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七队 青海西宁810000)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七队 青海西宁810000)
本文对青海省祁连县红垭豁工作区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红垭豁地区铜矿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并对红垭豁地区铜矿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
铜地质构造岩浆岩
青海省祁连县托莱南山红垭豁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东缘,属高寒湿润气候。地形为高中山,山脉走向北西—南东向,山势北高南低,山脊尖锐,坡谷陡峻,切割深,属剥蚀构造中高山地貌景观,水系较发育,第四系覆盖达45%以上。工作区位于青海省祁连县托莱南山红垭豁一带,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1.1 地层特征
工作区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依次为中元古界(Pt21)、奥陶系下统(O1)、石炭系上统(C2)、第四系(Q)。
1.1.1 中元古界(Pt21)
本区出露中元古界下部,分布于预查区北部,为一套深变质岩相,其岩性组合为硅质岩、硅质板岩、硅质变砂岩、砂板岩,与奥陶系下统(O1)、石炭系上统(C2)为断层接触。
按照岩性组合可分为如下三层:①硅质岩(Pt21Si),风化面为浅绿色,新鲜面为灰褐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约占79%。②硅质板岩(Pt21Sl):灰白色,鳞片变晶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矿物为二氧化硅,约占72%,长石含量约占19%,其他矿物约占9%。③砂板岩(Pt21Ssl):风化面浅黄褐色,新鲜面黑褐色,隐晶质结构、变余砂状结构,板状构造,碎屑主要为石英,胶结物主要由泥质组成。
1.1.2 奥陶系下统阴沟群(O1yn)
为一套区域动力浅变质岩相,其主要岩性为灰岩、变砂岩、石英片岩及中基性火山岩等。与工作区北部中元古界地层为断层接触,与工作区西部中—上石炭系(C2)地层为不整合接触。按照岩性组合可分为如下三层:①灰岩(O1ynLs):风化面为浅灰白色,新鲜面为深灰色,隐晶质结构,薄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约占90%左右。②变砂岩(O1ynMss):风化面浅黄褐色,新鲜面浅紫色,中细粒变余砂状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胶结物为泥质、铁质。③石英片岩(O1ynSCh):灰白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为二氧化硅,约72%,长石含量约19%,其他矿物约9%。
1.1.3 石炭系上统(C2)
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其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含砾砂岩夹薄煤层。与工作区北部中元古界地层为断层接触;与工作区东部奥陶系阴沟群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其主要岩性为:砂岩(C2Ss):风化面红褐色,新鲜面为浅紫褐色,中—粗粒结构,薄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其中石英约占70%左右,长石约占20%左右,其他矿物约占10%。
1.1.4 第四系(Q)
预查区内第四系比较发育,多分布于工作区南侧,主要是现代河床及阶地的堆积物。
1.2 构造特征
预查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总体上表现为北东向单斜地层,但规模较小的层间褶皱较为发育,主要表现为轴向与地层走向平行的尖棱褶皱。预查区内发育一条区域性大断裂F3,断裂走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并形成宽30—80m的构造破碎带,该断裂为一条正断层。断层产状为40°∠46°,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1.3 岩浆岩特征
预查区岩浆岩分布在预查区的南部中酸性火山岩。中部花岗闪长岩呈零星分布。与地层为侵入接触关系。
中酸性火山岩(v33):主要为安山岩,风化面为浅褐色,新鲜面为红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辉石,基质为斜长石和黑云母等。
1.4 脉岩特征
预查区脉岩分布范围较大,主要见有花岗闪长岩脉、正长岩脉、钾长石化花岗岩脉。
2.1 成因类型
矿体产于下奥陶系阴沟群变砂岩和中酸性安山岩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铜蓝、孔雀石、褐铁矿等,因此推测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
(1)在矿区的东部大面积出同一构造岩浆旋回的火山岩和岩脉,矿体产于偏中酸性火山岩中,控制矿体构造是断裂破碎带。
(2)蚀变及矿化:蚀变以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为主,铜以黄铜矿为主,矿化以脉状为主,矿体边界清楚,矿石构造不具分带性。矿床类型为火山热液型铜矿床。
2.2 找矿标志
区域上下奥陶统火山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是重要的含矿层,已知铜矿体赋存在变砂岩和安山岩中。(1)下奥陶统变砂岩中已经发现矿体,并且在1/5000激电剖面所圈定的四个异常中,有三个在变砂岩中,因此变砂岩可作为找铜矿的重点地层;(2)中-酸性火山岩(安山岩)中的蚀变强烈地段及破碎蚀变带中寻找铜的重点靶区;(3)多种蚀变叠加耦合处,是寻找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一般硅化、碳酸盐化、等强蚀变区,往往赋存矿体。(4)矿化带地表经氧化形成大面积的褐铁矿化带,因此褐铁矿化为矿化线索的直接标志。
由于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优越,位于秦祁昆(东昆仑、祁连、北秦岭)晚加里东造山系北祁连造山亚带西段,区域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北祁连加里东期、华力西期钨、铜、铅、铁(钛、锑、金)成矿带托勒山—大坂山加里东期铜、金、铅、锌、铁、铬成矿亚带是我省多金属矿化集中区,该带线型大断裂发育,同构造期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明显,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成矿系列,具有较好的找矿价值。
区内通过地表工作在奥陶系下统变砂岩与片岩之间圈定一条宽50-100米的层间构造破碎带,破碎带贯穿整个工作区,走向呈北西南东向;通过工作在圈定出二条铜矿(化)体,矿(化)体走向呈北西西—南东东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铜品位0.941—3.54× 10-2,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等。预查区内发现一条构造破碎带,走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宽50—100m,该破碎带东西延伸出预查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是热液运移的良好通道也是成矿物质储存的良好空间。通过工作在奥陶系下统阴沟群中—酸性安山岩中发现铜矿体二条,走向近东西向,说明岩体在侵入过程中从深部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工作区位于北祁连托勒山加里东期铜、金、铅、锌、玉石成矿带中东段,存在四个1/5000激电异常,位于F3深大断裂及其附近,有中酸性岩体出露,岩体中蚀变作用明显,显示出地层、构造控矿的双重特征性,具备寻找后期热液改造型铜矿的地质条件。加之热液活动较为强烈,工作区所发现的矿化线索及矿化体均与热液活动有着直接的关联。有望发现新的矿化富集地段,因此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
基于大地构造位置优越性,十分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构造条件和岩浆岩条件),青海省祁连县红垭豁工作区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在后期的工作中,应对红垭豁地区矿化富集地段查明,发现新矿体,扩大矿区远景。
青海省祁连县红垭豁地区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王彦南 裴有生 鲍永卫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10-43-1