基于TREC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该技术手段在应用过程中为了实现对临近天气的预报,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参照雷达资料,将跟踪区域划分为“m×m”个像素,同时确保在区域划分过程中将其尺寸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由此达到高效率回波跟踪效果[3]。此外,在CTREC技术应用过程中,亦要求预报员应注重强调对Z-R关系的应用,继而获取累积雨量预报数据。例如,英国NIMROD在临近天气预报工作开展过程中即强调了对TREC的应用。

2.3卫星云图

20世70年代,卫星云图即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度,同时有助于卫星云图在应用过程中具备辅助强对流天气。如,冰雹等识别工作的优势,因而在当前灾害性天气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利用卫星云图所提供的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等信息对对流层状况进行判断,且全面掌控到对流层顶温度状况,最终由此满足预测工作需求。此外,基于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发挥卫星云图功能,致力于在卫星云图功能开发过程中增设“V”型特征,且确保开口对准下风向,从而为预报员预报工作的展开提供较为精准的指示信息,并实现对雷暴大风、龙卷风等不同强对流临近天气的识别。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卫星云图有利于临近天气的识别,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3 结论

综上可知,雷暴或强对流临近天气在预报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影响到了整体预报结果的精准度。为此,科研学者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针对卫星云图、SCIT、TREC等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展开探究行为,由此全面掌控到临近天气预报技术优势特点,继而由此实现对雷暴单体数据的识别,并实现对雷暴、龙卷风等天气的跟踪,提升整体天气预测结果,规避自然灾害等问题的凸显。

[1]郑永光,张小玲,周庆亮等.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J].气象,2010,14(07):33-42.

[2]郑永光,周康辉,盛杰等.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 [J].应用气象学报,2015,12(06):641-657.

[3]蓝渝,张涛,郑永光等.国家级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进展Ⅱ:对流天气中尺度过程分析规范和支撑技术 [J].气象,2013,12(07):901-910.

P45[文献码]B

1000-405X(2016)-9-459-1

猜你喜欢
雷暴强对流天气预报
新德里雷暴
哈尔滨2020年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分析
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快速识别预警改进方法
阜新地区雷暴活动特点研究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广西富川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中期天气预报
辽宁强对流天气物理量阈值探索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