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四川省地矿局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四川 眉山620000)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探究
■李杰
(四川省地矿局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四川 眉山620000)
滑坡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通常受到地质地形因素的干扰,在自重作用下斜坡部分岩土会失去自身的稳定性,并沿着软弱面发生滑动。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滑坡地质灾害,会加剧破坏程度。因此,文章分析了滑坡地质灾害形成原因,提出了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措施,以做好边坡滑坡治理工作。
边坡滑坡治理地质勘查
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内软弱结构面产生的整体滑动。滑坡通常以深层破坏形式出现,其滑动面往往深入坡体内部,甚至延伸至坡脚以下。当滑动面通过塑性较强的土体时,滑速一般比较缓慢;当滑动面通过脆性较强的岩石或者滑面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时,可以积聚较大的下滑势能,滑动具有突发性。
1.1 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重要控制因素和物质基础。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结构松软,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发生变化的岩、土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易滑地层如:①粘性土、黄土、堆积土、红粘土、人工填土;②砂泥(页)岩组、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组、构造破碎岩组,尤其是软硬岩层或硬岩加软弱岩层的岩组;③遇水软化的软弱岩层: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软硬相间的岩层。
1.2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对岩土体的完整性起到了破坏作用,为此在岩土体的内部,形成了各类不连续的结构面,增强了不稳定因素,是斜坡岩土体具备了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大气降水及各类地表水等水流通过构造进入斜坡岩土体,构成了坡体内的易滑面层和软弱结构面。
1.3 岩土体结构
岩土体的结构面是滑坡地质灾害产生的结构控制因素,滑面的空间位置及滑坡范围受其控制。易滑结构面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脚的岩层面、断层面、不整合接触面、节理面、风化带接触面等常常发育成滑坡的滑动面。
1.4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控制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和临空条件的斜坡才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常见的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形地貌有:老滑坡区,汇水面积较大的山区河谷地段,且发育顺坡向软岩层(带)的斜坡区,上陡下缓、基岩面外倾的斜坡地段,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1.5 人为破坏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工开挖、山体爆破等操作,使得岩土层的稳定性受到震动的干扰发生了松散变化。其中爆破工程影响更是直接,爆破震动会对有可能发生滑坡的坡体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使岩石结构面软弱的斜坡的稳定性大幅降低,滑坡产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1 排水工程设计
排水工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以公路边坡滑坡问题为例,应当在滑坡体外修建环形截水沟,其作用在于能够较好的将地表水引至沟谷。在修建排水系统的过程中,其主沟应该与滑坡方向一致,支沟和滑坡保持30°-45°的倾斜角,从而防止地表渗透。与此同时,针对已经风化或者有裂隙的地表应该采取锚喷防护和灌浆防护。值得一提是,要尽可能的维护生态稳定,重视环境绿化,植被对稳固土壤结构有着天然的效果。除此之外,地下排水又可以分为浅层排水、深层排水和截水。浅层排水的深度常为10-15米,此时可以对盲沟和地下隧洞使用钻孔的方式进行施工。随着科学技术额进步,钻孔设备和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因此钻孔排水法以成为主流方式。
2.2 支挡工程设计
使用支挡物能够有效地增加抗滑能力,保证岩土的稳定,该方法主要使用在中、小型滑坡治理中,常见的是重力式挡土墙。对于大多数开裂和变形情况,主要是由于结构受力机制不合理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用加筋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已成为主要方法。该行为能够从本质上缓解受力压力,具有造价低的优势,因而经济效益佳。抗滑桩是在处理滑坡是,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已经被国内外广泛采用。其本身所具有的抗滑作用,和其在于土体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巨大抗滑力,是其他支挡结构物所无法比拟的。抗滑桩通常需要和其他预防措施联合应用,对浅层和中、厚层非塑流性滑坡具有显著的效果。预应力抗滑桩主要是改变不合理的悬臂式受力状态,由于其内力小,可以在桩头增加预应力锚索来减小桩长,并可以节约钢材、水泥等。抗滑挡墙可以分为重力式挡墙和预应力挡墙,主要使用在中小型抗滑治理。该技术主要环节是做好挡墙背后砂砾排水,若排水处理效果不佳,容易导致挡墙坍塌。而大型滑坡治理施工需要和抗滑桩联合使用。随着滑坡灾害各项研究的发展与深入,防治工程措施也在完善已有措施的基础上向轻型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微型抗滑桩作为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在边坡、滑坡处治、基坑支护工程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具有经济、加固效果显著、施工简单快捷、施工场地小等优点,是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处治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对西河滑坡处治工程的应用,表明微型抗滑桩在一定的工程地质条件下,可以替代大截面的抗滑桩,其成功应用为类似滑坡工程的处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3 喷锚网设计
喷锚网主要是依靠钢筋网和混凝土相结合来提高边坡岩、土体的强度和刚度从而使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很大的提升。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岩、土体的强度较差或整体稳定性不足的边坡,或者是风化严重的岩体,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导致局部岩体松散、破碎的岩性边坡,或者是因爆破造成岩体内部受损,容易发生岩块掉落、崩塌的边坡。
2.4 支撑防护设计
一般有三维植被网防护,在高速公路边坡和一些面积较大的斜坡上较为常见。三维植被网的材料通常以热塑树脂制成,上层为抗拉能力较强的弹性基础层为主,能够有效的防止植被网的形态和雨水冲刷导致的季节性水土流失。下层是具有一定弹性的网包,通过锚杆和钢丝绳等附属构件将三维植被网稳稳地固定在坡面上,以达到稳定边坡的作用。
2.5 复合型防治
联合使用主动与被动型工程措施,实现兼取优点,相互补充不足的效果。由于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体发育环境、自身规模和发生特点等因素,在采用单一的主动或被动工程措施不能实现防治目标,甚至暴露单一工程措施的固有缺陷时,多采用两类工程措施联合使用,比如抗滑桩不能快速发生效果,则首先实施锚索工程;在很多情况下,滑坡体的滑面埋深大,单一的抗滑桩自由端太长,造成悬臂效应太大而影响工程效果甚至破坏抗滑桩,采取在桩上端设计锚索,从而形成联合受力的锚拉桩或墙等以及泥石流的拦挡与排导结合,并进行相应水土植被恢复治理等。
总而言之,在处治滑坡时强调不能只考虑某一种处治措施,而要针对滑坡的具体特征,选择经济适用的处治方法,结合各种处治措施的优点,强调综合治理的原则,达到彻底治理的效果。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中,要不断的收集和更新地质信息,坚持动态设计和施工相结合,使灾害防治真正做到科学性和有效性。
X3[文献码]B
1000-405X(2016)-12-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