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016-04-14 20:54:58夏远鹏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000
地球 2016年1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灾害

■夏远鹏(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000)

关于环境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夏远鹏
(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00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功能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使得地质环境呈现出了一定的问题。地质灾害的种类十分繁多,出了地震还有泥石流、滑坡等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主要对环境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希望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环境地质灾害可持续发展资源控制

0 前言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以控制人口和环境等方面为主要条件,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呈现相适应、相协调的关系。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十分快,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使资源环境为题日益突出。当前积极的探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课题。下面将对环境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进行详细的论述。

1 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分析

我国地处于大陆与海洋的交界处,东邻太平洋、西靠青藏高原,南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特提斯构造带的交汇处,属于比较复杂的构造。地球的生态环境是一直在不断变化的,在加上我国的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也比较落后,诸多原因导致自然灾害的呈现。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较多,分布广,影响的面积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会十分容易造成严重的损失,是当前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1]。一是地震灾害。出现地震是因为地壳岩层中的能量得到突然的释放而造成的周围物质强烈运动,最终形成了地震。地震属于比较明显的自然灾害类型,对地表上的物质所造成的破坏也较为严重。二是崩滑流。出现崩滑流主要是应为受到了区域性影响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交通运输和矿山开采等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这种灾害通常分布在地表浅部岩土当中,属于显露性灾害。三是沙化灾害。由于受到气候的影响,会在大风的作用下出现沙化的情况。同时也可能是因为人为的对植被破坏和过度的耕作等,造成的沙化现象。四是塌陷。受到地壳构造控制,在人为的影响下造成地面出现塌陷情况。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的一定深度内,属于外生型为主的隐性灾害。五是地裂灾害。也是受到地壳构造控制,人为因素对此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是地表破坏中的重要形式。此外,还有坑道突水、软土变形和其他的一些地方病等等。这些地质灾害一旦出现将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安全都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此方面的控制。

2 环境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中的重点发展主题,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上呈现出了明显的恶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限的资源和较弱的环境之间呈现出了越发尖锐的矛盾。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质灾害十分多样化,是深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国家。地质灾害在发生以后不仅对国家的经济会造成的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一定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的问题,并控制好自然环境灾害的发生,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环境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人类一直以来研究的重点内容。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中,不仅要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人提供了食物及各种能源,同时也要对地球环境的自然属性有清楚的了解,认识不够全面就会造成环境灾害的产生。环境灾害一旦发生就有着不可逆转的特点,是人类无法靠意志进行转移的。而可持续发展则是要将地质环境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以便于减少这种不可逆转的环境灾害产生,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共同发展。

3 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防灾减灾对策

3.1提高对自然环境灾害的认识和重视

在社会的发展中,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已经成为了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受到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为了有效的控制灾害发生,首先应当提升人民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对此,可以通过口头讲解、电视宣传和网络宣传等方式,向人民普及地质灾害相关的知识,让人们真正的认识到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危害。同时要提升人们的抗灾能力和意识,积极的转变传统灾害面前要靠等的传统观念,最大限度的提升人民抗灾的能力。

3.2完善相关的防灾减灾法制体系

我国是农业大国,地质灾害的发生将给农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最终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经济提升。但当前我国的抗灾减灾立法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健全问题,需要及时的得到解决。首先国家应在投资方面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加强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其次,应建立起灾难应急方案,组织专业的应急机构来对灾难做出紧急的应对。以此来保证灾区的救援稳定并提升灾难的应对能力。此外,应加强防灾立法,坚持以法治灾的道路。实施上地质灾害的种类不同,在特点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也存在着个性差异。采取单一的治灾手段并不能完全的治理所有灾害,只有针对性的治理,加以综合性的控制才能真正的起到减灾防灾的效果。

3.3积极培养专业地质灾害研究人才

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突发性和累积性,因此做好防灾减灾首先要真正的认识到地质灾害。只有清楚了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其危害的程度,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3]。对此,应当将地质灾害的预报、预防和应急等方面全部纳入到综合灾害管理研究中去,通过专业的科学研究,来实现减灾的目的。同时应积极地培养其一批专业性的减灾人员,拓展专业研究队伍,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以此来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教育和帮助。

4 结语

环境地质灾害的出现是人类与环境之间长期失调所产生的,其产生的影响是逐渐积累而成的,是一个从量变逐渐发展成为质变的过程。环境地质灾害一旦出现是不可逆转的,不仅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制定减灾对策,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环境的稳定,真正地实现环境地质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1]刘大勇,刘晶辉,申力.抚顺市煤炭开采引发环境地质灾害评述[J].露天采矿技术,2012,07(06):44-47.

[2]王海云.宜昌市城市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研究与控制对策[J].环境科学技术,2011,04(15):50-52.

[3]尹国勋,谢洪波,赵群华,张威.煤矿环境地质灾害及其分类、环境效应和影响特点[J].煤矿环境保护,2013,02(01):63-65.

P66[文献码]B

1000-405X(2016)-1-347-1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军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12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防火防灾”大作战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
学习月刊(2015年17期)2015-07-09 05: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